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世界是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海洋植物、海洋动物、深海、冰山都给人无穷的想象,即使海洋里的声音也对人类充满了诱惑,因为在海洋深处,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神秘声音,有的声音出现一次可持续几年,有的则稍现即逝。当然,这些神秘声音并不是轻易就能听到的,必须借助特殊声学仪器才能听到,因为它们的频率通常很低。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的声学蓝彧祥编译冷战间谍技术可能成为测量全球升温的海洋温度计。可是居民会反对吗?用声波测量海洋温度的计划可能改进世界气候模型,但是如果鲸和海狮不喜欢这种测量,那就可能放弃这项计划。加州拉乔拉市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希望开创一项测量太平洋水下温度...  相似文献   

3.
龙夫 《科学之友》2007,(2):30-31
古希腊神话中虚构的那些妖女的歌声,是古人对于那些不时由深海中传来的奇异的声音的惟一解释。那时,海洋的深处被视为一片永远寂静的国土,在里面生活的都被认为是“哑巴”。两千年过去了,人类学科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海洋声音学。人们于是知道,海一点也不“哑”,它能用千万种声音“讲话”:宏亮的、甜蜜的,甚至还有人耳根本听不见的。在每一个懂得这种语言的人听来,这种声音是在讲述一篇关于海洋深处生活的真实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1985年9月,"泰坦尼克号"在沉没64年后,其残骸在水下3810米处被人发现."泰坦尼克号"是在1921年4月14日在其处女航中撞上冰山沉没沉没的.尽管人们知道其位置大体是在加拿大纽芬兰岛东南方560米的大西洋中.但却-直没有能找到它.  相似文献   

5.
今年夏天,一种新的声波将穿越太平洋。这种极其微弱的嗡鸣声是一次重要实验的关键部分。该实验可以推断出大气层中的温室效应气体造成的大气污染是否正在使海洋变暖。该实验依据被称为声学测温法的原理,反复测量某一声波脉冲穿越数千公里海洋所花费的时间。因为在温水中声波传播速度高于在冷水中的速度,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测出海洋的水温在一段时间内是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1912年4月4日深夜,一艘满载着1523名乘客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到纽约的处女航中,由于无法探测到隐没在水中的冰山,结果被冰山撞开6道裂缝,最后沉没在大西洋的4000米深的水下,除705人死里逃生外,其他人全部罹难。这就是耗资2亿多美元的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告诉人们的一个悲剧故事。  相似文献   

7.
科技前沿     
<正>水下机器人"巨蟹"问世太空一直是人类致力于探测的领域,但地球海洋深处也有广阔的未知世界。"巨型机器蟹"水下步行机器人的问世,将有助于探险家和科学家进行深海探索。"巨蟹"重约0.635 t,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且潜水最深的水下步行机器人。它可用6条腿稳定身体,在强大的水流中低下"头"翘起"臀",迎着水流前进。"巨蟹"配有11部相机,其中包括通过反射声波在浑浊海水中识别方向的声学相机,每秒可拍摄由4~30帧组成的实时视频。它  相似文献   

8.
王秀明 《科学通报》2023,(26):3425-3427
<正>拓扑声学属于声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研究中的新兴研究领域,是研究声波在特殊拓扑结构中传播的学问.它是基于物质拓扑态的概念,在凝聚态物理学中发展起来的,后来扩展到包括声学和光子学等其他学科.人们可以利用某些声学介质的拓扑性质,设计声超常材料以实现声学操控.可以说,拓扑声学是声学与拓扑学交叉融合的结果,是近代声学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多相孔隙介质声学是研究声波与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孔隙介质相互作用和应用的学问.  相似文献   

9.
海下声音 潜水员能清楚地听到水下发出的响声,但却难以辨明声源的方向,原因是声波在水下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4倍还多.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因此,当我们听到一个响声时(除非是来自正前方或者正后方),声音到达两个耳朵的时间有差别.根据这瞬息时间的差别(事实上,离声源近的耳朵听到的声音会强一些),我们就能断定声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象海豹的鼻子从它们的脸上倒挂下来,很像大象的鼻子,因此人们就叫它们象海豹。它们的大鼻子是空的,像音箱一样,在吼叫时可以产生共鸣,使声音更大些。象海豹是所有海洋鳍足类中最大和最有力的哺乳动物,雄的有5米长,重达2吨,雌的平均也有3米多长,但重量只有雄的一  相似文献   

11.
正声音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东西。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传统领域,研究声音的物理性质,比如振动如何产生声波,声波如何在媒介中传播,声波的频率、强度、速度,等等。然而,我们对于声音的感知,或者推而广之,动物对于声音的感知,还有超出以上性质的很多问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有没有声音?"简单来说,这里的"声音"可以有两种含义。一个含义是客观的声音本身,  相似文献   

12.
早在物理学家研究声音之前,甚至早在物理学问世之前,中国古人对“声学”已有相当的认识,例如战国时代的《墨经》即记载着如何将“共鸣原理”应用于守城工事。而从“隔墙有耳”的这句成语中,则可推断古人也了解声波必定是向四处扩散的。然而基于种种原因,人类却又一直渴望驾驭声波的走向,于是在武侠小说这类有时涉及幻想的文学中,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传音入密”这样的玄妙想象。在现实世界中,想让声音具有方向是极困难的一件事。即使是科学发达的20世纪末,声学科技仍致力于诸如声音品质的改良,至于声音方向则始终是非主流的题目。如今迈入新世…  相似文献   

13.
你听说过"幽灵潜艇"吗? 我们常好奇天空中是否存在"不明飞行物"(UFO),那是否同样好奇海洋中存不存在来历不明的水下不明潜水物(USO)呢?长期以来,所谓水下不明潜水物出没于辽阔的海洋中的传说一直存在,而最常出现的就是"幽灵潜艇",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它的追踪、搜索,都劳而无获.所以它究竟存不存在,也一直是个谜.  相似文献   

14.
正其实,贝壳里的海洋之声与大海毫无关系。不光是贝壳,当您用手轻轻捂住耳朵或者用什么别的东西盖住耳朵,也能听到类似的声音。当把贝壳靠近耳朵,一小部分空气无法逃脱,被困贝壳内腔。而我们听见像水流动的声音,就是空气在贝壳内振动后被放大的声音。如果外来的声音频率和贝壳内腔的固有的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由于这种共振声音恰巧和海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形成的时候,一些未知的巨大的湍流把一大块地球送入轨道,这就形成了月亮。这种海洋起源的理论叫蚀,但是海洋和月亮之间的联系是真实的。洋盆和月亮表面在不利于人类生命存在方面是相似的。我们无法来探测它们的范围,除非我们自身保护在生命供给系统中。尽管人类几千年来就在海洋表面行走,但水下研究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新的东西。测定深度的方法跟把宇航员送到月亮上的技术一样新鲜。  相似文献   

16.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德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最近得出结论,海洋中巨头鲸对自身皮肤进行卫生清洁的秘密,有可能为人类制造一种有利于环保的船舶用油漆提供关键性的借鉴。科学家们认为,巨头鲸有一层特殊的皮肤,能够防止海洋中那些有可能成为其“食客”的水生动物的侵害,人们根据这层皮肤的构造和原理,可以制造出一种环保型的船舶用油漆。  相似文献   

17.
它们是寒带海洋的巨无霸,它们是航行在北大西洋所有船只的瘟神。192年4月门日夜里,巨轮“泰坦尼克号”和它们中的一员仅仅肩膀擦肩膀地轻轻接触了一下,就造成1490人魂葬大海的惨剧。船毁人亡的悲剧发生后一个星期,美国海岸巡逻队开始派出巡逻小队在海上游曳,对北大西洋洋面出现的所有冰山进行搜索跟踪,海面上从此出现了一群追踪冰山的人。  相似文献   

18.
抹香鲸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人来说,这些声音是稀奇古怪的,但对鲸来说,这些声音就是有特定含义的信息。抹香鲸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几百米到几千米深的海底,在那里它们无法看清水里的物体,只能靠回声来探索周围的环境,确定猎物的方位、距离。如果你把水下侦听器放到海里,就能听到抹香鲸不断地发出时快时慢的“嗒嗒”声。这就是抹香鲸用于回声定位发  相似文献   

19.
茫茫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如仪。就在这面似和平宁静的海洋下面,超级大国围绕着水下潜艇进行着你死我活的竞争。他们互相监视,互相侦察,互相将对方假设为不共戴天的死敌,虎视耽耽,将本应和平安宁的海洋深处变成了炫耀武力和争夺霸权的竞技场。水下互争雄自从水下潜艇诞生以来,世界各国都看准了它  相似文献   

20.
冰山奇闻录     
<正>说起冰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世界著名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这艘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因撞击冰山而沉没。实际上,除了威胁与灾难之外,关于冰山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与故事。错把冰山当小岛1948年,苏联一位飞行员在北冰洋上空执行飞行任务时,发现海洋中有一块长约32千米,宽约28千米,高出海平面约20米左右的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