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化、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是三个异常敏感且意义丰富的概念,蕴涵政治文化的现象学描述和价值论规范双重功能,直接关涉政治文化的实然和应然问题。通过对异化、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概念内涵及其主要功能的理性审视,力图从正反两面探究政治文化的应然和实然问题,指出政治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超越“实然”趋向“应然”的“适然”过程。  相似文献   

2.
法律异化问题,是哲学异化概念在法律领域内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我国理论界对法律异化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立足点,从法律异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逻辑演进分析切入.系统深入探讨法律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法律物化是法律异化的最高阶段,实现从法律异化向“人本”的回归,对理解以人为本意义下的依法治国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视角,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中的语言的“杂合”,探讨了后殖民视野下“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没有完全的归化,也没有完全的异化。所有的译文都是杂合的,是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视角,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中的语言的“杂合”,探讨了后殖民视野下“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没有完全的归化,也没有完全的异化。所有的译文都是杂合的,是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本对中西方“象”的概念进行了史的考察,并结合中西方各自的化背景对“象”的演进作了简单的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地对“意象”(形象)在异化模式中的选择、构造、形态等方面作了理论的论说。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异化和归化现象,而文学翻译又主要采用“异化”,“归化”是“异化”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小议"异化"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大众生活中,人们对"异化"一词往往局限于自我认识,把"异化"当作变化或变异等的同义语,出现乱用"异化"现象,本文尝试对异化概仿进行简单分析,以澄清异化概念的真正意蕴.  相似文献   

8.
通过异化概念的具体考察和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消除对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的常识性的错误理解,从而全面地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一些同志,发表了不少文章,宣扬社会主义存在着“异化”。有的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异化”,即所谓“全面异化”。有的甚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异化”的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显然,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在政治上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文明异化是文明社会的伴生物,老子以其深邃的智慧,从存在论的视野对“礼崩乐坏”等文明异化现象提出了批评。“道法自然”既是老子哲学审视文明异化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他呼吁人的本真存在状态的实现,要求人们从徒有虚标的礼乐规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认为“智”、“巧”本身就是大道的沉沦,是对澄明之存在的遮蔽;反对当时的不合理的政治统治,提出“小国寡民”的存在论构想。  相似文献   

11.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荒诞的“病态小说”代表作,《犀牛》则是尤奈斯库“荒诞剧”的代表作。虽然卡夫卡是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尤奈斯库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且《变形记》早《犀牛》半个世纪问世,但两部作品在“异化”主题、“变形”手法等方面有同亦有异。本文试从三方面予以比较、分析。 一、异化主题的不同表现 《变形记》与《犀牛》以“人变动物”的相同故事,表现了相同的主题一人的异化。 “异化”原本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在黑格尔那儿,异化并无贬义,异化即是对象化,异化等于外化,到了费尔巴哈那里,他用异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作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动物文学视野来审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对其小说中的动物形象演变规律进行了具体研究,认为动物形象被其塑造为“四不像”的畸形怪物—“异化”的生命形态;从审美创作情感心理视角对沈石溪小说动物形象“异化”的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段立全 《科技信息》2013,(26):16-16
在马克思著作中异化概念的内涵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成熟期的马克思具体地从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方面使用异化概念。经济学意义上的客体反对主体是异化的本真涵义。  相似文献   

15.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它继承了批判哲学和否定辨证法的思想,批判了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人的全面控制,试图为人类指明解放的途径。其美学思想是他整个学说的有机部分,更加典型地体现了他的总体思路。他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异化,同时借审美和艺术来克服人的异化,“新感性”和“美学形式”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审美要求,但把异化囿于审美领域,其思想表现了强烈“乌托邦”色彩,但反异化乃其美学思想核心。马尔库塞视野中的现实异化图象马尔库塞把解决异化问题视为其美学的中心,从他对世界异化状…  相似文献   

16.
以改写理论的社会功用为基本出发点和理论支撑点,探讨在改写理论下“异化”翻译策略的必然性——“异化”不仅是对他族文化的尊重,也为审视本族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利于各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相似文献   

17.
何楠 《科技信息》2007,42(12):32
费尔巴哈在谈到上帝时,他总结为是人性的异化。马克思在谈到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劳动时,他指出劳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是一种异化劳动。异化概念本身含有主体因自身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的意思。如果把异化概念放到哲学史中去研究:从西方哲学到中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可以发现异化在不同的哲学大家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复杂技术的应用,导致异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介绍了技术异化的概念,分析了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导致技术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异化在萨特和马克思的哲学中都是一个重要概念.萨特受马克思主义的吸引,把存在主义导入马克思主义,开创了现在西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先导,但是萨特的异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根本上讲还是有区别的.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异化的概念、产生异化的根源和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阐明两者的区别.萨特把异化的产生归于匮乏,匮乏是永恒的,是始终伴随人类社会的.而马克思则认为异化是劳动的结果作为一种异己的对象同劳动者相对立的过程,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私有制,从而指明了消除异化的途径,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废除私有制,消灭异化劳动,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哲学中,异化观一直被作为研究全部历史的根本方法,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是贯穿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运用异化概念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共产主义理论做出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