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液体药受到连续压缩和动态冲击载荷2种情况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用差分格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液体药在受到连续载荷和动态冲击载荷压缩过程中的物理参量变化规律。计算表明,只有机械能转换成内能是不能引起液体发射药着火燃烧的。这对研究液体发射药火炮的射击安全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煤炭低温自燃指标气体的浓缩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煤矿井下采空区内遗煤早期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指标气体因浓度低往往难以准确检测。引入气体浓缩技术,使井下气流中的指标气体得以富集浓缩。解决了由于烃类气体,尤其是烯烃气体因为浓度低而影响其作为预测煤炭自燃状态指标气体的灵敏度问题。使乙烯的初始检出温度下降了60℃,丙烯下降了90℃。同时对在不同温度下指标气体的生成量和烯烷比进行测定,根据其变化规律可以确定煤体的热状态。  相似文献   

3.
煤的绝热低温自热氧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绝热低温自热氧化试验方法,研究了褐煤在完全干燥和潮湿与烟煤低温氧化过程.得到了褐煤和烟煤自加热温升曲线和温升速率.同时分析了水分对煤炭低温自热氧化影响。研究了利用绝热试验方法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对乳液聚合丁苯橡胶生产装置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影响聚合产品门尼粘度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实用的门尼粘度计算公式.为了能很好地描述满釜操作反应釜压力-流量的动态特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反应釜压力-流量的自适应动态特性算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2m煤自燃发火实验炉,历时5 d,模拟了煤样从常温至160℃着火点的煤自燃全过程,掌握了煤自燃高温点的发生、发展及动态变化过程.实验中能清晰了解煤样温度和水蒸气的变化发展过程.在实验开始阶段,实验炉上部煤样的温度发展是由于空气的通入,将水蒸气和热量从下部带到上部,导致上部温度升高,高温点逐渐上移到145 cm处.2d后,高温点开始向下移动,这主要是由于煤样下部已经完全干燥,煤样在完全干燥及本身高温的情况下,温度会很快升高直至达到着火点.高温点最终发展在60 cm处.同时,在煤样达到着火点的前期,温度上升速率达到120℃/d.实验得出亚烟煤的发火时间为5d,这与煤矿的现场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煤自燃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煤自然发火实验和松散煤体粒度与氧化自燃性关系实验,推算出煤自燃过程中一些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根据多孔介质流体力学、传质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松散煤体漏风流流场、氧浓度场和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松散煤体自然发火的三维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二维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CO2对煤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利用程序升温油浴实验装置,研究在不同CO2浓度下煤样的自燃特性。采集南屯矿煤样,破碎并筛分出混合平均粒径为4.18 mm的煤样,向试验管煤样中通入不同配比的混合气体,实验控制升温速度为0.3℃/min,供气量为190 mL/min.测定在6种不同浓度CO2气氛下的煤样低温氧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O2浓度越高,煤样耗氧速率越小,CO产生率降低。在起始阶耗氧速率相差不大,煤氧复合作用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为主,后期阶段以化学反应为主,变化明显。相比于空气气氛下,CO2气氛下煤样活化能有所提高,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煤氧作用的活化能值由17.85 kJ/mol升高至22.71 kJ/mol,氧化反应速率降低,表明CO2的加入降低了煤的氧化反应速率,抑制了煤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表现煤层自燃燃烧变化的动态过程,引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理论用于模拟煤火的燃烧蔓延规律。根据煤火燃烧的特点,将元胞四元组的状态进行扩展,将状态S扩展为一个函数f(s),解决了传统CA理论无法准确细致地描述空间热场的分布的限制,同时研究了燃烧学,传热学等理论,将f(s)与煤岩赋存状况等条件结合,给出尽可能符合实际的模拟函数,最终在试验区得到满意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化学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吸附/解吸过程的动态模型,编写了能自动调整时间步长、保证离散化计算收敛的计算机动态模拟程序。结果表明,实验与理论模拟结果趋于一致。最后利用模拟结果对吸附床内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法,用BASIC语言编制了凝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程序EDUCAT,并以纯金属A1及具有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A1-Cu5%两类典型材料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展示了它们的凝固方式,并由计算机直接得到了凝固区域结构和动态凝固曲线(表示凝固进程的距离一时间曲线),与实测结果比较,证实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参比氧化法研究煤低温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的热释放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比氧化实验方法,即对氧化煤样罐通入氧气使煤氧化,而对参比煤样罐通入氮气作为比较;同时提出了参比氧化法的理论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推导出煤低温氧化产热速率的计算方法。对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参比氧化法过程中氧化煤样温度,参比煤样温度,氧化与参比煤样温度差和煤的低温氧化过程产热速率,并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了比较。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煤在实际自燃过程具有比较明显的四个阶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综采工作面进行大量观测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模拟模型;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故障分析,寻找系统薄弱环节,预测某些薄弱环节改造后综采面可能达到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运用Fluent动网格模型实现采空区的四维动态变化,并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将煤低温氧化动力学机理及非均质孔隙率函数编入Fluent中,结合时间和空间,对U+L型通风系统采空区升温规律进行四维动态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非均质孔隙率四维动态模型能更真实地反应孔隙率的空间与时间变化,空间某一位置的孔隙率随时间呈负指数递减;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大,采空区升温速率越小,推进速度为3.6 m·d-1时平均升温速率仅为推进速度为1.2 m·d-1时的1/5;然而,推进速度越大,高温点的深度越大,不利于自燃的预防;尾巷的存在使得温度场范围扩大,温度升高,CO主要从尾巷流出,尾巷释放的CO量是回风巷CO释放量的10倍.最后利用现场实测的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拟结果是正确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如何基于合理的机制概念建立一个描述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的数值模拟系统。考虑多方面的控制因素,根据多相流体渗流力学理论,结合盆地演化过程,建立并求解油水二相数值模型,获得油气运移聚集史的定量模拟结果。最后给出一个应用于海拉尔盆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工程,应用三维有限差分岩土计算软件模拟了浅埋暗挖地铁隧道不同施工方案的施工过程,分析了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洞周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和掌子面突起等,通过对不同施工方案的施工效应进行预测与方案的比选,以达到有效发挥掘进机的特点,提高施工效率,确保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效控制由于开挖引起的地表和洞周变形的目的,为工程实际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斗式提升机卸料过程分析是解析法和作图法相结合手工绘制几个特征,支的卸料曲线,计算繁琐、工作量大、精度低。本文应用微机图形学原理利用计算机对高速斗式提升机的卸料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只需录入几个主要参数就可方便地分析卸料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断面全煤巷道高冒区特点和影响煤炭自燃因素的分析,根据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传热和传质理论,建立了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然发火过程三维数学模型。以枣泉煤矿11201面巷道高冒区为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遗煤不同时间各位置的温度场和氧浓度场分布,分析了高冒区自然发火的过程及高温区域的移动规律,明确了高冒区松散煤体的中下部区域为最易自然发火区,是现场防治高冒区自然发火的重点区域。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常减压蒸馏过程实时动态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处理实沸点蒸馏数据,所得二阶光滑曲线用于描述实沸点蒸馏曲线。结合实组分物性数据库,根据实沸点蒸馏曲线确定原油的组分和组成。对实组分体系运用常见状态方程描述过程热力学性质,并按照新的动态模型求解策略,实现了常减压蒸馏过程的实时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19.
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与粒度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煤样粒度与表征煤氧化速度的活化能、指前因子的关系,了解粒度对煤的氧化反应速率等自然参数的影响,通过不同粒度东滩煤样的程序升温实验,测定了其不同温度下在空气中的耗氧速度。利用回归分析计算出反应的指前因子及活化能,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粒度降低,煤样氧化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增加,并且在3mm处出现了突跃现象。说明煤的自燃性取决于粒度小于3mm颗粒的比例,而不是其平均粒度。  相似文献   

20.
如何有效模拟3D水体表面的动态传播过程一直是数字流域的热点问题.从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的简化方程出发,该方程与地震波动方程具有相似性,同时构建了对应的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格式,并推导了稳定性条件.以较为剧烈变化的水面为初始边界条件,通过波动方程的数值迭代,构建了连续的、真实的、动态的水体传播场景.数值计算表明,基于波动方程水波模拟方法的模拟效果符合水波传播的物理规律,可以再现水体表面的动态变化过程,且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