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九江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预示利用NCEP温度异常图像与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结合进行地震短临预测,对大陆少震区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首次引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的应用性研究。与气象卫星红外资料相比,NCEP资料具有时空连续、标准统一,排除了云层阻挡等优势。通过对近期伊朗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NCEP资料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地震短临期间地面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演变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对应关系,并揭示了该地震的成因是由于阿拉伯板块向北运动,导致伊朗板块周边断裂活动,牵动NNE向巴姆断裂右旋剪切活动。该震例验证性地分析表明:利用NCEP资料作地震短临预测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首次试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全球再分析资料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对日本2003年9月26日Ms8.1级地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新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临震地面红外异常增温,增温异常区域与GPS监测到的日本板块运动最大速率部位基本吻合,表明红外增温异常与区域地壳相对加速活动有关,两者结合是一种短期临震前兆探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前的NCEP异常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CEP)数据,获取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Ms8.0地震过程中的增温异常图像。结果表明,震前增温异常明显,最高增温达到9℃以上。异常增温经历起始增温-加强增温-高峰增温-增温衰减-发震-再增温-余震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秘鲁沿海历史上的地震资料,对2007年8月16日秘鲁地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秘鲁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此次主地震前后NCEP温度异常图像呈现出反复地波动,较好地体现了主震及其前、余震发生规律;预示利用NCEP温度异常图像进行地震及其余震的短临预测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通常伴随着异常增温现象,传统获取增温信息的方式,对异常温度场的整体信息体现得不够明显。为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文章采用双维度插值法及三维整体插值法对震区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温度数据进行插值,重建震区异常温度场,并运用直接体绘制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实验表明,从体绘制结果中能够直观地获取异常温度场的整体信息,更易分析出震前异常增温特征,2种插值算法都能够重建震区异常温度场,相比而言,双维度插值法的绘制结果较为平滑,三维整体插值法更能体现出温度变化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日月引潮力变化与华北地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日月引潮力在不同地区的变化,对我国华北地区1900年以来的大震(震级≥5.5)序列进行日月引潮力的变化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的分析,探讨日月引潮力作为地震发生的诱触发因素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地震地质条件比较一致的区域内,结果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地震时,空分布原因的引潮力—重力共同作用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曾提出了引潮力-重力共同作用是驱动板块运动的主要力源假说,在本文中,作者又把引潮力-重力共同作用原理运用到地震时,空分布原因的研究上,提出了地震机理是由内、外的共同作用:即重力与引潮力的结合;岩石圈与水、气圈的相互联系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全球浅源大陆地震在空间、优势层位上分布规律之根由;并运用力学分析原理,对中、外学者所研究的发震时刻外固体潮表示响尖的现象,给出了受力岩石在引潮力-重力共同作用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以及地域的统计分析发现,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及地域与引潮力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究此相关性,对引潮力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模型,采用库伦-摩尔准则分析法对引潮力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从5种情况对引潮力诱发冲击地压进行了分析,为冲击地压的预测与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水库诱发地震是地震活动的现象之一,其活动机理仍然处于讨论阶段.在清理分析前人关于水库诱发地震机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库诱发地震活动中的断层响应、水库诱发地震活动过程与库水位关系、库水载荷与断层应力状态的一致性分析,认为断层构造应力状态与库水载荷力间的耦合关系是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重要条件,断层构造应力与库水载荷力间的耦合作用及其过程是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1.
触发地震的日月引潮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统计了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地震发生的频次与月相的相关关系,说明引潮力可能是触发地震的一种因素,重点讨论了如何用日月轨道根素,最新的天文常数和资料计算引潮力位和引潮力的方法,计算地球上任一位置日月引潮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典型的震例,说明用引潮力的分量来预测触发地震时间的可能性,它可以配合其他预测地震的手段,给出一种短临的预报。  相似文献   

12.
太阳系天体位置、固体潮与地震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勇 《中国科学(G辑)》2005,35(3):327-336
据历史时期地震资料, 可得出发震概率与太阳系主要天体位置分布的相关性, 以及震级与震中引潮力的相关性. 处理了1900~1996年中国北京周边±3°地区4.5及以上级的完整的204次地震数据. 指出该相关性模型也许可用于地震预测, 并作初步尝试. 但是, 对于这种基于统计的探索工作, 尚需反复实践和检验, 仅供学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是我国科技工作首先开发研究试用的开创性新方法。简介了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我国震前增温异常反映地震的历史到运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开发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从红外异常时空动态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论证了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新方法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行性,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地物、气象等的干扰和排除,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陕西历史地震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证了天体相对位置对地震活动的影响,并根据计算历史地震各序列中每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比例差别,对其类型进行了划分,由此阐明了陕西历史地震各序列活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大量的地震史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朔时与望时震次间的关系满足线性回归方程,即y=2.1x+7.39,前者是后者的2.1倍,讨论了地球在朔、望时所受引潮力的差别对地震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MODIS卫星热红外数据和静止卫星热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对2006年河北文安5.1级地震进行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两种异常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地震前一个月左右,透热指数和异常比值同时出现高值异常,而地表的亮温增温异常区与未来发生的地震震中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地震前的热异常已有许多研究,大多研究得出的异常区域面积过大或者远离震中以至于难以判断震中。用温度相减法研究张北地震前的温度变化,发现震前13天张北附近出现了孤立的增温区,张北站增温5.8℃,是当天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的最大增温值。增温区长轴为北东向,区内分布有北东向尚义-多伦断裂。震前1天沿北西向张北—渤海断裂带张北的增温也达到最大值,张北地震即发生在这两组断裂汇而不交的部位。将增温区中心预测为震中,误差大概为80km,这一数值结果比目前大多数热异常的研究结果好,显示出气象数据在地震研究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同时,气象数据的观测和加工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处理起来简单方便,本文提出的温度相减法,简便易行,由于使用的是温度的相对变化,避免了各地小气候不同导致的温度差异。如果结合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在地震预测研究中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引潮力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海洋潮汐的动力并不是引潮天体对地球引力的本身及其大小,而是引力在地表上分布的差异,即引潮力.潮汐是一种普遍的宇宙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运用广义相对论的后牛顿效应,得到洛希(Roche)极限和引力作用范围的近似改正表示式,表明洛希极限不仅与牛顿引潮力及惯性离心力有关,而且受重力后牛顿近似改正的影响。并且估计、讨论了太阳系天体的某些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20.
太阳系天体的后牛顿重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和讨论了太阳和某些行星产生的广义相对论的后牛顿重力改正,并与牛顿引潮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力的后牛顿效应可能影响太阳系某些天体的运动和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