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瑛 《安徽科技》2015,(11):18-19
<正>随着国务院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皖南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黄山市不断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大力营造众创氛围、加大政策扶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一、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学习借鉴北京、南京、杭州、合肥等众创空间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朱策 《安徽科技》2015,(5):10-12
<正>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意见》指出,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安徽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夯实创新创业载体,涌现出粒子空间、WM众创智慧谷、十八号聚变场、合肥梦工厂、5F创咖、芜湖长江鲨等不同类型的新型众创空间。一、安徽省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正>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后,各地顺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新趋势,迅速跟进发展众创空间。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创新2.0下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新增长点,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更大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掀起了构建众创空间的热潮,期望以众创空间为载体,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的新生态,但因体制机制局限和经验不足,导致高校众创空间资源整合困难、创业服务断链、平台功能缺失、项目运作成功度不高、管理混乱。该文结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蒲公英众创空间建设的探索过程,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众创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促进创新发展、社会就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2017年以来,滁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打造众创空间,使之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有力促进了全市创新创业的深入推进。一、滁州市众创空间建设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郭岭 《创新科技》2015,(10):26-28
在各地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的大背景下,本文从众创空间的含义和特点入手,通过梳理郑州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郑州市众创空间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和运营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为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宁海县积极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创新为主的1+X政策,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政策集成和开放共享,整合县域内创业创新资源,打造开放式"众创空间",力促大众创业创新。一、构建多元化众创平台,打造创业创新"孵育基地"一方面,整合资源,打造一批"低成本、全要素"众创空间。布局"1+4+X"众创空间,推动创客主体集聚。以县科创中心为核心,大学生创业园、电商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创客"、"众创空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热词",各省市都在跟随这股风潮大力建设拥有自己本土特色的众创空间,不少城市已出台或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举措。如,北京发布实施"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2015—2020年),天津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发布  相似文献   

11.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专业化众创空间是在众创空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于产业细分领域、高度专业化、重点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一种新型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专业化众创空间不断探索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在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盘活科技创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北京市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的情况和特点,总结提炼了几种典型发展模式,分析了专业化众创空间对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目前北京市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型的、开放式的创业支持平台,众创空间已成为浙江省整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众创空间发展态势良好,与广东、江苏等一同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浙江工商大学魏建良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全面调研了浙江省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对全省415家众创空间的运行绩效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浙江省众创空间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科技》2020,(3):33-41
专业化众创空间是聚焦细分产业领域,以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的重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从科学研究的线性模型出发,在巴斯德象限视角下改进、推演、构建符合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取向模型,据此将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划分为高校型、新研型、企业型和普通型四种类型。结合模型应用案例分析,概括不同发展模式下专业化众创空间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重构三螺旋创新模型总结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管理研究》2017,(3):110-113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可以培育新动能,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论文在界定研究范畴基础上,归纳众创空间有关研究,针对国外众创空间发展现状,系统梳理国外典型众创空间发展概况,并从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发展模式,从创新文化、政府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给出有关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1 337家"众创空间",以我国31个省市"众创空间"数量计算Moran’s I指数和G指数,结果表明"众创空间"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且存在显著的高值集聚区,其中62.15%聚集在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分别对北京、杭州、深圳典型"众创空间"开展问卷调研,由创客对相关指标打分,基于二元选择模型探究创客进驻特定城市"众创空间"的偏向性选择,得出创客主要考虑因素是产业结构契合度、科教发达程度与人才资源和城市创业氛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发展"众创空间"的适配模式和政策建议,这对中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经济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和科学发展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航  张倩 《杭州科技》2016,(3):41-43
正近年来,杭州市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积极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众创空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为进一步提升众创空间发展水平,课题组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研究探讨了杭州市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情况。"杭州牌"众创空间越来越有名自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杭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8月,上海出台了《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推出26条具体落实举措,着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现有各类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500余家,超过90%的孵化器为社会力量兴办,苏河汇、莘泽在全国率先挂牌新三板,2015~2016年新增7  相似文献   

19.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专业型高校众创空间的长效发展为立足点,总结了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蒲公英众创空间的创建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专业型院校众创空间的举措,旨在推动高校众创空间的顺利发展,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提升,切实发挥好众创空间作为双创工作有力抓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3月,北京市促进众创空间建设推进会召开,创客空间、创客总部、京西创业公社、极地国际创新中心、清华x-lab、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11家众创空间获授牌,中关村创业大街获"北京市众创空间集聚区"称号。5月13日,北京众创空间联盟成立暨首届众创杯中国·北京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隆重召开。为促进北京中关村各众创空间资源的互联互通,并通过行业自律发展提升北京市众创空间整体发展水平,北京众创空间联盟由联想之星、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