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自然性是在社会性中实现的,人的社会性以更好地满足人的自然性为目的。生命表现是一切动物的本质,人的生命表现是有意识有目的极具创造力的生命活动。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必定是类的存在物的本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本,合乎人性本质要求。人性具有唯我性与合作性,情感性与理智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具体性与普遍性特征。文艺的生产流程是负载全面人性的某种意象,情感并蕴含宇宙人生要义的生成过程。人性是文艺永远讴歌不完的母题,文艺是人性载体,是对生命个体实现人性现实关爱和终极关爱的艺术召唤。离开人性抒写,文艺便不会长久。人类的文艺史就是人性的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康德主义=批判主义”的等式是哲学界所公认的。以往我国哲学工作者多是从主观唯心论、二元论、不可知论和辩证法等方面研究康德哲学的,忽视了康德在人类学方面的思想倾向。本文试图对康德的人学作一番探讨。康德认为,人性是自然性、文化性和道德性的统一,自然性、文化性从属于道德性。人性本质上是自由或道德性。“文化—道德的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小说所表现出的人的情感、人的价值和人的生命体验,显示了文艺与生活(人的生命活动)的同一性的生命美学特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4.
粉碎“四人帮”以后,打开了一个个被长期封闭的理论禁区,人性问题获得了重新研讨的机会,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什么是人性?它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人有没有共同性?这是当前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专门具体地论述过。从当前讨论的情况看,人性是否应当包括自然因素在内,是许多文章争论的焦点。我认为人性问题,就是人的本质问题。人性即人的本质属性,主要指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人的本质属性主要是人的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人有自然性,但自然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和人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性不应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在内。在阶级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人的主要精神要素的不同作用及人精神的人性基础影响看,人精神的本质含义是:人类自觉弘扬人性与构人格活动的一种意义反映与情怀流露,再,相互的人 人精神是人精神的不同表现开矿人精神本身就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一种目的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鲜活而又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里,沈从文着力营构了“生活”与“生命”之概念及对人生认识的基本框架。人生之重的情爱也必须稳筑在此思想基点之上并实现分野。在分野相悖的过程中,用“单纯”、“雄强”与“热情”等生命本质和人性由原始人性—变异人性—神性人性之嬗变达到“生命永生”凸现生命张扬。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表现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态度实质上是一种人性的觉醒,这种人性的觉醒与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所有人类意识活动所能涉及到的领域均存在着生命符号。文学这种生命符号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同其他艺术一,具有区别于陈文学艺术以外的其他生命符号的寓言性特征。这个寓言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揭示生命符号的寓言性特征。这个寓言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揭示生命符号意蕴的多义性,热衷生命活动的过程性和文学艺术接受的同时性等方面。另外,文学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特征是文学的语言文字媒体的非原生态特征和包含要素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文学能够是最大限度地最直接地揭示了人类生命符号的全部意蕴,文学比其它艺术具有更鲜明的寓言性特征,是极其鲜明的人类生命的寓言符号。  相似文献   

10.
郭保林的《阅读大西北》通过对大西北人景现与自然物象的描写表现了对人类的生存规则与精神境界的关爱与守望,在强烈的生命意识申贯注着强劲的人类意识,这是作对社会明和人类自身进行深刻审视和反省的结果,显示了作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人性是文学表现的对象,离开了对具体人性的反映,文学就没有生命。因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重点反映人的精神活动;文学是作家情感的表现;从欣赏角度说,没有情感的共鸣就没有文学欣赏。而人的情感和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特有的本质,是人性的表现。人性是个具有多层次的,多因素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概念。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它的基本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性又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反映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则处于最高层次。人性中有"共同人性"和"差异性",这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带来的。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人性的表现是和他在社会中的地位相联系的。要真实地、准确地表现人性,必须深入生活,把握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的特点,塑造出栩栩如生、感人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2.
人性之善恶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人性善恶之辨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人的社会性本质理论,"现实中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思考人性之善恶问题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善恶观念的来源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善恶观念的本质内容问题,善与恶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关系问题,善恶评价的根据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实践性、辩证性、前瞻性。要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内容和特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命价值的全部特性在于它的社会性,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途径是实践,为人类解放事业牺牲是人的生命价值的超越。马克思的生命价值观科学揭示了人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为高校德育解决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偏差的问题指明了方向。高校德育工作以马克思的生命价值观为指导,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坚持主体性德育,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14.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纯粹的、单一的思维活动。在此过程中 ,行为主体的活动没有受到任何其它因素的影响 ,完全是潜意识的、非理性的。道德意识活动源于社会性人类的公平意识 ,这种意识是人类社会中一切善的行为的基础 ,也是道德社会性评价形成的基础。以公平意识为起源的道德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只有准确把握人的本质要求,才能正确理解人与教育的关系。人的本质要求就是追求独立自由,显现自身的本质力量,实现自由的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此为终极目的。教育是人类最为自觉的行为,其价值指向当然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本质要求。反思当下的教育,却发现通过理性控制人的欲望以实现人的自由本质的教育变成了强化人的欲望和实现这些欲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生命与教育是“血脉相连”的。教育因生命而发生,因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而发展。同样,生命因教育而延续,使人的生命在自然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精神的生命、文化的生命、社会的生命和智慧的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感。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生命与教育是“血脉相连”的。教育因生命而发生,因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而发展。同样,生命因教育而延续,使人的生命在自然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精神的生命、文化的生命、社会的生命和智慧的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的宇宙性是揭开人性之谜的关键。要研究人的宇宙性,就须将人类置于宇宙生命系统之中加以对比研究。神性、兽性、魔性分别为三类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宇宙生命的特性,人性乃神性、兽性、魔性的共存体,此可谓人性的“三性共存理论”。优化人性,关键在于:光大神性、节制兽性、灭绝魔性  相似文献   

19.
认识能力是人从事认识活动所具备的本领,它具有多种形式,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认识过程是人的认识能力发挥其作用的过程,认识活动与认识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本身所具有的根本性质,也是认识能力在其发挥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性质。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的人性化是法律人性化的进一步逻辑延伸,也是其自身革命性的需要,并与环境法所秉持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相暗合.环境法的人性化要求协调好环境法的新伦理观与其法律属性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以温情的方式施行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法的人性化标准体系呈现出多重性,它要求环境法理论展开和制度构建必须充分契合人性,同时并重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兼顾人性中的善恶本性,关照人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