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2.
首先从保定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调查和分析入手,进而提出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解放急待第二次飞跃实现的观点,最后,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吸附的角度入手,分析探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问题保定地区农村经济可以说是我国发展中农村经济的代表,相信本文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农村经济有了全面发展,城乡交流扩大、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许多农民便从土地的禁锢中渐渐解脱出来,同时,随着农村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农村劳动力逐步由“隐性”剩余向“显性”剩余演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青海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较沿海、内地明显滞后。近年来,本省农村劳动力的异地流动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规模有所扩大,但是由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1 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估算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多带来农民收入增加,煤炭等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利用陕西省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调查"数据,运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在农户煤炭消费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增加显著地降低了农户煤炭消费量;劳动力转移收入的增加显著地提升了农户煤炭消费量;劳动力转移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则农户煤炭消费量越低;最后为提高农民收入和煤炭的使用效率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始终是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是农民走出贫困、走向小康和富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困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众多小城镇的迅速崛起,大批农民进厂、进城,掀开了大面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新篇章,在苏州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已从希望逐步 相似文献
6.
用Markov过程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迁进行模拟与研究,通过农村劳动力系统的Markov转移概率的估计,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转移状况进行了实际分析。并借此分析,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劳动力结构特点及在北京市产业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劳动力特点及现状,对今后劳动力状况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及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9年以来,我国农民开始大规模进城务工,并逐渐形成民工潮.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并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深刻影响.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农业部门资本积累、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人力资本积累和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从政策层面、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稳定农业及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正经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加剧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趋势.本文采用重庆市不同经济区巴南区和荣昌县2009年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数据,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不同经济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均严重失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低素质化,外出劳动力职业结构失衡等问题突出,这将对农村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农民工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应积极应对,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Mincer模型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农民收入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农民收入对教育年限的弹性值。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之间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超过义务制教育阶段教育收益率出现递减,要改变义务制教育后教育收益率递减的趋势,增加农村教育收益率,必须增加对农民的非学历教育,加强农民的各种培训。 相似文献
11.
12.
农民工模式与农村劳动力过剩的自我强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称采取了农民工这种扭曲的方式,虽然从静态看农民工模式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缓解,但是从动态来看农村劳动力供给却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存在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因之要通过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率、户籍制度及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等方式推动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村劳动力供给,从而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文章主要使用计量方法,研究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农业劳动力与农业增加值是反方向变化;2)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是劳动力转移的动力;3)第三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山西2300多万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还影响到山西省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本文立足于山西的实际情况,对制约山西省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有效解决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丽莎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5-58
当前,困扰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从而困扰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本文在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林远莉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20-12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就目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周建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44-47
区域劳务品牌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品牌的形成对劳务输出地与劳务输入地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区域劳务品牌的构建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它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劳务人员等各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李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116-117
针对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劳动力管理机构和网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三是建立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