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文斌 《山西科技》2016,(4):154-156,159
通过对潞安矿区余吾煤业双U型回采工作面通风措施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采用双"U"型通风方式,在解决瓦斯超限、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等方面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采用双巷进风、双巷回风的措施能够增强回采工作面抵抗灾害的能力,能够保障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沿空留巷技术对于开采高瓦斯煤层的矿井而言,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技术为“Y”型通风方式提供了必要条件,解决了高瓦斯煤曼壬作面“U”型通风上隅角瓦斯努聚与超限问题,其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水力学模型实验方法,模拟了U.W.Z.Y和H型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采空区渗滤流场。提出了与采空区遗煤自燃的相关参数为采空区易燃风速带的最大宽度D_(max),实验得出了W型通风方式D_(max)最小,这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一致。因此,从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方面采说,W型通风方式优于其它几种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4.
冯旭波 《科技资讯》2010,(20):67-67
地埋PE换热管是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之一,以竖直地埋管方式为主,使用效果良好。双U型竖直地埋PE管技术先进,单位井深换热量比单U型高,钻孔数量可减少将近一半,钻孔费用降低,节省钻孔占地面积,垂直管检修连接井数量相应地减少,维护管理相对集中,但其施工难度比单U型大。  相似文献   

5.
方仲春 《科技信息》2012,(21):424-424,469
本文主要从瓦斯治理的角度出发,根据采区通风技术的筛选原则,结合现场实践,分析了在瓦斯危害比较严重的工作面采用U+L、U+I、Y、偏Y、W、H型等通风系统的优缺.最及适用范围和条件,进而指出应如何筛选矿井通风中的工作面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参数测试和现场观测,分析了王家岭煤矿瓦斯赋存和涌出特点:煤层瓦斯含量低,煤层透气性差,瓦斯释放时间长。结合王家岭煤矿开拓开采方法和巷道布置特点,确认矿井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是由于采用"U"型通风系统,上隅角存在回流区,采空区积累大量瓦斯。根据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提出了用"U套U"型通风系统代替"U"型通风系统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综采工作面"U"型与"Y"型通风特点,建立了多场耦合的采空区自然发火模型,开发了基于有限体积法离散的模型解算程序,结合实例研究了相同条件下"U"型与"Y"型通风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影响,给出了不同通风系统下的采空区压力场、速度场、氧浓度场以及冒落煤岩固体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对比研究表明:"Y"型通风增大了采空区的漏风量,扩大了较高浓度氧气的分布范围,从而导致采空区温度更高.最后分析了"Y"型通风下的采空区漏风变化特点.该成果对"Y"型通风下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庙湾煤矿14208工作面应用U+L型通风方式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经验.为处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掌握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规律,为采空区火灾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方法,通过搭建采空区气体渗流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实现了开采煤层自然垮落,并采用采空区立体监测的手段,对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漏风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内漏风存在3个特征区域,即"上隅角漏风影响区","架后重点漏风区"和"下隅角煤柱边缘漏风带",通过分析其各个特征区域的自燃危险性,得出"上隅角漏风影响区"的自燃危险性最大,"架后重点漏风区"的自燃危险性最小。同时,在采空区垂直方向上的漏风强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影响高度可达到60 m左右。研究指出了U型通风工作面火灾防治的重点区域,为采空区在漏风影响条件下的防灭火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型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同一地埋管热交换孔中,用De32的双U和单U型埋管换热器,及De25双U和单U分别进行了现场热响应对比试验,研究其换热性能的差异;并且在同一场地中用De25与De32的双U,以及De25与De32单U型埋管进行了换热性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在地层条件、回填材料、PE管内循环液流速等均相同的情况下,双U与单U型,以及De32与De25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单U型埋管换热器单位长度换热量比双U型低20%左右,De 32管比De 25低2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U+L型通风条件下,联络巷的存在对采空区遗煤自燃有重要的影响.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并为预防遗煤自燃提供依据,根据煤体低温氧化的反应机理,使用UDF将煤氧反应的机理编入FLUENT,对联络巷存在时采空区氧化升温带的分布规律进行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联络巷的存在使采空区内风流场、氧浓度场及温度场都发生变化,氧化升温带不仅向回风侧偏移,而且向采空区深部移动且变宽;联络巷与工作面的距离影响氧化升温带的宽度,联络巷距工作面20 m时氧化升温带宽度最大约为25 m;反应进行10 d后,U+L型通风下采空区高温点的升温速率可达1.24 K·d-1,是U型通风的1.5倍,但联络巷相对工作面的位置对高温点几乎没有影响;与U型通风时相比,U+L通风时回风侧的温度场中联络巷口温度最高,而且比U型通风时相同坐标位置的温度平均每天高出4 K,随着联络巷与工作面距离的不断增加,联络巷口升温速率由0.1K·d-1可升至0.9K·d-1,这在整体温度场中虽然不属于高温区域,但具有很好的升温潜质.  相似文献   

12.
滇东电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4×600MW,由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设计。工程配置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斯公司生产的锅炉,锅炉型号为:B&WB-2028/17.4-M,锅炉型式:一次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亚临界自然自然循环,单锅筒锅炉。设计燃料为无烟煤。采用双进双出正压直吹制粉系统,“w”火焰燃烧方式,并配置浓缩型EI-XCL低Nox双调风旋流燃烧器。  相似文献   

13.
对平庄矿务局古山矿高瓦斯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进行了研究,为确保安全生产,通过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证实采用W形通风方式比采用U形通风方式对控制采空区自然发火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乂木 《科技资讯》2014,(27):39-40
该文介绍了采用"U"型通风方式的采煤工作面的通风及风流状态,对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几种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优缺点分析,其中对瓦斯抽放方法治理瓦斯超限实践做了重点说明。  相似文献   

15.
包强 《科技资讯》2007,(15):36-37
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分别建立了土壤源热泵单U型和双U型埋管换热器三维非稳态模型,重点研究比较了二者在运行过程中换热性能以及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双U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要远远优于单U型埋管换热器,同时,二者在运行过程中的热扩散半径相差很小,采用双U型管换热器的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并不需要更大的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倾角大、风流运动多变导致通风系统复杂、最优排尘风速难确定等问题,基于气固两相流动理论,建立大倾角综放工作面仿真模型.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通风方式下综放工作面风流运动规律和粉尘分布、上行通风与下行通风的降尘机理及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最优排尘风速.结果表明:上行通风时,人行道空间的沿程粉尘质量浓度为1200~1600mg/m3;下行通风时,人行道空间的沿程粉尘质量浓度为460~600mg/m3.下行通风方式更加适用于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最优排尘风速为25~28m/s,入口风速不宜超过30m/s.对比工作面现场实测粉尘质量浓度与数值模拟分析可知,二者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大倾角综放工作面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尘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吴海波 《科技信息》2012,(26):403-404
本文介绍了复杂顶板条件下将U型钢半圆拱梁改U型棚梁为平梁,再根据拐弯半径加大平U型棚梁长度,在平梁U型棚拐弯侧先架设撑宽棚过渡支护。开门帮采用双U型棚作为支腿支撑平U型棚梁,双U型棚外侧为U刚加工的梯形棚,内侧为直墙半圆拱梯形棚的三岔门支护技术及施工工艺,通过实践证实了此支护技术有利于辅助运输,创造便利的安全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18.
某地地埋管热响应试验研究与传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及传热过程的研究一直是地源热泵工程应用的理论基础和重点。结合河南某地地源热泵工程,针对不同埋管方式的垂直U型地埋管建立现场热响应试验系统,分析得到场地土壤等效导热系数为1.52 W/(K?m);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比单U形管高30%左右,De32型双U地埋管的延米换热量比De25型高10%左右,地埋管延米换热量随载热流体流速的变化不呈正相关变化,存在最优流速使得换热器换热效果最好;以单位钻孔深度换热量最大作为优化条件提出优化U型地埋管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建议设计前试验确定适合管径和流体最优流速。  相似文献   

19.
利用Fluent软件的mixture混合模型及Standardκ-ε湍流模型对多路阀双U型节流槽气穴流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双U型节流槽结构参数C(第二级U型槽长度),R1(第二级U型槽半径),R2(第一级U型槽半径)和b(两槽底间距离)组合对气穴有影响,且组合得当对气穴有抑制作用.根据对双U型节流槽结构参数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参数C,R1和b为自变量,以U型节流槽气体体积分数最大值(φmax)为目标值,通过克里金插值,以高斯函数为相关函数,常数回归模型得到克里金代理模型.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克里金近似代理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到的优化参数的双U型节流槽抗气穴性能明显.  相似文献   

20.
邢东矿由于地压大造成的巷道形状变化大,不利于通风系统管理,为了第一时间掌握矿井通风情况,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作开发了“通风信息管理平台”软件,通过此软件实现了对矿井通风的动态、准确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