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能推动人去认识和探究事物,所以,兴趣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是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感知、观察更细致、全面,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敏锐而灵活,记忆也比较牢固,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主题与背景: 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是指学生在接受化学教育之前或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和对各种化学现象与化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这些认识和理解大多是非本质的,有别于目前科学家所公认的想法。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概念体系的基础,也是整个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长期以来化学教学论界多是从认识论角度进行研究,概括形成了化学概念教学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学习模式和“提出问题-提供实验事实-分析总结下定义-应用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新编中学化学大纲中指出:“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对于学习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或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正确的化学概念,对于完成化学教学的教育和教养任务具有极大的作用。正确的概念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使他们更完全地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学  相似文献   

4.
化学概念在每节课都要会涉及到,化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各事物反应形式和变化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理论体系性。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入的学习,能真正地掌握住化学知识的精髓,必须从对化学概念深刻的理解,牢固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和规律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实现在实际生活中对化学概念进行应用。准确到位、多角度剖析概念内涵和外延;利用语言的准确性,精准捕捉概念易混靶向点;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绎解析概念本质;用直观法突破概念教学重点,让难点层层剥落。  相似文献   

5.
张丽娟 《科技信息》2012,(20):211-2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确立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把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笔者针对英语词汇的教学现状,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的论述,介绍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依据,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前概念是指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和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前概念的特点主要有自发性、广泛性、顽固性和隐蔽性等.前概念的产生通常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消极的思维定势、对原有概念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对物理词语理解错误等原因造成的.由此分析前概念对物理教学的影响作用包括两方面:正确的前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概念的同化,错误的前概念对物理教学具有消极的影响.提出消除前概念对中学物理教学不利影响的应对策略:教师应充分了解和重视学生的前概念,积极组织情境教学、修正错误概念,强化实验教学、丰富感性认识,引发认知冲突、克服经验错误.  相似文献   

7.
比较法就是对事物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离不开比较,教学过程也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个教学过程也离不开比较。比较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对比是为了鉴别,对比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离不开对比,税法教学过程也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税法教学也离不开对比。对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张志萍  姜新峰 《科技资讯》2010,(29):222-222
教师将科学知识用最简单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中专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法则。认识事物总是从概念开始,而概念往往又以名词的形式出现,对《病理学》的认识也不例外。作者对《病理学》名词教法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将其名词的教法概括为:概要法、溯源法、比较法、类推法、扩展法和剖析法。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感知化学事物,联系已有知识,分析内在结构,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究找出新的生长点,完成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1.
思维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思维能力是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 ,它概括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有规律的联系 ,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环节 ,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思维活动 ,人们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 ,也是运用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 ,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一、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  相似文献   

12.
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真理、建构理论的工具或图式。概念不清,其意不明,无疑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理论自身的建构与发展。教学论领域存在这样的问题和危机。对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等概念,大家的认识,莫衷一是。事实上,这些概念不仅有其自别于外的内涵、结构和特定的使用范围,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之间形成金字塔型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真理、建构理论的工具或图式。概念不清,其意不明,无疑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理论自身的建构与发展。教学论领域存在这样的问题和危机。对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等概念,大家的认识,莫衷一是。事实上,这些概念不仅有其自别于外的内涵、结构和特定的使用范围,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之间形成金字塔型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的语文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于一体.在教学中必须依靠学科特点,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在此美感中感知教材,陶冶情操,认识事物,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极限概念既是教师讲授《数学分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分析》首先碰到的第一大难点。根据我上《高等数学》和辅导《数学分析》的实践,关于极限概念应怎样引导学生去理解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往往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对极限的理解和认识亦应遵循这一规律。 对众多方式不同的极限,如数列极限,函数极限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学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化学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化学教学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发展智力心理活动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和化学教学相联系的新学科,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不仅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也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教学手段。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 ,符合中专生的认知特征 ,容易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学实验要求严格 ,严谨求实 ,容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因此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人们有效地…  相似文献   

18.
"深层次"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体制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 本文从"深层次"教学方法的概念和重要性出发,通过分析人们对数学的不同认识,提出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高等数学学习观的观点,并从概念教学和解题教学两方面阐述了"深层次"教学方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钟登亮 《科技信息》2007,(23):263-263
在化学的教学中,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  相似文献   

20.
启发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由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只有经过认真思维,数学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技巧,各种能力也才能提高和发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内容,融会贯通,才能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呢?一、认真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的思维。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人们认识事物总是既要分析、又要综合。通过认真分析可以认识事物的组成或特性;通过全面综合,则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