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临近地中海的阿尔及利亚渔村姑娘,几乎每人都有一面用以梳妆打扮的"镜子".这种"镜子"有一个花纹精细的弯柄,背面有一组图案,镜面晶莹闪光,能清晰地映现出人的脸影.但当你仔细观察时,会发现这并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而是一条硬邦邦的鱼干.弯柄是鱼尾,背面的图案是鱼鳞,而闪闪发光的镜面却是鱼肚.因此,当地人称这种鱼为镜子鱼.镜子鱼的肉非常鲜嫩,不过,鲜鱼你是吃不到的,因为当你把鲜鱼放在锅里煮时,它会奇即化成鱼汤.只有把它腌制成咸鱼,才能使鱼肉凝固起来,成为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2.
晚饭桌上听妻子讲起某报上一篇题为《父爱永远》的纪实文章,大意讲一个上了年纪男人的悲凉。当年经济困难时。他想吃街头摊上的馄饨都舍不得。每生馄饨之想的时候、他脑海便想起老婆和孩子。却不料多年后他事业有成的妻子弃他而去.长大成年的儿女亦疏远于他。他老来失却亲情,寂寞可怜。这段事初听来。不免引人几分黯然、几分情伤。但细想想却也不免道:也该。且不论当今天下文人写了情爱写妻爱,写了母爱写父爱,总拣着人之常情的痒处挠。只说这“也该”二字的必然性.叮不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3.
正"建造一座留存永世的桥。"这是徐恭义一直以来的愿望,也是他从业34年的动力。他总说,做桥梁工程,就应该有"留存永世"的信念。多年的辛勤耕耘让这位55岁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季:2018年10月8日他荣获2018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国际成就奖;6月12日他荣获2018年美国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这是国际桥梁界个人成就最高奖  相似文献   

4.
贿赂之行古已有之.然而,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妨回望古时的一些清官廉吏,他们的品行和做法依然值得今入学习和借鉴. 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宰相,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于是想求他办事的人纷纷送鱼上门,却都被公孙仪一口回绝了.他的弟子很不理解:“您素来酷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呢?”公孙仪说:“吃几条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假如我收了别人送来的鱼,就要迁就于他,就会腐败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到那时,我再想吃鱼,这些人肯定不会再送给我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自己能够经常买鱼来吃.”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描述过栖息于爱琴海沿岸草丛中的一种奇特生物,他称之为垂钓鱼.这种鱼的背鳍很像一条安放着鱼饵的"钓竿","竿尾"是一个蠕虫状结构.当一条较小的鱼朝这假饵游来时,垂钓鱼便用鳍击打觅食鱼的嘴部,然后把这毫无戒备的猎物吞入腹中.  相似文献   

6.
张元国 《科学之友》2007,(21):57-58
"死鱼"锅中竟复活 1936年,法国旅行者安让·里甫在千岛群岛的伊图鲁普岛的一条小河边,发现一些肚皮朝天的"死鱼".他很欢喜,心想这下用不着他去捕捞了.他把鱼放到锅里煮汤,当水烧到50℃左右时,"死鱼"竟在热水里复活,它们游来游去,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7.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古老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只要遇见,就得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  相似文献   

8.
2020年4月,一条4.5米长的长尾鲨被海水冲上岸.鲨鱼已经死亡,头部后方嵌有一柄"长剑".研究人员发现,这条长尾鲨是被剑鱼杀死的——剑鱼刺伤了它,并把"长剑"留在了它身体里. 照理说长尾鲨的主要捕食对象多是一些小鱼,对剑鱼并不构成威胁,因此长尾鲨并不在剑鱼会攻击的对象之列.  相似文献   

9.
现在,不少年轻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担负起社会的重任。而作为领导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激励别人。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在一所学院,他告诉各班的任课教师,说他做了一项测验能预测学生的成绩,并把各班将会有显著进步的学生名单也告诉了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没有进行什么实质的预测,所谓"将会有显著进步"的学生名单是随机选取的。八个  相似文献   

10.
先做妈后当爸 在日本的伊豆群岛和冲绳群岛海域,洋流温暖,珊瑚丛生,水族荟聚,群鱼潜游。其中有一种长棘花(鱼旨)鱼,几十条一群的在这一带生息。此鱼体长10厘米左右,呈桔黄色,相当好看。每群都有几条大的,呈浅紫色,乍一看还以为是别的品种,其实浅紫色的也是长棘花(鱼旨)鱼。桔黄色的是雌性,浅紫色的是雄性,它们是同一种鱼。每当黄昏,交配产卵。 仔细观察,每群还有一些体长二三厘米、体色和雌鱼相同的小鱼。但和雄鱼体长相同、体色也相同的小鱼,却连一条也找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长棘花(鱼旨)鱼在小的时候都是雌鱼,雌鱼长到一定长度,体内的生殖腺由卵巢变成了精巢,身体的颜色也由桔黄变成了浅紫,最后变成了雄鱼。 因此,长棘花(鱼旨)鱼在自己的一生中,是先做妈妈,能排卵子;然后再当爸爸,能排精子,完成了由雌到雄的性转变。 类似情况还有黑斑海猪鱼和黄鳝鱼。这类性变现  相似文献   

11.
雄鱼的惩罚     
<正>科学家近日首次证实,假如雌性清洁鱼(也叫濑鱼)干扰了雄性清洁鱼用餐,就会遭到后者的惩罚。对于清洁鱼来说,咬食"主顾鱼"体表的黏液层是一种坏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正>鱼是自然界的水生动物,也是人类的重要食物之一。因鱼与"余"同音,所以鱼也成为了人类所崇拜的一种民间吉祥物,它饱含着年年有余的吉祥祝福之意。在探寻遗址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在史前遗址中也发现了一些鱼的元素:刻于陶器上的鱼纹,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人面鱼纹盆或鱼形圆雕作品(虽有出土,在史前时期较为少见,一直到商代  相似文献   

13.
"天才"之路 2007年9月,在景秀小学念书的曹原被选拔进入耀华实验学校小六(2)超常班学习,一年完成初中课程,一年完成高中课程.在课堂上经常踊跃发言的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让老师都难以回答. 从小学习能力就出众的曹原,从某种意义上看,可能是很多家长眼中调皮捣蛋的学生.他的中学老师朱源曾回忆说:"什么东西到曹原手上,都会被他拆掉,如收音机、计算机、手表等,他就是想看看里面的构造."动手能力超强的曹原,还很喜欢做实验.学校的实验室难以满足他,于是他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让自己有更多做实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每周缴纳10英镑,普通人死后也能冷冻盼"复活" 死后将遗体冷冻在液态氦容器中,然后等若干年后科技发达时再"起死回生",这种"复活梦"以前显然只有少数富翁才能做,譬如<美国偶像>评委西蒙·考威尔就已经签署了一份死后冷冻遗体协议,盼望未来的高科技可以在他死后若干年令他"复活".不过,美国密歇根州克林顿市"人体冷冻协会"提议的一种"冷冻复活"人寿保险协议,却可以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死后冷冻遗体盼"复活"的待遇!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周围有很多看起来和拖延症不搭边的人,也哭着喊着要混进拖延症的队伍。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来访者,他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可是他来咨询的目的,是要摆脱自己的拖延症。在表达完对他的景仰之情后,我小心翼翼地问":你的意思是说,你太忙了,时间不够用?"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是说,我有拖延症。"他做的工作并不少,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满了。如果非得说有病,与其说他有拖延症,倒不如说他有强迫自己工作的"强迫症"。  相似文献   

16.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海洋里有两种鱼:鲮鱼和鲦鱼。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13,(4):20-23
上党堆锦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他对上党堆锦的制作、设计、传承和研究,始于一份热爱;他抢救、恢复、开发和创作上党堆锦46年,只为守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不做历史的罪人"。他,就是上党堆锦艺术的正宗传承人——凃必成。  相似文献   

18.
<正>1922年,是梁启超先生谈论"趣味教育"最多的一年。这年8月6日,他在东南大学为暑期学员做演讲,题目就是《学问之趣味》。他的演讲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思想活跃,富有说服力。这篇演讲词很短,不足3千字。开门见山,梁启超就宣布:"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0了。"接着,他表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  相似文献   

19.
美人鱼的传说由来已久。据说最早是兄弟二人在加勒比海对面海域中捕鱼时,捕到一头大虎鲸,剖开其肚子发现一条上半身似人下半身是鱼的怪物的残骸,于是海洋有"人鱼"的说法就传开了。早在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古书中就有美人鱼的记载,并说它能发出人声,巴比伦人认为它是"鱼神";我国古代也有关人鱼的记载。传说美人鱼身体  相似文献   

20.
洋中剑侠 年轻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罗伯特一直对剑鱼有着极大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整整10年的跟踪研究,搜集了大量资料,发现了关于剑鱼的许多趣事。而他的业余爱好是研究汉语,而且酷爱武侠小说。因此,罗伯特对剑鱼有过这样一段描写:武侠小说家笔下的侠客,手中都有一把削铁如泥、犀利无比的宝剑,且出剑之快速、剑术之精妙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但与剑鱼相比,却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