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十娘悲剧形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十娘是中国古代娼妓文学园地中一位具有独特文化品味和美学价值的悲剧形象。其悲剧性格的生成发展同明代特殊的商品文化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杜十娘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对于新生活、新思想的积极追求,她的失败显示了新文化、新精神与旧制度、旧伦理的激烈冲突,因而也折射出社会悲剧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虎妞对样子的追求,是她对幸福的向往,对命运的反叛。但她与样子的结合是一种畸形的病态的婚姻,其结果是以悲剧告终。虎妞是一个城市悲剧女性的形象。虎妞悲剧的形成有以下原因:(1)家庭环境的驱使;(2)社会环境的制约;(3)畸形的性压抑。  相似文献   

3.
杨旗琦 《科技信息》2009,(15):182-183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其悲剧根源是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主要根源是封建夫权。它在政治上剥夺了妇女的一切权利,使妇女在婚姻上毫无自主权可言,尤其在精神、心灵上遭受了严重损害;此外,她自身及周围人的落后愚昧、麻木不仁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这一悲剧的意义非常深刻,对过去和现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都有启迪和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十娘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位名妓。她与李甲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她蹬纯情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使她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中国明代社会市民阶级兴起之后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冲突,杜十娘的死就是这种价值观冲突的结果。从她的死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情”与“利”的对立,可以看到新兴阶级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但总的来说。这个时代尚不具有充分展示“情”的社会条件.尚没有认识到人的解放与情感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据美学的一般理论,悲剧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西方悲剧作品中,常常表现为人生的悲剧与自由意志的冲突,坚贞不屈、悲壮的行为,为正义和真理而死,令人鼓舞奋起,上升到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快。与西方的悲剧不同,中国的悲剧大部分都是具有大团圆或是光明的结局,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几乎无事的悲剧"。所谓"无事的悲剧"指的是,"极为平常的悲剧,是人物的性格悲剧,是灵魂毁灭的悲剧"①。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像西方的悲剧那样具有强烈的外部冲突和强烈的痛感,也不像西方的悲剧那样具有刚强的性格和外倾向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相似文献   

6.
以苔丝形象的三重原型根源为切入点,可以看出苔丝的悲剧与古希腊命运悲剧有着相似性。德伯家的先祖的影子一直萦绕苔丝的四周引领她走向毁灭,《圣经》中夏娃、亚当和毒蛇的隐喻则让我们看到了苔丝经历的神话原型,而民谣中不断重复的失贞与杀手的故事则成为苔丝经历的一种社会上的映照。它们使苔丝的悲剧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关注人存在的无限偶然,丰富了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红楼梦》众多女性中最为伤感的人物形象。《红楼梦》章章精彩,字字珠玑,红楼人物色彩斑滥、星光闪闪,林黛玉是其中最遥不可及、最让人追随、最亮最美的一颗明星。黛玉之悲,多少人为其特有的悲剧之美倾倒,多少人从她身上感受到最为伤至肺腑的痛。本文从美学的角度阐释从林黛玉身上感受到的魅力以及时代赋予的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8.
薛宝钗与林黛玉一起,给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别是妇女观和价值观,作出了一个形象性的批判和总结。薛宝钗代表了传统文化中女性美德的极至,但她生活在中国整个文化大厦即将坍塌的时代,因此,她的悲剧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的悲剧,一种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应该说,作者否定的并不是薛宝钗的人格和她的自觉意识,而是否定她的人格和才华中所包含的具体的时代内容。《红楼梦》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并未预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经典悲剧。长久以来,众多文艺批评家,评论家以及哈代研究学者们大多从当时的社会,道德等宏观的角度来探讨其悲剧的根源。然而,她的悲剧却与她的性格有着必然的联系,她的性格上有勇敢、坚强的一面,但同时又有顺从、软弱的一面,正是这种性格上的冲突造成她的悲剧,因此,苔丝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剧中人物分析入手, 认为曹禺塑造女性的形象的基点源于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 其悲剧特点是“悲”而 “惨”而非 “悲”而 “壮”, 有悲剧人物而无悲剧英雄, 这与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独特审美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对人性有着特殊的把握和认定:她的凡俗人性观、创作观在她的文学世界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物质性鲜明地显示出她从日常生活出发看问题的立场和反映现代市民独特的精神和价值观;她认为人的悲剧根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情欲,情欲与人相伴始终,因而人的悲剧是永恒的。意识到人生的不如意,而仍然肯定、依恋、执着于这份人世情,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薛宝权与林黛玉一起,给中国传统的化,特州是妇女观和价值观.作出了一个形象性的批判和总结。薛宝杈代表了传统化中女性美德的极至.但她生活在中国整个化大厦即将坍塌的时代.因此.她的悲剧就代表了一种化的悲剧。一种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应该说,作否定的并不是薛宝钗的人格和她的自觉意识,而是否定她的人格和才华中所包含的具体的时代内容。《红楼梦》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并未预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也说虎妞     
黄政华 《科技信息》2009,(33):I0204-I0204,I0168
笔者欲全面评价虎妞这个人物,对她的性格特点加以提炼,形成一个较全面、完螫的系统,以及分析她是否具有一种悲剧美。虎妞是小资产阶级没落成员,性格复杂,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形成她泼辣、大胆、粗鲁、豪爽而又满腹心计的特点,她也有本阶级的缺点,好吃、懒惰、追求剥削的生活,然而她的个人不幸遭际令人同情,她对婚姻及幸福生活追求的勇气、胆识令人赞许。虎妞身上不具有传统的悲剧美,却具有较宽泛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4.
谭淑红 《科技信息》2008,(5):197-197
蘩漪是曹禺先生《雷雨》剧作中最具“雷雨”性格、最丰满的角色。她是一个性格复杂、内涵丰富并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她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她紧紧抓住与周萍一种阴鸷的爱,却又被无情的抛弃,最终导致了她对一切的报复。文章充分揭示了在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一个女人,无力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抗衡而实现自我理想,即使反抗,也将以悲剧告终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汉宫秋》中所塑造的王昭君既不同于历代文学伤口中中含悲抱怨的昭君, 又有别于我国早期古典悲剧中薄命红颜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刚柔相济、深明大义、包含着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的具有悲剧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美狄亚>和<红楼梦>是世界著名的两大悲剧,悲剧女主人公都面对着强烈的冲突,美狄亚面对的是复仇愿望与母爱构成的内心冲突,林黛玉面对的则是"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的现实矛盾.然而两者对此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行为方武,虽然都是悲剧,但悲剧精神完全不同.在这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东西文化体系中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刘小育 《科技资讯》2010,(14):226-226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的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在封建势力对她进行压迫时,她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但面对着强大的封建旧势力,她的反抗是微弱的,她最后还是屈服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而悲惨地死去。本文分别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指出鲁迅以祥林嫂在鲁镇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强大禁锢,对人性的束缚和残害,烘托出封建思想的人吃人的可怕,同时表现出鲁迅对人性的思索,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关心。  相似文献   

18.
米甲是《旧约》叙事中扫罗王的女儿,大卫王的妻子。《圣经》文本提及的女性人物并不多,而且几乎不作直接描写,然而对于米甲命运的前因后果还是有所交代的,这说明米甲是一个不应当被忽略的人物。反讽是塑造米甲形象的主要手法,一方面,反讽的运用丰富了米甲的女性形象,使其更为鲜明活脱;另一方面,反讽贯穿于米甲叙事的始终,阐释了米甲悲剧命运的倒转,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细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圣经文学叙事的生动性和生活化。同时,她对大卫王的讽刺及不孕而终的结局体现了上帝对子民的道德劝诫,是为其意识形态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生成的原因在于她自身“林黛玉”式的弱质性格,而深层原因在于她周遭风刀霜剑般的世俗严威和群体愚昧。论文还进一步阐释了翠姨悲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河南作家李佩甫在《城的灯》中描述了刘汉香充满诗意的悲剧人生,即对爱情的诗意追寻、对苦难的诗意解读、对挫折的诗意抗争、对理想的诗意守望,从而折射出她一身诗意千寻瀑的个性魅力。在她身上,不仅带有传统的古典的爱情悲剧的意味,而且洋溢着鲜明而强烈的当代气息。其独特的形象意义还在于:她是照亮当代中国工农业之间由7中突对立走向互融共生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