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丽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36-37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代表性作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为人爽直,安贫乐道。他的作品淳美平淡,物我相融,他和他的作品给后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启迪。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不仅富于情趣,而且富于理趣。 相似文献
2.
简论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文风影响深远。揣摩、体会其诗文,给人以无尽的美的享受。其诗文的突出审美特点是“不饰之美”,在此略述之。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他在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这主要是由其深层心理中的双重人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高建新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4(4):15-20
陶渊明的地位是在唐代被确立的. 作为田园诗人的开创者,陶渊明对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明显的. 唐代的山水诗皆以陶渊明为祖,追求清新自然、浑然一体的意境,又各自有自己的特色. 王维有陶渊明的清腴,孟浩然有陶渊明的闲远. 陶渊明之所以在唐代才受到人们重视,一是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思想感情日益充沛;二是由于中国传统诗学观念到了唐代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田园诗,充分体现出他独立的人格。本文对陶渊明诗歌中凸显的独立人格,最为核心的孤独意识的根源,以及诗人一生中对理想的人生,社会.审美的追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同时对其“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个性特色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诗意的栖居者——生态美学视角下的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2)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态美学观的生成及其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陶渊明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其人、其诗处处彰显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其存在实现了"诗意地栖居"。所以,在生态美学的视角下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进行再读有着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被钟嵘尊奉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在其田园诗文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陶渊明田园诗文中对自然美的追求表现为外在自然、内在自然与内外相合三个层面。外在自然美的追求即其挂冠归隐,寄情田园之乐;内在自然美的追求则是返归真我追求任真之趣、既而物我相忘,达到天人合一的真淳境界。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归隐行为是中国文人洁身自好、守志不阿的象征,但包含了太多的无奈;清静闲适、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是凡夫俗子的真爱,其实质是诗人以美揭丑的艺术手法的表现.教师应用艺术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来正确引导学生赏析陶诗. 相似文献
9.
10.
刘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赋在《诗经》时代就已大量涌现,不过还只限于描写原生态的生活现象,此后虽有在题材内容、主题内涵及创作方法、艺术表现上发展,但在作品中比兴的作用并无多少改变。从陶渊明始,田园生活才真正上升到审美层面,成为表现社会及人生的主要题材,在艺术表现上则经历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12.
欧阳芬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2):62-64
本文试从陶渊明诗中所歌咏的几类隐士来探析陶渊明的归隐心理,从中概括出他归隐的内涵:任真。同时,将其归隐与其他人的归隐稍作比较,指明他的归隐的不同之处在于态度的任真,这种任真的态度具有的三个特点:自然个性化、平和敦厚、情趣化。 相似文献
13.
许辉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5):63-67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一个代表中国晋宋之际田园诗的顶峰,一个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丰碑,两位诗人都崇尚自然,返回到了自然之中。由于二者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观物方式也大相径庭,一个以物观物,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一个以我观物,造成了物我相隔。究其原因,源于他们的相异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即西方文化是从分析的角度来对待自然,而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用综合的方法去理解自然。 相似文献
14.
葛力力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7(4):121-124
为了进一步探讨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异同,通过将二人题材相同的山水诗加以比较分析,得知二人一些山水诗存在着描写的景物相似,而其中的情感却存在着明显差异的情况,引入马克思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理论后认为:此种差异主要是由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造成的,或者说,是由作者不同的生命意识活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黄华南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4):93-96
关于陶谢二人诗歌风格的差异,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富艳精工为谢灵运山水诗的主导风格,以平淡自然为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特色。陶诗的平淡自然既包括其思想情感的平凡,也指其表现形式的朴素,而谢诗的富艳精工主要指语言形式的特征。本文主要从诗歌的语言层面来阐释谢灵运山水诗的富艳精工,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及他们这种特色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娟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1,(4):8-13
孟浩然毕生的审美追求是“求真”“求自然”。这种追求为盛唐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范式,它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将日常生活入诗,二是将兴寄入诗,三是独特的抒情手法和入俗致雅的语言风格。孟浩然的创作,扩大了唐诗的题材,有效的抵制了初唐时期的浮靡诗风,谢灵运结合在一起,完成了由陶,谢到王维过渡,将山水创作推向繁荣,孟浩然的创作确立了平淡诗风在盛唐诗坛的地位,开启盛唐诸大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盛唐“王孟”并称,号称山水诗派,但二者山水诗创作意境风格却迥然有别。王诗于山水自然澄心静观,超然物外,以禅入诗,故而禅意盎然;孟诗以山水自然体情写志,以“我”入诗,清新淡远又壮逸浑厚。此当源于二人不同的人生履历及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梳理有关孟浩然的史料、诗作,力图勾勒出孟浩然的形象轮廓,点明其品格的个性特征,并进而分析其个性品格形成的原因及对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鹏飞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
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的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证扬弃、性灵升华并建构了匠心独运的人生化、艺术化、审美化、愉悦化的"南山人格"模式的审美妙境. 相似文献
20.
刘启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3):65-68
当代诗人很少有像陈衍强那样一心致力于谐趣风格的营建,他的诗不仅耐人品味也值得玩味。更可贵的是,这种谐趣源于未经雕饰的纯真,同时又赋予了他的诗以质朴的乡土气息。从陈衍强的乡村书写中,流露出来的是真情和实感,它也成为了陈衍强独特的美学标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