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苑凤桐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84,(3)
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它的形成与历史演革,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好处以及国际单位制的有关规定。本文是在参考国家计量局,科学院的有关资料写出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贯彻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进一步统一我国的计量单位。 相似文献
2.
3.
5.
6.
李清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
目前,尽管使用的是国际单位制,但由于高斯单位制在某些领域仍有其一定的优点,有的书刊和文献仍采用高斯单位制,为便于阅读,我们应熟悉物理公式中在两种单位制之间的转换。在电磁学公式中,[1]文提出,只要将国际单位制(SI)中公式中出现的八个物理量按下列方式转换就可迅速得到高斯单位制中相应公式: 相似文献
7.
8.
舒锋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4)
1 量、量制和单位制 什么是量?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若这种属性属于物理性质,人们就称之为物理量.物理量一般具有可作数学运算的特性,可以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这就是物理定律或公式.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需用许多种量来描述它的多类特性,所以物理重又分为基本量(约定地认为是彼此独立的量)和导出量(由基本量的函数所定义的量).基本量和相应导出量,又可特定组合成所谓“量制”. 相似文献
9.
10.
刘子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0,(2)
有关电介质理论的文献和教科书中,过去习惯上多采用厘米克秒制静电系(CGSE)单位制。在厘米克秒制静电系单位中,真空介电常数取等于1,其他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用ε表示,均为无量纲常量。我国已决定采用国际单位制(SI),它的电磁量单位基本上采用有理化的实用电磁单位。在有理化实用电磁单位中,认为真空的介电常数ε_0取等于8.85×10~(-12)法/米,是一个有量纲的常数,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等于ε_rε_0,称ε_r为该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它的大小与厘米克秒制静电系单位中该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相等,是一无量纲常数。本文从物理基本概念及极化物理过程阐明,在有理化实用电磁单位制中真空的介电常数认为应取等于1。所有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均为无量纲的常数,ε_0是一个电力单位转换常量,在有理化实用电磁单位制中,ε_0的量纲为L~(-3)M~(-1)T~4I~( 2),不应称为真空的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1.
12.
华世佳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0(1):73-77
0 引言电磁学中的单位制相当繁杂,用得比较多的是国际单位制和高斯单位制。每个物理公式或物理定律只适用于一定的单位制,公式中各符号代表的是该物理量用此单位制中的单位量度时的数值,公式本身代表的是这些数值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单位制中,反映同一物理规律的公式,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数学形式(通常是公式中出现不同的系数)。国际单位制是世界上公认的比较先进的单位制,但高斯单位制在理论物理及有关文献中还常常被采用。因此掌握物理 相似文献
13.
李少凌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Z1)
《陕西工学院学报》从1985年创刊以来,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一直得到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经过两届学报编委们和学报编辑部编辑人员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院学报的办刊质量逐年提高,学术交流不断扩大,学报的水平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15.
16.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
轮对尺寸自动测量系统轮对尺寸自动测量系统由机体、轮对自动进给、导向机构、轮对几何参数及缺陷测量机构、计算机与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5部分组成,完成对轴中央直径、轮径、轮缘厚、轮对内侧距、轮辋宽、踏面圆周磨耗、踏面擦伤及剥离等参数的自动测量与检测.技术特点(1)采用通过式测量方式.测量系统实现轮对在车间线路上行走的条件下,对其几何参数及缺陷自动进行测量与检测,测量系统完全改变了既有技术需要复杂液压系统和转动机构的局面,从而使得整个测量系统具有机构简单、成本低、设备故障率低等优点,极大地缩短了测量周期.(2)采用具有…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
磁性液体密封件磁性液体密封件是由北京交通大学磁性液体研究所自主研制、开发的 .磁性液体密封件是磁性液体系列产品之一 .磁性液体研究所开发的磁性密封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内首次解决了罗茨真空泵CJ- 1 50 ,CJ- 30 0 ,CJ- 60 0及单晶硅炉TDR - 62 ,TDR - 70 ,TDR 相似文献
18.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7,29(1):F0002-F0002
段跃芳,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于湖北天门,1984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业经济系商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200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曾于2002年前往英国南岸大学进修学习,2005年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