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谈与随想     
拒绝赞美汪金友一位中国教授到北欧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看到了主人家5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极其美丽。中国教授立即拿出中国礼物,送给女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中国教授非常高兴地夸她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2.
言论     
中国近代史是部挨打的历史。中国人挨打,中国文化也挨打,打得失魂落魄。一是揍出一个国学来,我叫"国将不国之学";二是剩下一堆国粹,其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代代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汇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情怀,书写了一段段彪炳史册的人生篇章。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铺路人,是实现新时代伟大中国梦的筑梦人。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中国哲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各学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11家全国性哲学学会拟共同举办中国哲学论坛(2011)。这是继2004年首届中国哲学大会以后的中国哲学界又一次盛会。为举办好这次论坛,特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哲学创新与当代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5.
去过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人往往会发现,这座城市有许多以“中国城”命名的地名,比如“中国城”地铁站、“中国城”巷,甚至还有一座宛似中国古城的城门和塔楼,让来莫斯科的中国人备感亲切。其实,如果让时间倒退500年,人们会更惊异地发现,莫斯科市中心竟有一座中国古城风格的城中之城,这便是带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城”。  相似文献   

6.
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命妇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整个欧洲一种特殊风尚的一个片段。这种特殊的风尚,就是18世纪流行欧洲100年的“中国热”。传教士描绘中国盛世美景,动荡欧洲出现“中国热”很久以来,欧洲就一直渴望了解中国。早在罗马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就曾在上流社会引起…  相似文献   

7.
博医会进行中国地方疾病研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研究也是博医会各项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文章通过剖析收录博医会的中国地方疾病研究早期成果最多的《中国疾病》一书,初步考察了其研究状况。认为博医会的这一研究,以探讨中国地方疾病之独特性并造成此独特性之原因、中国特定环境对在华中外人士不同病况的影响为目的。其对中国地方疾病和病因的研究,勾勒了其时流行于中国的各类疾病的谱系,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国人对于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疾病地理的认识;成为我国热带医学学科和公共卫生的发源所在;也有助于西方正确认识华人种族性问题,有其客观的进步和历史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陵女子大学是1915年西方教会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授予女性学士学位的大学,为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女性追求最高学位——博士学位奠定了基础。从1915到1951年存在的36年间共有34位校友获得了博士学位,科学博士22个,占博士学位总数的65%。其中,陶善敏是中国第一个微生物学女博士,吴贻芳是中国第一个动物学女博士,刘恩兰是中国第一个地理学女博士,鲁桂珍是剑桥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个生物化学女博士,吴懋仪是哈佛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个化学女博士,胡秀英是哈佛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二个植物学女博士,包志立和张肖松是中国心理学的第二和第三个女博士,何怡贞是中国第三个物理学女博士。金陵女子大学不仅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在本土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接受过高等科学教育的知识女性,同时造就了一批追求科学新知的女性,成就了一批中国科学女博士先驱。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的腰围保罗·弗伦奇在《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中,引用了一组中国服装业提供的数据:"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现在已接近76.2厘米"。也就是说,25年间,中国男性腰围膨胀了15%以上,同比涨幅最高的,是属于社会中坚力量的40岁至50岁的男性人群。而与腰围相比,看上去好接受一点的是中国女性的胸围变化。现在,包括  相似文献   

10.
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出版、传播和研究,到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自然辩证法定位为"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科学,便成为一门学科在建设和发展中。今天,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1.
正当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丝绸之路从一开始就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上,除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外,中国文化在西方一直具有较高的地位。以"中国风"为例,500年前,欧洲大批传教士来华,回国后他们向欧洲人传播了中国文化。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欧洲又掀起了一场"中国风",既包含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是吃得最不好的民族。老北京人一见面就是"您吃了吗?"一个人的生物本能竟然能够作为一种问候语出现也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啊,那就是中国人吃喝如愿的艰难。在三千多年中,中国发生了五千零三十八次灾荒以及人祸(如贪官污吏等)造成食物极其匮乏。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编纂一套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是中国科技史学者共同的心愿。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于1987年酝酿,后被列为中国科学院"八五"计划重点项目,截至2011年,共出版了26卷。这套书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持,团结全国科技史研究力量,凝聚一百多位学者之心血共同撰写,是中国学界60多年来完成的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巨著。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的此次任务,外媒给予密切关注。有评论称,天宫一号将是中国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元素,还有分析担忧,随着天宫一号任务的实现。全球目前的“太空力量平衡”即将被中国打破。不过,正如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中国研究项目主任冯德威所说,天宫一号的发射不仅仅给中国带来了民族自豪感,还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5.
九天揽月     
正奔月,中华民族亘古的梦想。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月球的向往与探索从未止步;如今,老中青三代科学家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传奇与梦想。十六年前,中国探月迈出坚实的一步;十六年后,嫦五平安返回家园,摘一片"明月"一朝梦圆。中国探月之旅,是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路,更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探月之路。一路荆棘,常人不知。  相似文献   

16.
<正>显然,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不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一个制度敏感性适应能力的概念——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一说,只有制度惰性一说。中国人均GDP即将突破1万美元,这一成绩的取得令人鼓舞,也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聚敛了更大的可自由发挥空间。2018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人均GDP也即将达到约  相似文献   

17.
跨越天堑     
正在世界桥梁业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1世纪看中国。从武汉长江大桥开始,中国桥梁建设逐渐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北盘江大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等都成为一张张亮丽的"中国名片"。桥梁建设者们凭借扎扎实实的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勇担重任的勇气,让"中国桥"不断迈向新的征程,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正用人工干预方式改变大气水汽分布,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黄河流域,这就是科学家提出的"天河工程",这究竟是创新构想还是当代神话?每年一到夏天,中国南方很多地方就会饱受洪涝灾害的困扰,而在中国的西北,缺水干旱依旧是一种常态。有没有可能把中国南方过多的雨水资源调一些到北方?这样的想法听起来有一些疯狂,可中国的一支科学家团队却下定决心来试一把了。这个科研团队的领衔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  相似文献   

19.
<正>从考古技术发展到公众考古创新,再到中外考古交流,中国正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推动力。中国考古,在许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看来,一度非常神秘。近日记者在与中国考古学家的交流中了解到,从考古技术发展到公众考古创新,再到中外考古交流,中国正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本会会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副教授新作《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一书是我国首部近代科技传播史,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顾问范岱年先生作序,2011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系由郭金彬、徐梦秋任主编,吴文俊、席泽宗任顾问的《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第二辑十部专著之一。该书基于近代科技没有首先在中国产生,然而,中国却跨进了近代科技这一史实,从传播渠道入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