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考古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西夏陵已经工作了两个多月了,他们只是在默默的工作至今没有传出有什么重要的成果出笼。据闻,他们此次来到西夏陵,主要是要根据他们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航拍和大量摄影,对比现存状况,对西夏陵提出保护措施,力争将各个陵主确认出来。笔者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埋入故纸堆中,查阅资料寻找前人做出的成果,以便能够跟上最新进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2~1975年,南宁夏文物考古部门对6  相似文献   

2.
这个"神秘王国"当年曾数次大败北宋,并与宋、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西夏王陵被外国人称做"东方金字塔";西夏王朝及其文物典籍被成吉思汗的铁骑践踏殆尽后,逐渐被历史遗忘,留下无数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3.
进入陵区后,考古队发现,绝大多数的土冢前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坑。在《嘉靖宁夏新志》中已有文载:"人有掘之者,无一物。"也就是说,到了明朝时,人们在这些陵墓中已经挖掘不到任何物品了。因为在蒙古军队占领此地后,为了报复西夏军队曾重伤成吉思汗,蒙古军队将这些陵墓挖开进行了大肆破坏。  相似文献   

4.
西夏王陵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9座西夏帝王陵园和200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这片博大雄浑的陵园建筑遗迹不仅被日本游客称为“东方金字塔”,而且给人留下许多难解的谜。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先后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建立都城,存续539年。如今,在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汇流处,依然横亘着一座连绵起伏、蔚为壮观的古城城垣,它就是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郑韩故城。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初,中美小国哥斯达黎加的太平洋沿岸,覆盖迪克斯河三角洲的茂密热带雨林中,几个男子一边铲除粗壮的常青藤或树下的杂草一边前进.他们是全美果品公司的工人,正在寻找适合种植香蕉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X射线的发现激动了西方社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现在各大医院所使用X光照相技术,都受益于此项发现。  相似文献   

8.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和北大河流到额济纳,在平坦而治瀚的戈壁滩中形成了一块扇形的林带,这片林带从甘肃金塔县天仓乡延伸到额济纳居延海,长约20op里,最宽处15公里。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这片林带就像一块明珠,焕发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与漫边黄沙顽强地对抗着,该林带中胡杨占两万多公顷。然而,严峻的现实是,包括胡杨、红柳、梭梭在内的这片林带却在以每年033万一m.46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成片的红柳林子死了,成片的胡杨林变成了虬枝狰狞的怪木。在甘肃达镇南部,数公里范围的一片胡杨树枯死,枯死的胡杨东倒西歪,神态千奇百怪。被…  相似文献   

9.
6号陵的陪葬墓编号为M182,是一座阶梯墓道土洞墓。清理墓道时,在距地表深度2.2米和5.4米处,先后发现两个由4根长方木组成的"井"字形方架,应该是仿唐墓的"天井"。在填土中出土了二十余块绿釉陶罐残片。在墓道与墓室之间,有甬道相连,在甬道外的墓道两侧各立一长2.15米的长方木,上端雕有人头身像。墓室呈方形,圆转角,穹庐顶,高3.5米。可惜的是在顶部正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这是一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一直被人类追寻的问题,但直到最近两个世纪,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有了准确的答案。19世纪的化学家发现,世界中的万物都可以由几十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组合而成。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进一步发现,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每一个原子都包含了一个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以及若干个核外的带负电的电子。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生物科学和技术科学共同孕育的一门边缘学科诞生了,这就是仿生学.仿生学一问世,人们就期待它大显身手,并到大自然的"专利文献馆"中去发现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生物科学和技术科学共同孕育的一门边缘学科诞生了,这就是仿生学。仿生学一问世,人们就期待它大显身手,并到大自然的"专利文献馆"中去发现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发现物质拓扑相的理论物理学家,201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对系统各组成部分重新排列的驱动因素的研究,如晶体中的原子或磁铁中与电子相关的自旋。这些"排列现象"是相变(如水变成冰)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索利斯和他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公众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科学进展是悲喜交集的福音,例外很少。我是在20世纪最著名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 Popper)的著作中读到这句话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以忘怀。本来,在科学传播和应用中,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20世纪初,我国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水利电力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在为潘家铮著的<春梦秋云录>的序中写道:"一位热爱文学的人,居然成为大坝专家,可见其经历之不寻常.潘家铮同志的成长道路,和我们很多同志大不相同……"让我们共同来解读这位传奇式人物不寻常的经历吧.  相似文献   

16.
听说这次德国考古学家和我国考古工作者将要共同制订一个对西夏王陵的调查发掘计划。实际上,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西夏王陵曾经进行过多次调查、测绘和发掘。1972-1975年对6号陵进行了发掘,发掘内容包括墓室、东西碑亭、内城南门门址等。清理了7号陵东西两座碑亭。1977年清理了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冰川的近期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潮海 《科学通报》1988,33(8):620-620
自七十年代中期祁连山冰雪利用研究队测量了若干冰川末端的变化以来,祁连山冰川的变化趋势如何?仍然是人们所关注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于1984—1985年对祁连山东、中、西段的水管河4号冰川、“七一”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再次进行了重复固定标志测量和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科学史的长河中,有不少闪亮的"明星".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开始进入微观领域,新现象、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在那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一位杰出的"科学明星"是实验物理大师卢瑟福(E.Rutherford),他通过散射实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有核原子"的存在,将20世纪的物质结构研究引上了正确轨道,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与核物理学之父".  相似文献   

19.
黎明  欧阳钟灿 《科学》2003,55(6):15-20
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不仅为自然科学研究开辟了全新领域,而且对人类的文化、艺术,乃至人类对自身的理解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带来了原子能时代和信息时代一样,"基因组"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深刻影响,生命科学新时代、大科学的研究格局和潮流正由此而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历经百年的探索,生命科学家们终于—— 掌握了基因的真谛 位于人体细胞核23对染色体上的约3~12万个基因可分为4种。 ●结构蛋白基因(即发育遗传基因) 是可以表达出细胞结构的蛋白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路易斯研究果蝇双胸畸型,发现了同源异形基因控制着体节的发育。20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