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4,(23):47-47
很多情窦初开的小妹妹小弟弟,总是认为恋爱就是他们的一切,总觉得失恋就像天塌下来一样。1、一切如梦失恋是不是真的没有面子?事情发生后,无论是寂寞、心碎、难过,随便你觉得什么都好,但是残局总要有人收拾。不要以为失恋是没有面子的事,即使真的是你不再被爱,又何必让别人都这样认为呢?  相似文献   

2.
星际之恋     
自从有人破译了来自织女星的电话,罗永就睡不着觉了。实际上,电话不是从织女星打来的,织女星是恒星,是像太阳一样的大火球,连细菌都难于存活,哪有电讯局?电话,好像来自织女星的一个行星,当然是无线电话。是微波,或是激光?是伽玛射线,或是中微子通讯?媒体没有透露。这行星和地球差不多,天文学家还没有想好叫什么名字,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姑且叫它“地蛋”好了。  相似文献   

3.
如果您对电脑不太在行;或者,您的外语不够熟练,我要对您道 一声,受累了。在我们的周刊中,您可能会遇到不少“拦路虎”。IT、ISP、ICP、BBS、Java、Linux……这些洋玩意儿会使您头昏脑胀、不知所云。但眼下,要谈电脑、谈网络,还真离不开这些词。“网络服务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叫起来总是不如ISP、ICP简单、顺口。谁都不希望汉语中出现外文字母。《离骚》中没有外文字母,《史记》中没有外文字母,《红楼梦》中没有外文字母,中华五千年文明照样灿烂辉煌。问题是,知识爆炸了。最近20年中产生的科技新词超过了过去200年的总和。特别是电脑、网络方面的新名词,来得就更多、更快、更猛,根本容不得你一个个按部就班地翻译成“可口可乐”式音、意俱佳的汉语。你也可以直译,但译文一长肯定叫不起来。Modem译成“调制解调器”,够准确了吧?但实际上在网民中间流行的却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叫法——“猫”。看看你周围的东西就会发现,人们只接受简短的名称。从锅、碗、瓢、盆,到桌、椅、板凳,再到冰箱、彩电、洗衣机,常用的东西没有超过三个字的。计算机也是一样,鼠标、键盘、光驱、主板、软盘、内存……统统两字,连彩色显示器都被叫成“彩显”。1997年7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首批17个与Internet相关的信息科技名词的推荐名,“因特网”的叫法就是从那时才被确定下来的。17个名词不算多,但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了。要知道,每一个词汇的审定,都需要经过各方面的专家反复讨论。既要贴切,又要简单,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得前两年我参与编辑光明日报《科技周刊》时,光“克隆”、“灵境”这两个译名是否妥当,就有众多的读者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到最后也没有结果。英语新词一个接一个地往出冒,汉语译名则要“三思而后行”,这个“时差”永远也不会消失。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缩短它。要知道,不管中名、洋名,等叫惯了,约定俗成了,再想改就来不及了。如果这个“时差”越来越大,用不了多久,小学生的作文里就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看了会儿VCD,又唱了会儿卡拉OK,然后,给同学发了封E-mail”。(转载自《光明日报》1999年2月24日电脑网络世界周刊 碧涌文)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而史料记载,这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叫角端的怪兽有关。 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  相似文献   

5.
1984年在一次术语工作座谈会上我曾以“三个面向同样适合术语工作”为题谈了我对术语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是在纯术语方面最好多向术语国际化靠拢,即用汉语拼音,而不是用汉字音译。如今十六七年过去了。我想再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面向世界现在的世界已大大不同于1984年的世界,当今的中国更是大不同于当年的中国。就拿Internet来说吧,它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正式引入我国是在1994年,在这之后,轰轰烈烈的网络时代在我国也开始了。新事物引入后,有人形译(Internet),有人意译(互联网,国际互联网,交互网……)。到了1997年,才给它定名为因特网。说到这里,我不得不遗憾地说,当初不如不创立因特网这个词儿,而直接使用Internet。结果今天造成了“三分天下”(即互联网、因特网和Internet)的局面。由于没有采用Internet,因而使I时代、IP卡、IP电话、Irobot之类词的解释缺少了理据。如何面向世界,如何对待外来的东西,的确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大问题。我的看法是,要区别对待:(1)搞自己的以LINUX为基础的操作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电脑系统的安全,尤其是要害部门的电脑系统的安全。(2)域名之类的东西,没有必要标新立异。在域名问题上,我觉得除了使用汉字外,还应该特别强调一下使用汉语拼音,因为汉字不便走出国门,相反地汉语拼音倒能全球通。(3)Internet这样的术语,既然以字母词形式已经在IT界流行,就不必再给它定一个汉字的音译词,因为Internet正如TV一样,是一个国际词。Internet已经进入许多语言,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文Internet,德文Internet,意大利文Internet,西班牙文Internet,日文インタネット,俄文интернет。认清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对未来发展的预测。顺便提一下,利用汉语拼音标记外来语,这是一种借用外来语的新方式,即形译。也许有人会说,直接吸收Internet在许多方面与汉语不合。如说“音节结构特殊”,人们不好发音。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在说WTO、APEC、CDMA、EMAIL这些与汉语音节不合的词时,不是没发生任何困难吗。要知道,外国在吸收我们汉语的词语时,也不完全符合它们的音节结构,如QI“气”、QIGONG“气功”、ZHUANG“壮族”。又比如还有人说,“与汉字文章不协调”,不像样。相反,我倒觉得很好,一是增加了清晰度,非常醒目;二是增加了电脑信息处理的精确度。大家知道,像中文和日文这类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无空格的语言,在信息处理时首先都要进行词的自动切分,由于日文中的刀口多(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外文、数字及其他符号),因而比中文切分容易,而且正确率高。我们应该考虑现实需要,现在的计算机刊物,不让出现拉丁字母行吗,没有ICQ,OICQ,GPRS,CDMA,MUD,FLASH,C++语言等字母词行吗?二、面向未来未来什么样子,很难估计。但是,可以预料的是,起码在今后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术语产生最多的地方仍是西方,因为科技比较发达的地方是术语的发源地。而且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术语将会成倍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是仍坚守意译的老路,依旧是“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还是另辟蹊径?这是值得每个术语工作者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先简单谈谈我国吸收外来语的情况。外来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外来语有以下四种:(1)音译词,如咖啡、沙龙;(2)半音译半意译词,如啤酒、伦琴射线、马克思主义;(3)用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标记的(或带有这些字母的)词,如CT、DNA、BP机、卡拉OK、β胡萝卜素、γ射线;(4)直接从日语借用的汉字词,如场合、手续、干部。以上是‘外来语’的严格定义。实际上由借音和借形两部分词组成的,(1)、(2)属于借音,(3)、(4)属于借形,因此也叫形译词。(3)是通过汉语拼音,(4)是通过汉字。(3)和(4)只是在借形这一点上相同,由于所用的介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前者实质上是形译+音译,而后者则完全是形译。狭义(3)类似于外语之间的借用,例如从德语到英语的Kindergarten→kindergarden;从英语到德语的computer→Computer或Komputer,disco→Disko。狭义(3)既优于日文的片假名转写,例如コンピュタ(计算机)、ディスプレイ(荧光屏),也优于俄语字母的转写компьютер(计算机)、дисплей(荧光屏)(来自英语computer、display)。广义的外来语有两种:(1)仿照原词的结构和意义翻译过来的仿译词(calque),也叫直译词,如honeymoon蜜月、Ubermensch(德)/superman(英)超人、dark horse黑马;(2)用汉语表达的外来概念词,如电灯、电话之类的意译词。目前,使用最多的借用方式是狭义的(1)、(2)、(3)和广义的(2)。而术语界争论的焦点是,能否多采用一些狭义(3),即汉语拼音字母形译词。我是狭义(3)的拥护者,也即“拿来主义”的拥护者。这类形译词叫字母词。字母词中分纯字母词(如CT、DNA)和带字母的词(如BP机、卡拉OK)两类。现在,这类词越来越多,原因是它们有不少优点。大致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1)快 可以不费力地拿来就用,如国际上新近出现IP phone,我们很快就有了“IP电话”;(2)简 写起来简便,如VCD,仅三四画,但要用汉字写,“激光视盘”就要写41画;(3)明 十分醒目,尤其在一堆汉字中夹杂一些字母词,如KTV,DNA,ISO,MBA,一下就映入眼帘;(4) 广用处广,很多字母词不仅能在国内使用,而且在国外也适用。由于上述优点,字母词在讲究效率的信息社会里不断涌现,也就不难理解了。实际上,我们的科技界已经大量采用字母词了,不过还时常加上狭义(1)作为“伴侣”。如表示十进倍数单位词头名称的Giga吉咖、Tera太拉、Peta拍它、Exa艾可萨;以及表示十进分数单位词头名称的nano纳诺、pico皮可、femto飞母托、atto阿托。由此而产生硬盘40G、T比特等说法。这里还需要指出,狭义(3)在某些场合是完全照搬,上面的一些例子都属于此类。它们类似于外国人地名的照搬。但在某些场合可以采用标音转写方式,即按照一定规则对原语进行适当处理,以便于译语吸纳。还有一点请注意:字母词当中,有一小部分是汉语拼音的缩略语,如GB“国标”,HSK“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托福”等等,千万不要把它们也当成形译词。三、面向现代化这里既有技术问题,又有理论问题。技术方面,术语数据库的建设已普遍展开,这是很大的进步。如何使数据库的格式标准化,注意兼容性,这是关系到资源共享的大问题。如何使检索工具方便好用,既能查全查准,又能照顾汉字的特殊情况,这又是检验数据库优劣的大问题。我认为,采用以词为基础的全拼音检索法是最理想、最有前途的。关于理论方面,这里面包括如何认识现代汉语,如何认识汉语发展的方向,以及如何促进汉语的现代化。首先必须认识到现代汉语早已不是单音节语了,因此必须放弃字本位,树立词本位。其次要看到汉语构词法已有很大变化,具体地说,其形态学构词方式大大丰富了,词缀和类词缀不断增加(其他语言也如此,如英语像mock-、too-、-speak、-to-be也都成了词缀了),越来越多地使用派生法就是一个证明。一次性、可行性、可读性、操作性、可操作、可操作性、不稳定性、女男爵、非赢利性、可兑换性、可持续(发展)……,试想,如果不把这些汉字串作为一个整体,人怎么认读,又怎么让机器处理呢?有了正确认识,也就不会再抱着字本位不放了。这不仅是术语方面的问题,而且是整个汉语方面所要考虑的问题。说实话,搞术语的单位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最好的。还没有发生北京电视台曾经把“北京新闻”写成Beijing xin wen,以及把“北京您早”写成Morning Bei jing那样的错误。不应再造新汉字似乎也属于现代化范围。元素名层出不穷,总靠创造新汉字来解决问题,不是一个办法。这些新汉字,虽然主要是少数科技人员使用,但是技术上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电脑中的字库不时要增补,各种词典的检索法以及图书馆的目录也都要经常改动。为什么不应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不是要“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吗?为此,我写了一篇《别拿汉语拼音当外文》(发表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9年10月号)。其中我试着用汉语拼音把101—109号元素名进行了标音转写,结果好得很。请大家比较:总起来说,如何使汉语现代化,术语工作走什么路不无关系。如果术语工作者注重词本位,不造新汉字,多采用一些字母词,我想一定会有利于汉语的现代化。四、民族语中的术语问题少数民族语言的术语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里我建议:在确定新术语时,最好直接采用汉语的字母词,不必再另翻译。也许某民族使用的是非拉丁字母文字,开始使用这种字母词,会感到不协调。不过,应该认识到,这是最可取的办法。说实在的,要说不协调,汉字与拉丁字母最不协调了,但是,又不得不越来越多地采用字母词。过去汉语语言词典里不收字母词(最早收字母词的是《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自1996年修订第三版时也开始附加字母词),而现在许多词典都以附加字母词作为一大优点。例如,最近商务印书馆在新版《新华词典》问世时就特别强调,这本词典收这类字母词比其他词典都多。我们应该认识到,字母词的涌现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词会越来越多。现在这类词不仅作为词典的附录存在,而且开始已有专门的词典收录它们。因此说,直接采用字母词是大势所趋。现在,各民族都在学普通话,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汉语拼音,还有不少人学习英语,这样也就为吸纳这些字母词打下了基础。但愿我们的兄弟民族能选择一条捷径,为发展本民族的科学技术创造有利条件。综上所述,恳切希望术语界从三个面向角度来考虑考虑术语的发展问题。最后我还想提两个一直没得到结论的问题求教于智者:(1)不言而喻,我们的术语发展同世界术语的发展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学者总要记忆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术语。究竟是维持现状还是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好,尤其是在纯术语范围内?(2)印度直接用英语术语,日本用片假名吸收大量术语,对他们的科技发展有没有影响?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以上这两个问题希望有一些人专门研究研究。这绝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大问题。 ---------------第13页① “三个‘面向’同样适合术语工作”,收入刘涌泉著《语言学现代化和计算机》,242—246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② 全国科技名词委当时公布推荐用“因特网”,并不否定用英文Internet,要根据媒体对象情况定。——编者注-----------------第15页① 我们的语法学家以前只承认前缀有两三个,后缀也不过十来个,而如今应该说各有几十个。详见《语文现代化论丛》58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② 参见Collins Cobuild的《构词法》:a mock-English public house一家仿英国式的酒吧,the too-familiar list of economic difficulties一张司空见惯的经济困难清单,that unique language known as computer-speak被称为电脑语言的专门语言,mother-to-be快当妈妈的人。据该书统计,现代英语的词缀约300个。③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8条。-----------------第16页① 参见刘涌泉编著《字母词词典The Dictionary of Lettered-words》,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② 交稿后四五个月,看到新出版的《藏英新词词典》(Paul G.Hackett编,2001),词条选自近几年的《西藏日报》和《拉萨晚报》,约5 000条,其中就收了BP机、T恤衫、X光等字母词,不过不是拉丁字母和汉字混合,而是拉丁字母与藏文合壁。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0,(7):20-20
不少人使用避孕套之后,又感染了性病,他们埋怨说:“不是叫保险套吗?为什么我用了不保险呢?” 传播方式多样 从医学观点来看,临床常见的性病有淋病、梅毒、非淋病性尿道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等。作者迄今未见,避孕套有特效防止任何一种性病的报道;特别是它对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怎么把水分运输到树顶的呢?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怎么把水分运输到树顶的呢?世界上已知现存最高的树木叫“亥伯龙神”(拉丁学名:Hyperion),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国家公园的一棵巨型红杉。树龄约为700~800年,现高115.85米,相当于39层楼高!经科学家预测它还能继续长高。我们知道,植物是通过地下的根系来吸收土壤里的水分的,那这种参天巨树到底是怎样把水分运输到树顶的呢?  相似文献   

8.
钱三强同志报告中有两段我非常赞成,一段是关于根据汉语习惯确定名词,另一段是关于炎黄子孙做出更大贡献。我很赞成科技名词术语一看就有中国味。我在这方面的经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laser”这个名词,我曾建议订为“激光”,被接受了,我很高兴。“space”这个词有的译为“空间”,给人感觉是空空洞洞的。我根据毛主席“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建议把它订为“航天”;连同“航天飞机”,一般被接受了。我考虑在太阳系飞行叫“航天”,在空气中飞行叫“航空”,在银河星系以及大宇宙中飞行可叫“航宇”。但也有不成功的。在航天工业部支持下,有个学会叫“宇航学会”,我提了意见请他们改叫“航天学会”,但不接受,这失败了。在天文学名词上我也有失败的经验:天文上的“black hole”,我建议叫“陷光星”,现在我看到这里公布的还叫“黑洞”。我们在科技名词订名时,不要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最好用汉语精炼地表达出科学技术名词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一位女影星因车祸毁容,丈夫绝情而去;她却说:一切都过去了,我又何必将他留在心里,让他伤害我今后的人生呢?毕竟生活还要继续。这是宽恕。他是一位医生,曾多次遭受精神病患者的欧打;却为他们的康复而尽心竭力。他说:他们只是病人。这也是宽恕。  相似文献   

10.
说说“洋文字母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说话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别人,让别人了解你的意图和目的或者是做进一步的解释。如果别人听不懂你说的话,那就达不到说话和写文章的交际目的,等于是白费力气。要振兴中华,要现代化,当然要正视现实,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文化。早在明末清初我国就开始引进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后来有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的《天演论》等等,与此同时一大批西方的科学技术术语也译成了汉语,随着新式学校的开办,这些科技术语迅速在全国推广,也被引进到我国的近邻日本,而到晚清中国大批留学生到日本学习,一些原来是中国学者首先翻译的科技术语和日本学者利用古汉语词根创造的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术语译名一起返回中国,使汉语具备了一大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社会科学和现代生活所必需的科技术语和生活用语。现代汉语中一大批这类用语由于当时的译者充分利用了汉语原有的成分,因此让大多数中国人学起来比较容易,有的简直就感觉不到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像“数学”、“算术”、“物理”、“几何”、“三角”、“革命”、“微生物”、“细胞”、“会计”、“工程师”、“教授”等等,当我们第一次接受这些术语的时候,的确感觉不到是洋文转译过来的,还以为就是汉语自己的术语。只有在有机化学领域,出现了一些让人感到陌生的新造的汉字,如“肽”“酚”等等这样一些字。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巨大的凝聚力量。每一个读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的一课》的人都无不为这篇作品感人心肺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动,并且由此懂得,忘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就是背叛。这同时也是为什么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别国领土以后总要千方百计消灭当地民族的语言,首先在教学领域,随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强制推行殖民当局的语言,因为失去了民族语言而采用了殖民当局的语言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民族意识,便于殖民当局的长期统治。这也是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首先是在曾经是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的上海,随后在全国,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自发地在教学领域,随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恢复了民族语言汉语的尊严,把前此在课堂上长期使用英语术语来讲课的屈辱局面在短期内彻底改变过来,不论上什么课全部使用汉语作为惟一的教学语言。一大批过去直接使用英语的科技术语很快被易懂易学的汉语术语所替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可是,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英语科技术语和缩略语,不经翻译,直接进入日常生活用语。什么是DVD?什么是CDMA?为什么不译成一般人能懂的汉语呢?的确,翻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既准确,又明白易懂更谈何容易。把geometry译成“几何”,把calculus译成“微积分”真是绝了,的确是一般人翻译不出来的,但是如果翻译很容易,还需要翻译家吗?可是有了准确的翻译,还是有人不愿意使用,非要使用多数人不懂的洋文和让谁都莫名其妙的洋泾浜外语又是为什么呢?我真诚地希望懂外文的人把花点工夫能翻译成汉语的西方科技术语译成大家好懂的汉语,而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一般最好不要用洋文,如OK或“拜拜”(bye-bye)之类实在没有必要引进,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很好懂很好用的“行!”“对!”“再见!”“再会!”,有什么必要引进这些洋话呢?当然在专业圈子里,一些在西方使用已经很久而在我国却是刚出现的新名词新术语,专家们直接使用外文外语是应该允许的,因为这些专家们都懂得是什么意思,起到了交际工具的作用,至于从事外语教学和翻译工作的人以及外语院校学外语的学生,互相使用一下外文外语更不是问题,全部用外文外语也不是问题,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工作或学习的一部分。我们反对的是本来完全可以用也应该用汉语的时候滥用外语外文,而绝不是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反对恰当地使用任何外文外语,更不限于英语。 *胡明扬教授是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  相似文献   

11.
网上的笑脸     
现在,各种电子邮件通常会用一串奇怪的标点符号结尾,如:-)或:-(等,这就是所谓的“笑容符”。之所以这么叫, 是因为当你把头歪向左边时就会发现,它看起来像一张小脸:冒号代表眼睛,短线代表鼻子,半个括号代表嘴巴。这些小脸表示的意思各不相同。:-)表示“开个玩笑”,:-(表示“沮丧”;7:]表示“我像里根”,等等。这是斯科特法尔曼20年前发明的网上微笑符号。这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毕生从事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寻找如何教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问题的方法。不过,这位一脸大胡子的科学家最为  相似文献   

12.
术语命名须应对汉语环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不考虑一个术语会与亿万人接触,光凭外语和专业命名出来的术语,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三千多年的文字文化,具有非常成熟的语言环境,有充沛的词素可供选配。一 应与大语言环境适配当某个专业选定的词与大语言环境既有的词碰撞,应极力躲让才是。否则非但不易被汉语环境接纳,长此下去,还会变成弱智术语,或者成为被遗弃的孤词。举例说,防火墙来自英语的firewall,这个词在建筑工程术语中早已有过,意指为了保护贵重库房不因火灾损害而设的坚固墙壁,已被大语言环境吸纳,所以当人们一见到它,很容易理解。现在计算机通信专业采用了它,非但与汉语环境中既有的防火墙之含义相碰撞,而且自身的词解也无法切意。要知道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思维迥然不同。西方人喜欢简单形象化地借用生活中的术语,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环境不成熟所致。因此,在命名术语时千万不要把西方人的意识随便移植到汉语环境中来才是。firewall的实意乃是电子计算机里为阻挡不安全的信息而设的屏障,故定名为网络安检阀岂不更好。二 词素的搭配要准确此外,选定术语时还必须考虑词素的搭配,绝不要采用毫无含义的字来搭配。字是表述语言的符号,当字能独立表述意思时就成为词。词是能单独构成文句的成分,自身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果把不相干的字当成词素搭配时,就会构成为汉语环境排斥的不合格的词。举例说,以太网就是两个本来有特定含义的字捆在一起变成毫无意义的音符与网组成了复合词。懂英文的人知道“以太网”来源于音译。多少年来,老一代出版家都知道不能乱引用音译,音译大多限用于国名、机构名、商名,以及特定的商品品牌名。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汉学者曾惊呼,纯粹的日本语已不存在,因为被外来语侵犯得体无完肤,所以我国文字工作者绝不能掉以轻心,让汉语环境受到损害,希望审定术语的专家和数以百万计的媒体编辑争当中华文明汉语环境的卫道士。三 要弄清汉语词的内涵在注重汉语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充分琢磨词素的内涵是否符合现实。举例说,IP协议,IP源自Internet protocol,意指为实现数据传输,发报端和接收端都应遵循的规则或规定。协议这个词素在汉语中的含义是经过双方或多方协商而定的协定。但这个IP的含义却是网络公司在因特网上设定的规则,所以IP选配的词素应为网络规则或规定才对。与此类似的还有fault management。management就是管理的意思,但它还有控制的一层意思。通常进入工厂的车间,很难听到故障管理的说法。在汉语中管理是个顺意词素,它必须与需要保存含义的词组配才合适。再说,故障管理也很难让人理解,通常总是说,故障排除或故障控制。因此可以说,故障和管理这两个词选配很不恰当,实属命名失误。四 科学性是术语的生命力上面谈了不少关于术语命名应注重汉语表述的信息。除了要严格遵守汉语表述和汉语规范之外,还应注重术语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技术语的生命。所谓科学性,必须用现代语言在字面上充分表达出术语的内涵,尽量做到顾名思义,便于准确地摄取它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含义。无须作更多的猜测,即能沟通交流,使同行业者容易理解,使相关行业者容易接受。曾经有过万维网的提法。据查,万维网原来出自WWW的表述。其英文全称是world wide web。之所以命名为万维网,其理由源自点线是一维,平面是二维,立体是三维,万维网是四面八方之意。可是数学中根本无此说法,没有一点科学性可言,成为在大语言环境中不能发生效力的称呼。如果译为环球网,就通畅无阻了。五 照应中外文对应除上述外,在术语命名时还要照顾中外文的对应。中外文对应是技术交流不可缺少的要素,使用术语最多的人要属翻译人员,其次才是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不使翻译人员产生困惑,词与词对得准是最佳条件。中外文的对应不仅要为中国译者着想,也要为外国译者考虑对应准确,不仅要方便于查索,还要便于记忆。因此,术语命名表述时,必须以不简化的术语作为正词。举例说,网管中心作为正词就不合适,平时若是这么说,也很令人费解,在小圈子里,比较熟悉的人群中习惯地使用还可以。但一旦编入词典或名词手册中,一定要与外文(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对应,以网络管理中心的面貌出现才好,这样才正规,这也是汉语环境的需求。尾声总而言之,科技术语命名不是一件小事,数以百计的专业部门都在为本专业使用的术语进行整理规范,但必须注意的是以不损伤延续了几千年文化的汉语环境为准绳。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这是小时候经常唱的歌曲,但是我并不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仍不时地想,工作和劳动是幸福的本源么?幸福是轰轰烈烈?还是过眼云烟?但我知道幸福无时不在,要努力去寻找。坠入爱河的人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不休,而失恋的人却为失去这些而深深怀念;机关的公务员因不能升迁而发愁,但下岗工人却羡慕他们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坐在空调房里读着当天的报纸,却因为纯净水机烧出的水不能泡开茶而烦恼,而在炎炎烈日下工作的人们却奢望能喝上…  相似文献   

14.
王风书老人今年67岁,见到他时,他正给两只爱犬喂火腿肠。“白色的西施狗叫小白,棕黄色的巴哥狗叫伯力,是两年前朋友送的。”王大爷说:“现在孩子们忙,平时就它俩陪着我。”“有一天,我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了警察给罪犯测谎的文章,就琢磨,‘都 说狗对人最忠诚,我平时把伯力和小白当朋友一样看待,可它俩对我到底怎么样呢?’”带着疑问,年近七旬的王大爷心血来潮,趁爱犬不注意,猛然躺在了地板上,四肢大张一动不动地装死。看到主人突然出了“情况”,小白和伯力马上跑了过来。“开始它俩像赛跑似的围着我绕圈转。转了几圈后见我没动…  相似文献   

15.
<正>太平洋,波澜壮阔,但它从来就没有像自己的名字那样太平过。灾害、战争、污染一直侵蚀着这个庞大而沉默的躯体。太平洋将如何承受和变化,与它共生的人和生态环境又将面临怎样的境遇呢?反应堆里的水到底被污染了哪些核素?它对人类和海洋生物会造成多大危害?污染水里的核物质到底能不能被彻底清除呢?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3,(20):78-79
<正>地球上的物体,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低空状况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即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美:往天上扔的东西一定会落回地面吗?大潘:当然啦!会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呀。小美:重力?那是自由落体吗?比如我从操场往天上扔,然后就会落回操场,是吗?大潘:原则上,是这样的呢。小美:可是,我扔出去的饼干被树上的鸟吃了。大潘:……  相似文献   

17.
我写了一份“计算机名词审定工作汇报提纲”,大会已经发给各位了,所以在提纲里边有的,我就不详细讲了。计算机名词是1994年完成了第一稿的审定,今年初正式出版。第一批名词收进了2907条。数量显得少了一些。这里边把计算机的主要分支学科基本都包括了,特别是有些新的分支学科也收进了一些,比如,在我们审定过程中,把新的、发展比较快的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图象处理、安全保密等等,加进去了,所以第一批名词有18个分支。我本来是要汇报四个部分:(一)几点体会;(二)我们在名词推广方面做了点工作;(三)我们跟香港电脑学会在名词审定方面的一些协作;(四)关于第二批计算机名词审定工作的一点想法,最后提几点建议。关于体会方面,首先是要分析本学科名词特点,在名词收集和选择方面要跟全国名词委发给大家的收词和审词原则保持一致。这里着重强调一下计算机名词涉及的面太广,发展太快。过去一说计算机应用来都可以指出来计算机应用有多少门类,可到现在,可能就得反过来说,现在可以找出什么地方不用计算机,就是说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不用计算机,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说计算机涉及面是非常之广泛,影响非常之大。从娃娃开始一直到咱们老科学家,从家庭到社会各方面都用计算机,因此计算机名词确实对社会有影响,涉及面太广。根据这种情况,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一开始就觉得我们没有经验,应该稳扎稳打,不要一下就想抱个大金娃娃。因此在名词审定过程中,我们最初草稿搞了5千多条,经过多次讨论,不断筛选,最后剩2千9百多条。第二点体会是要确定选词原则并坚持执行。因时间关系这里不讲了。第三点体会,就是充分利用学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因为广泛征求意见对保证审定的名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一共由31位专家组成,多数是大学、研究所的,也请了一些企业、新闻单位参加。委员会开一次全会很不容易,我们就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基本上一个分支学科一个人负责,有的一个人负责2个分支学科。这个工作组经常开会,是个常委性的,负责具体的收词,调研,征求意见、分类等。全体委员会开过4次,工作组一共开了8次,可见次数比较多。按照审定程序来讲,我们基本上是按名词委的规定,现在看来比名委规定的程序还多走了几个环节,就是审查的次数多了一些。我们中国计算机学会是比较重视名词审定工作,在学会里边专门组成了一个名词审定委员会。理事长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每届都把名词审定作为学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在审定过程当中利用学会这个有利条件就容易推动工作。我们在审定过程中,做了这么几项。有了初稿后我们向全国一百多位专家征求意见,发了征求意见稿,这是比较广泛性的初步征求意见。在这之后,经过整理,修改,又向学会160位理事征求意见,因为160位理事恰恰来自计算机领域各行各业,研究单位,教学单位,使用单位,生产单位以及很多用户单位都有代表,因此这160位是广泛性的,也是高水平的。我们还把这个稿子(我们学会有30个专业委员会)送过30个专业委员会的主任,还送给29个地方学会。专业委员会起码在学科上是权威性的,29个地方学会起码有地区性、广泛性。在这次审查之后,我们经过工作组和委员会的研究又搞出一个稿,送给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审批,请他们提出最后审查意见。看看这稿子能不能报全国名词委,是否可以发表。我们一共有33位常务理事,最后收回17份意见(除了在国外,特别忙的领导以外大部分回来了)。他们都写了,同意上报发表。从学会来讲这是最高级的一次审查。计算机名词在国内确实比较混乱,一是地域性有差别,二是单位上有差别,另外,有些名词,科研单位跟公司企业的叫法也不一样。因此在审查过程中困难是比较大的。常常有些名词翻来复去,翻了好几次,第一次这么改,第二次提出意见又要改回去,甚至到交稿时也还有人提出某某名词需要再研究,总觉得这项工作不易结尾。我们大家开玩笑说这项工作“上船容易下船难”,开始觉得这项工作比一般科研大概应该容易点,但实际上做起来是非常之难。我们常常因为一个词吵得面红耳赤。一个词讨论半天定不下来,下次会再订,经常是这样子。这说明定义一个名词确实需要大家来做认真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收集和翻译过来。我们坚持按照全国名词委的规定在讨论当中确实也克服了一些困难,解决了一些名词规范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在讨论名词中,要克服感情上的困难,不少人对一些名词有感情了,用惯了舍不得改,比如有一个词叫“外围设备”。这个词用计算机的人都知道,打印机、显示器、键盘都属于外围设备,我们定名定“外围设备”,可是过去很多人叫“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原先是从俄文翻译过来的,我国恰好有一个研究所叫外部设备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出一本杂志就叫“外部设备”。他感情深了,也用惯了,因此希望保留“外部设备”名词。“计算机”这个词,对我们来讲是个主词,最重要的一个词,不少人提出来是否叫“电脑”,我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这个词仍然定为计算机,把电脑作为俗称从这么几方面考虑,一是从其内容涵义上,它的起源就是计算机。英文没有改它的名字,没有改成“电脑”。在20年前英文文献里用过“电脑”,但没有推广,很快也就消失了。另外,从发展角度看,电子计算机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有人说下一代是光计算机,那么是否可以简称光脑,再继续发展是神经元计算机,是否叫神脑。“电脑”名词是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叫响的。从计算机型谱角度讲,还有超大规模并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如果都简称“巨电脑”、“大电脑”、“电脑网络”、“小电脑”,就很不合适。有人说港台地区都叫“电脑”,也不尽然。香港、台湾的很多大学,都是计算机系或计算科学系,没有叫电脑系的,台湾有些公文都是叫计算机,没有叫电脑,但是商业界大部分叫电脑。北京电子一条街基本上叫电脑。关于汉字英文对应名词问题,因为汉字对计算机处理来讲是一个重要方面,有汉卡、汉字输入、汉字键盘,用汉字的名词很多很多,但是英文怎么叫才好,过去很多人用Chinese character<中国符号>。中国符号可以包括很多,少数民族符号也可以,这个词很广义。我考虑到汉字的专有性,以及与一般意义下的中文字之区别,在定名时,特选用汉语拼音字母“Hanzi”,希望这一对应英文词能得到推广。为了照顾到过去的习惯和便于外国人理解,用Chinese character为注释。下面介绍一下跟香港电脑学会合作的问题。计算机名词在卢老报告里提到了跟台湾、香港差别很大,大约80%,这是相当大的。我们跟香港、台湾计算机学会接触过多次,希望在这方面能够通过交流增进了解,取得共识,缩小差距。我们跟香港电脑学会合作是比较好的,已有实质上的合作,跟台湾方面只是学者民间来往,官方一直建立不起关系,这涉及到他们学会名称问题,通过这段时间来看,与港台名词交流工作非抓不行,迟早是要抓的,这项工作非常重要。计算机的名词通过一定交流,稍微靠近了一些,但差别非常之大,要想统一可能非常非常之困难,因为有很多关键的基本词不一样。比方说我们叫程序,他们叫程式。还有data、word、base很多基本词都不一样,所以非常之困难。但通过交流之后,会取得一些谅解或共识,比如激光盘,他们叫镭射盘,他们说还是你们的词好,以后我们叫激光盘吧,镭射不好听。有些词,互相感觉到还是可以接近的,比方说磁盘、磁碟,盘、碟本身都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只是大点小点,习惯问题,像这些问题好统一。中国计算机学会跟香港电脑学会几年以来把名词审定作为两个学会合作之中的重点工作。在95年我们已经开了两次交流会,今年10月份又开一次碰头会。我们跟他们开展这么几项合作,跟香港电脑学会组成了一个计算机名词合作委员会,各方出5个人一共是10个委员,这个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就想通过这个委员会推动汉语计算机名词一致化问题,包括台湾、新加坡和用华语的一些国家,这个汇报稿里列了六项工作。香港电脑学会本来没有计算机名词审定工作这个委员会,他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做资讯科技名词统一化委员会。在香港电脑学会里边成立这个委员会,为了跟计算机学会相互协作。从名字来说,他叫资讯,它不叫计算机,也不叫电脑,它不能叫审定,只能叫统一化。另外他们同意免费替内地宣传内地公布的名词。他们准备搞一个服务器,搞一个词库,首先就把咱们审定的2907条名词输入到机器里边去,为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华人服务(免费)。这点也得到名词委的支持。这样对推广咱们公布的名词非常有好处,这点是实质性的。然后我们按规定每年开一次会,大家一块讨论名词,不断收集新名词,特别是希望在新名词方面别再出现差异,起码有这样一条,大家都取得了一致意见。现在汇报第四个问题,第二批的名词工作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了,工作组已经组织了,工作组的成员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29个专业委员会每个专业委员会推荐一名委员。第二批名词的选词的一些基本想法规模已有了初步意见,只是现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正在换届,正在改选理事长,这项工作可能稍向后推一点,等理事长选定之后,我们正式开展。下边提几条建议。①建议大力宣传推广,使公布的名词真正起到规范的作用。我们也觉得公布名词只是工作的起点,大量工作是推广使用,这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觉得国家应该对这项公益性工作加大投资强度。②这种出版物不能按照常规的出书规律去出版,它是个标准,是个规范,是希望大家用的。比如计算机名词第一批印了5千册,我们知道全国搞计算机的,销售计算机的,用计算机的,跟计算机直接相关的单位起码有一万家以上。全国每个大学都有计算机课。所以,5千册是绝对不够的。另外现在书店是买不到的,像海淀图书城也没有卖的,所以想买也买不到。计算机学会为了推广买了550册,专门送给有关方面。建议全国委员会把推广应用作为重点来抓。比方说,印一些袖珍本,小一点,便宜一些,就容易卖掉了。另外,采用一些有力的办法推销,我看还是能够推销的。③全国名词委这几年确实做了重要工作,组织名词统一,特别从科学系统出发,推动各分委员会工作,这方面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但是我们觉得他们人力不够,希望还要加强力量,希望全国名词委多召开几次名词审定经验交流会,研讨会,这些工作对提高工作质量还是有好处的。比方说这个大会几年才开一次,四年才学一次其他分委员会的好经验,这不行。如果一年开一、二次的话,就会更好,可以把别的经验、方法及时地用在审定工作中去。另外,刚才提出新名词问题,我们希望从全国委员会来抓,特别是联合一些分委员会或者由一个委员会牵头,最好由全国名词委牵头,联合起来一块审查这些名词。方才吴鸿适先生说的一些名词跟计算机很密切,跟通信很密切,跟自动化很密切,我们第一批名词没收Internet,为什么没收呢?因为这个词当时不好翻,另外这个词又有名称性质,它是一个网络的名称。我们定了一条,设备的名称、型号不收,但是这个词现在用得非常之广,看来不收可能也不行了。特别是一些跨学科的新名词,应由全国委员会多召开一些相关的分委员会参加的协调会进行讨论,能够早一点试行公布,这样对分委员会也有好处。我就汇报这些,因时间有限,讲得很零碎。谢谢大家!(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相似文献   

18.
如果您对电脑不太在行;或者,您的外语不够熟练,我要对您道一声,受累了。在我们的周刊中,您可能会遇到不少“拦路虎”。IT、ISP、ICP、BBS、Java、Linux……这些洋玩意儿会使您头昏脑胀、不知所云。但眼下,要谈电脑、谈网络,还真离不开这些词。...  相似文献   

19.
智力拼盘     
谋杀犯露马脚检察官温特斯一走进斯塔霍的办公室,巴特就迎上前说:“除了桌子上的电话,我什么也没碰过。我立即就给你打了电话。”斯塔霍的尸体倒在办公桌后面的地毯上,右手旁边有一支法国造手枪。“你快说这是怎么回事?”检察官急切地追问。“斯塔霍叫我到这儿来一下,”巴特说,“我来到之后他立即破口大骂他的妻子和我。”“我告诉他一定是他弄错了。但他在气头上已经变得无法自制。突然,他歇斯底里地大叫,非杀了我不可。说着,他拉开办公桌最上面的抽屉,拿出一支手枪对着我开了枪,幸好没击中。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我不得已只好自卫开枪。这…  相似文献   

20.
摘要 英源性字母词与英源性原语词的最大不同,应该以是否汉语语音化且被权威汉语词典收录来区分。从汉语词汇对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吸纳来看,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大量渗透不会动摇汉语的基础,只会改变汉语吸收外来语须汉字化的单一模式,使汉语的书写方式呈较为多样性的特点,从而客观上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表达。不过,其最后的去留,宜由汉语汰劣存良的发展规律决定。
英源性外来词,特别是字母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当代汉语词汇系统演变中最突出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末,某些形似字母词的英语单词,以小写字母书写形式及标准英语读音,直接进入汉语。有关议论言及的多属词汇系统表层性的问题。其实,对全球化下汉语词汇如此醒目的新变化,完全有理由提出更为深层的问题,如这些英语单词是否会受到汉语的浸润而被逐渐接纳为汉语词汇?汉语是否可能由此引发牵筋动骨的变化?如果会的话,又将如何?这便是本文关心的问题。一、 英源性字母词笔者现已收集到近20年来出版的18种新词语词典,最早的为1987年版《汉语新词词典》,最新的为2001年版《新华词典》。18种新词语词典,共收录新词语5万余条,856条为字母词、音译词、意译词构成的英源性外来词,其中,英文字母共319个,它们或独用或与汉字夹用,如CT、DNA、GDP、WTO、OK或IT业、ST板块、K线图、H股、IP卡等,这些大写的英语首字母缩略语就是“字母词”。另外,极少数的英语单词因使用率高、使用范围广,特别是读音已汉语拼音化,也被作为特例归入字母词,如Internet和E-mail。英源性字母词之所以能被权威词典接纳,主要具备了以下语言条件:1.语音条件。字母词字形虽未汉字化,却在读音上呈汉语语音化的趋势。如E读作“yī”,J读作“jiè”,C读作“xī”或“sèi”,U读作“yóu”,W读作“dǎbūliū”,T读作“tì”,O读作“òu”。 E-mail读作“ yī mèir”,IP卡读作“āipì卡”。此类读音是约定俗成的。2.语素条件。字母词实际上就是一个复音语素,而复音语素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3.语法条件。字母词多为名词,基本为一词一义,使用频率高而专,表达意义单一。在汉语语法中,名词是可以替代的,基本不改变句子结构。二、英源性原语词但是,18部字典没有一部收录某些媒体所常用的既未汉字化更未汉语语音化的英语单词。然而这种英语单词原语照抄现象又确实存在于汉语语篇,不得不引起关注。在归纳的基础上,笔者将此类英语单词暂名为原语词汇[1]。为区别于字母词,对原语词试界说如下:1.原语词不属于字母词。字母词主要由英语首字母缩略而成,且已汉语语音化,并被权威汉语词典正式收录。而英源性原语词,读音不仅未经汉语语音化,目前还未被汉语词典收录。2.原语词与汉语语言规则存在矛盾。一方面有汉语自身的原因,如汉字字形的表意性与小写字母字形及字义,很难产生吻合;一方面是字母文字的原因,如表音太强,表音过程的拼合性过于明显,不可能与汉语某个具体意义建立稳定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则是由于汉语对原语词使用的随机性。因此可以说,原语词是未被汉化的非规范词。3.原语词汇的存在形式以语码混用为主。所谓语码混用,指将语码A插入语码B,但语码B仍处主导地位,而被插入的语码A则处于从属、补充地位,不得作为完整的句子单位独立发挥作用[2],但可作句子成分之用,其意义需按语境确定,如:(1)R&B和Hip-hop也由此成为了主流音乐形式。(《金陵晚报》 2003年 11月26日C13)(2)Hi,大家好!(少年科学月刊《哥白尼》 2003年12月24页)(3)看到论题的fans就可以酷言酷语地大侃你的观点了,在这儿还可以用你最帅最靓的笔名哟!(《哥白尼》 2003年12月38页)可以肯定,英源性原语词不属英源性字母词,其存在主要是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使然[2]。三、 汉语词汇对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吸纳英语作为汉语外来词的最大来源由来已久,但英源性字母词的有增无减以及英源性原语词的出现,则从一个侧面说明外来新观念、新认识正源源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头脑,因而不可避免地对汉语词汇演变形成巨大冲击。汉语总会在大量筛选的基础上,容纳一些最重要、最常用、最基本的字母词与原语词,使它们以一定的方式凝固、沉淀下来。(一)汉语对英源性字母词的吸纳汉语源源不断地吸纳新的英源性字母词作为单独的词使用。如GDP是一个三音节的字母词,在“从前GDP增长率一公布就‘驷马难追’的传统做法将得到改变”中,就作为单个词使用,充当一句子成分。至于汉语吸收字母词的方式,似可概括为:1.不将字母词汉字化。汉语文字形式选择是字母词难以汉字化的重要因素。2.扩大字母词汇量。汉语对字母词的吸纳集中于金融市场、国际关系等方面。3.汉语语音将进一步同化字母词的发音。4.以字母为书写形式的汉语拼音缩略词将增多。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影响日益重要,汉语拼音缩略词将会以“出口转内销”等方式大量涌现,如GB(Guo Biao国标)、RMB(Ren Min Bi人民币)、HSK(Hanyu Shuiping Kaoshi汉语水平考试)等。(二)汉语对英源性原语词的汰劣存良英源性原语词与英源性字母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汉语语音化”。在追踪研读语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汉语对原语词的吸收呈以下方式:1.汉字化。将个别常用原语词汉字化,其过程为:异化发音→复音或单音音素汉字的出现。首先,按汉字的发音习惯,对原语语音进行异化处理,然后将其汉字化,甚至语素化。例如近几年十分火爆的原语词cool,就已经历了cool→酷→酷哥、玩酷、酷毙了、酷美体这一从异化发音到汉字化直至单音语素化的转化过程。2.合法化。提取极个别英源性原语词,归入字母词,因为此类词使用频率高、范畴广、读音汉语语音化,如已被归为字母词的E-mail。3.淘汰与保留。绝大部分英源性原语词从讲求原汁原味,到游移于汉语权威词典之外,直至销声匿迹,过程相对短暂。一方面是因为新概念贬值迅速,时尚潮流脚步太快;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关部门加速了统一译名的步伐和工作,如《科技术语研究》杂志就以译名统一为宗旨,开辟了“名词工作论坛”、“公布科技名词”、“热点词难点词纵横谈”、“两岸词苑”、“术语学研究”等栏目,在翻译外来词汇和统一译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眼里,英源性原语词夹杂在方方正正的汉字中间,有损于汉语文字的工整美、汉语读音的韵律美、汉语文化的内涵美。在上述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汉语将淘汰绝大多数原语词,仅保留少数发音简短、书写简易的常用原语词,如Hi,Bye等。不过笔者认为,英源性原语词就像“不识句读”的古汉语加入了英式标点符号那样,其书写形式、读音方式未必不能助于创建汉语文字之新的形式美及内涵美!(三)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对于英源性原语词的出现及英源性字母词的增多,社会各界虽认识不一,但态度总体而言是宽容的。这使得原语词及字母词不仅频繁出没于媒体,也常见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在进一步研究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在汉语中的运行规律,深入学习汉语语言史之后,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这一新现象不可能危及汉语文字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字母词和原语词并非脱离于特定语言环境能够独立存在的语义实体。一般而言,离开句子和语境,离散的单词或词组对人类思想交流的作用极其有限,因为人类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是非常微妙复杂的,其描述远非单词或词组所能独力胜任!其次,英源性原语词在汉语词汇中的存在只是点缀,绝不会出现占据较大篇幅的现象,因而难使汉语沦为所谓的“大杂烩”,加之汉语自身强大的同化能力、发展能力、吐故纳新能力,不可能面临对原语词“不译则亡”的危险。英源性字母词和原语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渗透不仅无损于汉语的发展,还改变了汉语吸收外来语须汉字化的单一模式,使汉语的书写方式呈汉字与字母大、小写并用的多样性倾向,从而客观上丰富了汉语书写方式及词汇表达,同时还反映出全球化大环境下社会的飞跃发展、各国间往来的更为频繁、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不过,现代汉语中的这一显著变化是否值得推广应用,宜由汉语演变规律决定。注释: *本课题受到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和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①18部新词语词典为:《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1996。《汉语新词词典》,闵家骥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王均熙等,齐鲁书社,1987。《新词新语词典》,李行健等,语文出版社,1985。《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诸丞亮等,现代工人出版社,1990。《新词新义词典》,雷良启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新语词大词典》,韩明安,黑龙江出版社,1991。《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学出版社,1991。《新词新语词典》,李行健,语文出版社,1993。《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出版社,1993。《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出版社,1996。《现代汉语新词词典》,于根元,北京语言出版社,1994。《汉语新词典》,刘一玲,北京语言出版社,1994。《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汉语新词新语年编》,宋子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当代汉语简缩语词典》,刘一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林伦伦等,花城出版社,2000。《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