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一般运动规律的特性方程式为基础,导出了输出轴转速的计算公式.在分析了丰田A140E型四挡辛普森式行星齿轮变速器工作状态的基础上,给出了各挡位输出轴转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能实现平行轴传动的新型轴销式少齿差行星齿轮机构,阐述了其基本结构、克服死点机理和运动几何条件.针对平面多曲柄输入机构中存在的虚约束,在运动副接触变形协调的基础上建立机构受力分析模型,对机构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种平面模型,将此模型同现有其他计算模型做了比较。新的模型虽经过 理论抽象仍易于应用,具有普遍意义;可以用来处理任意形式的周转轮系和多级复合 系统并能与轴系其他部分很方便地一起平面地表达出来。考虑了由于销轴横向弯曲引 起的中介轮轮心切向位移及其平动惯性的影响,计算了中介轮非一致啮合状态下系统 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内齿行星齿轮传动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内齿行星齿轮传动进行了分析,在确定基本假设的基础变形的协调条件,建立起动力分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动力学、运动学分析,并讨论了参数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了摆线轮修形、制造安装误差,以及摩擦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基本能反映实际工作情况的针摆齿轮啮合力的计算方法.运用此法,可算出各对轮齿间的啮合力值,最大啮合力位置和转臂轴承受力,为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研究、设计及检测提供基本数据。电测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准确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汽车的转向性能主要由车轮转向半径所决定,为提升汽车转向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汽车转向机构—行星齿轮转向桥。该转向桥利用轴转向代替传统的轮转向,达到减小汽车转向半径的目的。本文利用相关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了轴转向与轮转向的转向性能。同时对行星齿轮转向桥进行结构与参数设计,并利用ANSYS对转向桥相关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探究其结构可靠性。最后利用MATLAB进行动态分析,对转向桥理论研究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轴转向的行星齿轮转向桥相较于传统轮转向能够有效减小汽车转向半径、提升汽车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振动与噪声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正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4):8477-8480
通过搭建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振动试验台,对8种组合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组合方式、转速以及负载等对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的振动与噪声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组合方式对行星传动系统输入轴和输出轴支承轴承上的动载荷影响显著。塑料齿轮的引入显著地降低了支承轴承上的动载荷;采用SNS组合或SNN组合可显著降低传动系统支承轴承上的动载荷;各种组合传动系统的噪声强度均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组合方式对降噪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渐开线少齿差传动的最小啮合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渐开线少齿差传动中存在的多齿对同时啮合现象,在优化设计中建立了新的连续传动条件,突破了理论重合计划性大于1的限制条件,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小的传动啮合角。这对地改善这种传动的特性,扩大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自转活齿双摆线行星减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自转活齿双摆线行星减速器是一种新型的减速器,与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相比,本减速器可获得更小的传动比,偶数及小数传动比,并且转臂轴承转速低,文中给出了传动计算公式及正常传动结构条件,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齿行星齿轮机构的弹性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内齿行星齿轮传动运动副及零件的弹性变形协调条件和弹性动力学分析方程.利用模态叠加法和封闭算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仿真,仿真中对截断模态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拟静态修正,计算了机构中输入轴行星轴承、输入轴箱体支承轴承、支承轴行星轴承和支承轴箱体支承轴承的载荷,以及在两个所谓“死点位置”的载荷.结果表明,在这两个位置,轴承载荷并不很高,即“死点冲击”并不存在.还计算了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曲线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车辆动载作用下的支座动态响应问题,分别构建考虑桥面横向超高和纵向高程变化的桥梁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和基于实际重载车辆多刚体实车模型,采用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Fiala轮胎模拟胎-路接触关系,从而建立车-曲线桥动力学耦合模型,探究车速、偏载与路面不平顺对支座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行驶在支座附近,径向反力与竖向反力较大,车辆行驶在跨中,切向反力较大;三种支座反力的最大值均随车速提高而增大,对径向反力和切向反力影响较大,对竖向反力的影响体现在内侧的支座反力降低而外侧支座反力增大;三种支座动反力随路面不平顺增大而增大,路面不平顺激励对径向反力与竖向反力影响较大,对切向反力影响较小;行车偏载对径向、切向反力影响很小,而对支座间竖向反力的分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球面滑动轴承的基本特性.以球面滑动轴承的外环作为分离体,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重点探讨了该类轴承的自纠偏机理;应用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球面滑动轴承的纠偏过程.给出了数值算例.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表明,球面轴承内、外环球面接触点的位置,将随外载荷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安装其上的定轮出现了轴线的角度偏差,将会引起沿接触线的附加滑动摩擦力,并使球面接触点偏离对称位置,致使支反力与附加摩擦力形成恢复力矩,纠正初始的角度偏差.使定轮轴线处于最小摩擦功率损失的稳定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曲线梁桥板式橡胶支座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受力特性和水平位移发展规律。通过Abaqus建立矩形板式橡胶支座GJZ 500×600×130的有限元模型,对比模型与理论计算的剪切刚度说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此模型进一步对支座在单次和多次循环位移加载作用下来研究支座水平位移变化规律,然后考虑曲线梁桥板式橡胶支座实际受力情况进行加载,研究支座在变化的竖向压力荷载作用和考虑静动摩擦转变等情况下的位移变化特性,并分析了支座在长期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建立的支座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支座与上部结构之间的摩擦行为,精确的计算支座的剪切变形和滑动位移;动态的竖向压力作用对支座剪切变形阶段基本不受影响,但对滑动变形阶段有较大大的影响;支座由静摩擦转变为动摩擦时,其水平力和剪切变形会突然减小;支座的残余变形会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而累积增大,但增长幅度随着加载次数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涡旋压缩机转子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通过ADAMS和ANSYS建立了含运动副间隙涡旋压缩机转子多刚体及刚柔耦合模型,对动涡盘倾覆下驱动轴承柔性和运动副间隙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轴承偏磨区域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副间隙下轴承柔性对轴承的位移和速度影响较小,对轴承加速度和碰...  相似文献   

15.
滑动支座竖向动反力对桥梁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滑动摩擦支座的特点建立了可以考虑支座向动反力对摩擦力影响的双向滑动支座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支座模型,通过算例对竖向动反力对支座滑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竖向动反力对于桥梁结构地震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应在计算中考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滚动轴承摩擦振动系统,建立了在非线性摩擦力作用下的耦合动力学方程,并运用Runge-Kutta-Felhberg算法进行求解,着重分析了摩擦润滑和结构参数对滚动轴承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线性摩擦力对滚动轴承的周期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调整摩擦润滑主要参数来改善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为滚动轴承的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17.
驱动轴承内嵌式涡旋压缩机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涡旋驱动轴承内嵌于涡旋齿中的大气量、低压比涡旋压缩机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使用涡旋型线始端展角和终端展角几何参数,建立施加于动涡旋上的气体力、惯性力、摩擦力等计算公式,给出相应的力学分析模型,同时根据曲轴受力条件建立曲轴力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动涡旋驱动轴承内嵌式结构可有效地减小气体力和旋转惯性力对驱动轴承产生的倾覆力矩,提高机器运转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机床主轴承预紧状态随运行工况动态变化,但预紧力与轴承动力学特性非线性相关,根据轴承动态特性变化对预紧力实施动态优化是提高球轴承综合性能的关键.为提高主轴轴承综合性能,提出一种新的预紧力优化准则.构建了温度影响的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分析变转速、变预紧力和变温升综合影响的球轴承动力学特性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预紧力与轴承动态指标间的耦合关系实施动态降维优化.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在恒速和温升状态下轴承动态预紧状态与滚动体-内滚道接触载荷关系密切,其贡献率高达95.8%,该方法为球轴承动态预紧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火箭推力矢量控制系统采用静压支撑技术获得抗偏载、低摩擦等优异性能,但极高温度和大温差工作环境形成支撑结构局部介质的高含气量强可压缩流动,导致活塞杆振荡超调,过大偏心距导致油膜承载失效.在进行推力系统矢量分析基础上,获得静压支撑作动的边界条件与介质参数,基于油缸动力学建模与局部线性化求解,获得了静压支撑动态特性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增加供油压力可提升支撑能力,但易导致响应超调;采用合理的油腔深度可在保持承载力基础上避免超调的发生;进一步将油腔结构改为锥形,可在保持支撑能力和避免超调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泄漏损失.  相似文献   

20.
转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轴承参数.在原轴承8参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轴颈处转角的变化导致的力的分布不均性,将其不均的力向轴承中心简化,得到一简化的力和一力矩,并推出了该力和该力矩的数学式.文中给出了一个算例,比较了在两种轴承的数学模型下,运用有限元素法计算出的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结果表明,当轴承刚度较大时,两种模型的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设计过程中,有必要采用改进轴承数学模型,这对于提高转子系统动力学设计的精度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