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古巫在后世的存续与发展,端公所崇奉的神灵系统体现出驳杂繁冗之特点.众多神祗不仅存在于端公的观念世界中,更在其法事行为中具象化为四种文化形态:神案形态、偶像形态、面具形态、话语形态.这些具象化的文化表现形态,不仅为众多神祗赋予了一种可感性,而且对增强仪式效力及民众信仰度也起着重要作用.端公崇奉神祗的四种文化形态在西南各地具有共通性,这充分表征了西南端公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的文化事实.  相似文献   

2.
张九洲 《科技资讯》2008,(11):136-136
从主体维度构成来看,学校文化蕴涵着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三部分。优质的学校文化在学生、教师、课程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使得学校在三种主体文化互动交融中形成"学校文化共同体",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王景艳 《科技信息》2010,(24):396-396
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多民族居住的地域里,移民者与本地居民必然产生文化碰撞和融合,关注移民情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新疆移民者为例,从移民情感角度出发,浅谈文化认同的表现及其对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湖南文化发展有较大进步,反映在当时书院和学校的普及,以及在这一时期湖南文学之兴盛。学校和书院的普及,奠定了湖南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的重视,为学习和教育提供资助;外来移民的涌入,为明清湖南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明清时期湖南经济的发展则为文化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坚强的后盾。  相似文献   

5.
值此“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万州隆重召开之际,我谨致以热烈的祝贺。祝愿两会在促进长江三峡文化研究及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向纵深发展,为推动三峡地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客家文化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在中原。但客家文化却不是中原汉族文化的照抄照搬,而是一种既存中原古意,又显南国特色的独特文化。客家文化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代表先进文化的汉族南迁移民带来的中源汉族传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主体,同时,客家先民在南迁途中及定居赣闽粤地区之后,吸收各地不同文化的有益成分,充实、丰富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客家文化正是同化融合赣闽粤地区土著文化及周边各汉族民系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是汉族移民和新居地土著共同创造并将继续发展和丰富的全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自觉"进行了剖析,指出高校体育教师应成为"文化自觉"的主体,即对自身的文化素质有一个自知、自省和超越,这样才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三峡移民第三批已经成功迁移,而层出不穷的移民适应问题仍然令人堪忧。为此主要依托费孝通“乡土社会理论”,通过论证外迁三峡移民的“乡土”习性来解释中国人对于故土的依赖感以及对迁入地的不认同和归属感的缺失,并结合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详细分析了三峡移民在“乡土”习性下外迁所导致的文化震慑。经验表明,在有外迁移民需求的大型工程项目中,移民问题往往是该工程能否顺利发挥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各种适应中,心理适应往往是关系目标主体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的重要适应性指标,但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却往往被忽略。因此,探寻三峡外迁移民在迁入全新生活地区后面临哪些心理困境,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根源如何等等,对解决移民安置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与行政划分标准不同,作为地理和文化意义的攀枝花,其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由上至下大体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原始农业时期、传统农业时期、工业化时期和后工业化倾向时期。在文化上则相应表征为原始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和以旅游文化为代表转型时期的后工业文化。深入考察攀枝花历史发展阶段,确立其文化发展类型是有效整合攀枝花地区文化资源,提升攀枝花文化品质,推进攀枝花区域性文化高地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发展南音文化创意产业是适应文化生态环境变化,提升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品牌形象的需要。当前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探索期,主要以"南音表演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和"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融合发展"两种形态展开,对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展示层面,项目孵化成果稀少,传统的创作系统也不利于南音创意概念的设计与开发。南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原则,以社会发展为目的,走政府主导、官企学社四轮驱动、抢占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水文化的各种现象进行解析,分析发掘其深层次哲学意蕴,论证了水文化对城市形象的浸润和提升,为美化环境,提升环境品质和滨水城市文化品位,深化城市审美主体与自然景观互动关系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纵论京口文化的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当属六朝。这一时期,在移民文化的影响下,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土著的江南文化实现了互融互惠,推动了整个京口城市的进步和发展,这里成了江南有名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要素又进一步促成了京口文化的繁荣。当时的京口人文荟萃,群星闪烁,取得丰硕的文化成果,在经史研究、文学创作、书法雕刻等多方面均有建树,甚至在全国都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再生派"与本位文化论以及全盘西化论不同,他们认为心与物是不同的,制度实体和制度的精神、文化实体和文化的精神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学习西方应该把握其精神实质而不是文化形式."再生派"的基本文化态度是,既借助外因又催生内因,既欢迎外来和尚又念本土经.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并非是"本位"还是"西化".而是"主体"和"内容",他们要确保文化主体的挺立和学习内容的丰满,避免主体的沉沦和自由、平等的空心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条标准: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结合南涧彝族"跳菜"的实际情况进行比照分析,得出了南涧彝族"跳菜"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土司时期土家语人名称呼中"送"字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认为它体现了土家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6.
儒学"人格"的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儒学文化的“人格”演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儒学时期是“自然人格”;儒学形成时期是“理想人格”;儒学发展时期是“神化人格”;儒学教条化时期是“工具人格”;儒学解构时期是“批判人格”;后儒学时期是“寻根人格”。  相似文献   

17.
蒋素琼 《科技信息》2010,(34):I0157-I0157
2010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在德国试图建立多元文化社会的努力"彻底失败",反映了在经济紧张时期,德国社会反移民情绪的上升。本文简述德国穆斯林移民的历史,分析德国穆斯林与德国主流社会的关系、德国多元文化失败的原因以及穆斯林移民完全融入德国社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经纪主体是指在文化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文化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代理等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与政府大力支持的大背景下,文化经纪业已然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蓬勃发展,本土文化产品要走出国门参与国内国际文化资本竞争,就离不开文化经纪主体的沟通与推动。针对目前我国文化经济主体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作为主体应加快文化经纪法规建设,文化经纪业要加强自律以促进行业发展,而文化经纪主体则要积极入世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点面临着和谐发展的问题,移民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将受到新发展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移民点和谐社区构建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温州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带来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移民文化呈现多种形态,其中包括温州侨乡的移民文化、旅居地的移民文化和新温州人的移民文化。温州移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温州移民社会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