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易 《科技智囊》2014,(10):77-77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这段话的原意是:所以《周易》,是讲卦象的。而卦象,是象征万物的。 易:《周易》。象:卦象。像;像形。 《系辞传》认为,《周易》一书,讲的都是“象”,其本质特征就是“卦象”。象,是周易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这部书,考察其初始,推求其终极,以为一卦之体。六爻阴阳错杂,代表不同时间的事物。第八章讲到"《易》之为书不可远"。《易经》这本书,讲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事,我们应该亲近它、珍惜它,好好体会它、应用它。那么,如何系统地读懂易经、把握易经的实质呢,这一章深入阐述了这个主题。首先,"《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易》这部书,是追源万事万物的始终,以成其根本的  相似文献   

3.
小易 《科技智囊》2010,(11):77-77
<正>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让我们先来看这一句的字面意思,这其中有两个重点词——极深和研几。对于这两个词,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有这样的解释:"极深"者,则前《经》初一节云:君子将有为,将有行,问焉而以言,其受命如响,无有远近幽深",是极深也。"研几"者,上《经》次节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  相似文献   

4.
叶适是循义理的路数来解<易>的.具体说,就是根据<彖><象>解<易>.由于他将<彖><象>视为孔子的作品,所以根据<彖><象>的解释所理解<周易>的经义,在他看来,也就是"孔氏之本学",体现了圣人以道易天下的目的.在这种易学观的指引下,他之<周易>解释,在致思取向而上,彻底贯彻事功原则、功利原则,竭力消解<周易>解释上的神秘性、玄虚性,始终坚持"以卦象定入德之条目而略于爻,又以卦名通世故之义训而略于卦".这是将"通世故之义"作为理解<周易>的经义根本原则.这个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叶适之解<易>彻底摆脱了象数路数的干扰,将<周易>解释成为一部彻底宣扬儒家的德性修养、道德理想、政治理念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周易》卦象取法自然,以模拟万物发展情状来阐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元散曲的盛行亦是文学规律自然运行的结果.相较其他文学样式,元曲最突出之特色是本色自然,与"易"之自然之道有契合之处.尝试用《周易》"困""复""遁""乾"四个卦象来阐释元散曲的发展进程,是对易学规律与文学规律之间内在相通性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小易 《科技智囊》2013,(4):79-79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这段活的原意是:乾,刚健而示人以平易;坤,柔顺而示人以简约。爻,仿效于此;卦象,取象于此。此句言说的是"乾、坤"二物的本性,即无为自然的"易、简"性能。确然,坚确,可延其义为非常清楚、明朗;隤然,柔顺,可延其义为自然、柔和。谓乾之易性,让人看得见它,其形象是那样清楚明朗;坤之简能,使人也能感受到它,其情状是那样真切自然。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专著。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成书于西周初年,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辞与三百八十六爻爻辞,(每卦六爻,乾坤二卦各有七爻),本是一本占筮书;《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未至秦汉初期,主要是解说、阐释《易经》的十篇专论,历来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周易》蕴含象、数、理三要素。象指模仿、象征天地万物的卦象和卦、爻辞;数指易象所体现的阴阳、奇偶等交错变化的数  相似文献   

8.
小易 《科技智囊》2014,(11):81-81
<正>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这段话的原意是:彖辞,是裁断一卦之义也。爻,是效法天下万物之变动的,因此才有吉凶之产生而悔吝显现。"彖",彖辞,即卦辞,是孔子对卦所下的那个断语。卦辞,即裁断一卦的吉凶。彖,也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这种动物,钢铁都可以咬断。所以就用它来作断语的代号,表示判断准确的意思。决断的力量就像斩断钢铁的力量那么大。"彖者,材也",彖之断语由何而来?由"材"而来。"材",即卦象的材料,构成一个卦象的内容;作为动词,它代表通裁、裁断之义。彖辞,依  相似文献   

9.
哪怕明天就死,今天我也要玩《易经》里有个“豫卦”,豫,就是欢乐的意思。卦象是坤地在下,震雷在上。这一卦是讲玩乐之卦,快乐之卦,安逸之卦。《易传·象》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荐殷之上帝,以配祖考。”雷声像鼓,鼓声如雷,好比迪斯科的鼓点,人人蠢蠢欲动,情不自禁,清跟我来。投入地跳一次,  相似文献   

10.
正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八卦以卦象告知,卦爻辞以实情说明,刚柔爻画互相杂居,而吉凶因此可以显现。先看第一句话:"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这句话中: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用在自然界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个大现象;"象",卦象、卦画;"爻彖",爻辞与卦辞;"情",真情、实情,既可理解为事物的真实情况,也可理解为解读卦象之人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小易 《科技智囊》2006,(10):73-73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上一句中说到“圣人设卦观象”,并由“系辞焉而明吉凶”阐明了系辞的由来,带出了现象的问题。顺承下来,“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由天道运行的道理而引申至对外部环境的把握,否极泰来,这是大道运行的规律,在刚和柔的推演过程中,变化势在必然。变化的产生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所以人们才需要推断,才会去“设卦”,也才需要对“象”进行观察与解读。观象的结果就有吉凶、悔吝。但何为“吉”、“凶”?何为“悔”、  相似文献   

12.
小易 《科技智囊》2014,(9):78-79
<正>这段话的原意是: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百官藉以治理政事,万民藉以稽察国事,这大概取象于《夬》卦。逐字来看,"上古",黄帝、尧、舜以前的时代,即伏羲、神农时代。"结绳",用绳子打结。"治",治理、管理、统治,也有天下太平的意思。"后世圣人",即黄帝、尧、舜。"易",改变、更改、替代的意思。"书契",一指上古时代的文书。《尚书·序》说:"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故日书契也。"二是指契约之类的文书凭证。"百官",古指公卿以下的众官,后泛指各级官吏。"察",明察、知晓、分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在《易学象数论》中,黄宗羲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即批评汉代以降的象数学并非《周易》经传的原貌,以及批评汉代以降的义理学抹杀了《周易》经传中本有的象数学.黄宗羲并不一概反对象数学,而是主张象数义理合一论.其对取象说和取义说的调整,是义理派易学的内部整合;其对图书象数学的考证,则是义理派易学对象数派易学的辨伪清算.综合来看...  相似文献   

14.
象思维是人类原生态的思维.象思维发端于文字未成熟的上古,作为前语言思维、非概念思维,未染后来文字的线性平面之弊病,也无主客二元对象化思维的狭隘性.象思维的根基在易的卦爻象,而易本身是洁净精微的,对于思,先贤也有"思不出其位"之说,对卦象的创生特征,不能作过度的想象,因此象思维内在的一以贯之的东西必然简洁,基本框架也必须明了.现立足阴阳六合之方,试图入于此结构内部去考察卦象,以揭示卦象理性的创生特征,证明卦爻构成问题,为易学和象思维研究提供新方法、开辟新视域.  相似文献   

15.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联系上两期的内容,稍加通览可知,前后两句还是以系辞的由来和意义为纲要。上文中谈到将“吉凶者、悔吝者”两者分别归结为“失得之象和忧虞之象”,倾向于主观世界的推理和现象总结,而顺承下来的本期要谈“变化者、刚柔者”,则更多的带有客观世界的归结意味。若以中心主体而言,上半句是以人的内在为主,而下半句则以天地外境为核心。四个分句对仗工整、层次分明,阐义精到的同时又不失文学之美。不敢太多沉迷于文字之中,还是多揣摩词语后面的深意吧!  相似文献   

16.
《周易》之德的词句,在64卦卦辞中没有直接出现,仅见于4卦爻辞中5处,所涉及"德业"、"品德"、"恩德",都关乎周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德性,已经展示出周人"德"的观念的生成。《周易》之德词句在《系辞》、《卦·象曰》、"乾坤"《文言》和《爻·象曰》中增多的现象,体现了孔子"十翼"对《周易》研究的理论性发明。阅读《周易》之德论,笔者大致分为自强之德、宽厚之德、内省之德、谦下之德、节用之德、重民之德、执政之德等六大德目。  相似文献   

17.
正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日:"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这句话的原意是:阴阳二气交感,则万物化生出琼液,男女构精交合,则万物化生出生命。《周易》说:"三人同行,则一人受损;一人独行,则得到友人。"说的是合二而归致于一。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即阴阳、万物、损益。万物由阴阳二气交感而成,我们的生命也是由父母交  相似文献   

18.
在王船山之前,《易》学有义理与占筮(象数)两个流派,这在宋代易学中亦然,具体的表现就是程颐易学与邵雍—朱子易学的张力。船山则以为,此二者不仅不可偏废,需要并重;而且当融而为一,故提出了"即占即学"的观点。如果说《周易外传》《周易内传》是学中见占,船山记录其卜筮过程的《章灵赋》则是占中见学。对于船山易学而言,此篇文本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唐国梁 《科技信息》2012,(30):220-220
《周易》中的"象"思维模型,是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模型的代表,是从古至今普遍地被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着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都是深远和重大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养生文化的发展。本文从观物取象、阴阳、五行思维模型分别探讨了思维模型对中国饮食养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结合前面的一句"《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综合来解读这句的含义,我们才好理解这前后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上句阐述了原因,因为《易经》中体现了先天大道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