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林外史》与四大“谴责小说”同为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但从二者的讽刺视角来看,前者主要针对儒林科场进行尖锐的讽刺,后者则更多对官场丑行作了有力批判,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清代中后期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反功名富贵为主题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形象。作者以敏锐的感觉,洞察世态;以细腻的笔触,概括现实;机锋所及不仅文苑儒林,而且广泛描摹了人间众生相,从而广阔地反映了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社会现实。这部杰出的讽刺...  相似文献   

3.
师陀的长篇讽刺小说<结婚>有着独特的文体,即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小说的上卷属于独白讽刺,而下卷是叙述讽刺,师陀进行文体转变是由于小说中讽刺力量的一度减弱.他巧妙地整合了独白讽刺和叙述讽刺两种文体,并取得很好的讽刺效果,达到了讽刺文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唐代传奇标志着古代文言小说艺术上的成熟,唐代讽刺小说也比魏晋时期的讽刺小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了艺术技巧的追求。唐至明清之际,讽刺小说有意识追求荒诞怪异的情节。荒诞情节的设计是浪漫主义讽刺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首先是小说的时空局限被打破  相似文献   

5.
作为清代白话小说的典范,《儒林外史》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语汇。从《儒林外史》的语言分析,吴敬梓在这部讽刺小说中的叙述语言基于“官话”但也间杂了一些吴地方言语汇。其作品所以点缀了吴语词汇,缘于作者的生活迁移和社会交游,以及他对于吴语词汇的文学精炼与运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非常杰出的讽刺名著。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思想是这部小说的特征,特别是讽刺手法的运用,增加了小说的批判力度。该小说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特别是夸张比较突出。本文着重从小说的夸张和对比的讽刺艺术加以论述阐释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围城>深刻地挖掘了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两面性和劣根性,并对此作了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判.本文结合<围城>对人物特征的刻画,从心理学和哲学的层面分析了人性的矛盾,又由于小说中出现的情理上的牵强和逻辑上的含糊,使其走进了"文学的围城".  相似文献   

8.
清代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巨著。其书在清代已有几种版本,声誉渐高。“五四”以后,由汪原放校点,亚东书局排印出版。汪原放请胡适作序,胡适当时正对小说考证有浓厚兴趣,就写了《吴敬梓传》代序,书乃大行于世。陈独秀、钱玄同都写文章推荐。如胡适说:“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吴敬梓。”这是1920年的事。到1923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对这部书也给予高度评价,如“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  相似文献   

9.
《花凋》是张爱玲小说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代表作之一。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辛辣而不失调侃的讽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洋场没落生活的真实图景。张爱玲的嘲讽是犀利的、辛辣的,但又是善意的、温情的,在冰冷的嘲讽之下,掩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相似文献   

10.
自译介到国内之日起,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就被看作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小说。但是,无论从文学理论角度还是从文学史角度,这种看法都未免失之简单化。无论从"互文性"还是戏仿等手法来分析,该小说都是一部继承了英国讽刺小说传统的现代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