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SiCp/ZA22复合材料断裂过程的SEM位观察及应力场的有限元法分析,作者认为,此种复合材料的强化效果是基体合金中的应用变强化与应力强化的综合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对采用半固态搅拌法制备的SiCP/ZA22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常温、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和ZA22基体合金作了对比.研究发现:SiC颗粒大多分布于晶界,部分SiC颗粒和基体界面上有反应物生成,SiC可以充当合金初生相形核衬底,分布于晶内并细化枝晶。力学性能与颗粒分布均匀性、界面结合强度密切相关。和ZA22合金相比,该复合材料弹性模量上升,冲击韧性下降,高温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SiCp-ZA22复合材料的组织、界面关系及材料的常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SiC颗粒与基体结合良好且在a-Al界面上形成了少量Al2MgO4过渡层;加入SiC颗粒可明显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且高温下表现出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SiCp/ZA22复合材料的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iCp/ZA22复合材料的界面。根据界面反应的热力学,能谱分析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的研究结果,发现SiC/α-Al界面上形成了少量Al2MgO4过渡层,而SiC/η-Zn间无任何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Sicp/ZA22复合材料断裂过程的SEM位观察及应力场的有限元法分析,作者认为,此种复合材料的强化效果是基体合金中的应变强化与应力强化的综合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金属和复合材料断裂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与增强体相关的微裂纹萌生机制,文章根据McClintock柱状空穴演化方程,得到了一个非连续体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断裂应变预报方程,通过对SiCp/Al、SiCp/202Al、Al2O3p/2024Al、SiCp/7075Al等复合材料单轴拉伸条件下实际断裂应变的测定,发现预报值与文章和文献中的实测值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与增强体相关的微裂纹萌生机制,文章根据McClintock柱状空穴演化方程,得到了一个非连续体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断裂应变的预报方程,通过对SiCp/Al、SiCp/2024Al、Al2O3p/2024Al、SiCp/7075Al等复合材料单轴拉伸条件下实际断裂应变的测定,发现预报值与文章和文献中的实测值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四方氧化锆相变增韧、碳化硅晶须补强、碳化钛粒子弥散强化,同时引入一个新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系统中产生了叠加的强韧化效果。热压ZTA-SiCw-TiC复相陶瓷材料与Al2O3-SiCw-TiC相比具有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碳化钛在基体中形成连续的骨架阻碍晶粒的长大,随着碳化钛含量的增加,基体的硬度明显增加。主要强韧化机理有相变增韧、晶须拔出、载荷转移、裂纹偏转等。基体的主要断裂方式为穿晶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SiCp粒子尺寸、质量分数及热处理工艺对铸造SiCp/ZL201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随SiC粒子质量分数的提高和粒子尺寸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随温度升高,基体合金的抗拉强度急剧下降,而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则下降较小.当温度大于24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高于基体合金,这表明SiC粒子的加入提高了基体合金的高温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0.
SiCp/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探讨了一种制备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新的工艺方法,即粉末预制块重溶稀释法。利用普通设备,探索了制备工艺过程,分析了金相组织。同时与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组织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粉末预制块重熔稀释、铝液中加活性元素(Mg)、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机械搅拌等方法有效地改善了SiC颗粒与铝基体的润湿性,制备了较为满意的SiCp/Al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利用Hopkinson压杆对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的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进行高应变率冲击压缩实验,研究了应变率对复合材料微观断口形貌的影响,分析了其在高应变率下的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强度较高的复合材料有较强的产生变形局部化的倾向;同时,SiC颗粒尺寸对局部化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增强相颗粒尺寸较小(100μm)的复合材料更容易产生变形局部化,在高应变率压缩载荷下,无压浸渗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在增强相颗粒破裂的同时会出现基体的局部化变形,复合材料的损伤行为与材料中的增强相颗粒尺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基体合金成分、SiC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粒度形貌、界面性质以及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并对Si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尺度SiCp对SiCp /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亚微米和微米SiCp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和抗压等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Cp/Al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伸长率随SiCp体积分数和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其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随SiCp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亚微米SiCp/Al的拉伸和压缩性能均优于微米SiCp/Al.亚微米SiCp /Al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为SiCp/Al界面处空洞的形成及其在基体内扩展.微米SiCp/Al存在 SiCp的解理断裂及其沿基体扩展的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试验初步探讨了SiC颗粒表面改性对SiCp/Fe复合材料的烧结机制、机械性能及断裂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碳化硅复合材料表面化学镀一层镍,能够较好地改善增强体与基体的界面结合,使得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及宏观硬度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与其微观损伤机理密切相关,随温度的升高,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下降,SiCp/A356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细观损伤机理.文中对真空双搅拌方法制备的质量分数为20%的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细观损伤机制进行了研究,在试样断口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了不同的裂纹萌生和扩展机制,根据不同温度下表现出的不同失效方法,归纳出了复合材料细观损伤的温度效应曲线.研究表明,在室温下复合材料的裂纹萌生以基体撕裂和颗粒断裂为主,高温下其裂纹萌生机制以颗粒脱离和基体撕裂为主.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制约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提出运用压力铸造使其近终成型。在成功制备SiCp/ZL102压铸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基体合金、复合材料铸锭及其压铸件的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优于基体合金,压铸成型后,压铸件的耐磨性能显著优于复合材料铸锭,将压铸工艺应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型,能够有效扩大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研讨了铝基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7075铝合金为金属基,并加入体积为20%,粒度为F-1000或F-600的SiC颗粒增强。通过塑性和断裂韧性测量以及试样断口的TEM、SEM显微观察,分析断裂显微结构的细节。研究表明,当基体从时效状态到过时效状态时,断裂模式从SiC颗粒断裂转变为SiC颗粒和基体之间出现窝状断裂。由TEM观察证实,在过时效条件下基体和SiC界面上沉淀析出新相,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复塑性变形(RPW)技术,再结合挤压工艺可制备出SiC颗粒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RPW次数和SiC颗粒的加入量对SiCP/AZ31镁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也得到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PW次数的增加,SiC颗粒逐渐被细化并最终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在RPW为300次时的力学性能最佳;随着SiC颗粒加入量的增加,其室温抗拉强度和硬度都逐渐增大,在SiC颗粒体积分数为6%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71MPa和112。  相似文献   

19.
锌基硅相增强的复合材料界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变混熔复合新方法,制备了硅相增强的锌基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及能谱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界面微结构及其特征.发现硅相本身的精细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缺陷,硅相与基体以及基体晶粒之间的界面处有富锌的η相析出,并就η相形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