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裂痕在加深     
日内瓦外长会议召开之前,西方国家的外交活动真是繁忙极了,一会儿举行双边谈判,一会儿又是西方四外长会议。据西方报刊说:这些紫张的外交活动主要是“要弥补我们自己的联盟队伍中令人不安的裂痕”。以便在外长会议上结成一个对苏联的“巩固的统一阵线”。究竟西方联盟中存在什么“令人不安”的裂痕呢?”阵脚乱了在目前,西方联盟中的裂痕,主要是西方国家如何在外长会议上对付苏联这个问题上的意见不同而产生的。这种意见不同,自从苏联政府提出了把西柏林变为自由城市以及召开和会来讨论和缔结对德和约的建议之后,就一直存在。苏联政府的建议符合世界人民要求缓和国际紫张局势的愿望,因此赢得了世界舆论的普遍欢迎和支持。这就形成了对西方国家的一股  相似文献   

2.
目的和政策     
美国石油王朝的巨擘、现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阿·洛克菲勒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目的和政策”。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之前,可以说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蓄意破坏这个会议的自供。这个参预美帝国主义决策的垄断资本家,十分害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将会增强美国国内和它的“盟国”内部要求减轻军备负担的压力,因而露骨地强调美国必须坚持“实力政策”和“威慑力量”,增加军事开支,加紧扩军备战。他惟恐人们将“谈判技巧误认为目的”,要求人们“认清我们国家的目的”,“不得把外交礼貌的策略上的改进同认真进行政治解决(读作侵略)混为一谈”。在这里,这个帝国主义者又一次自己揭露了自己。为了欺骗美国人民,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说什么“和平是一项根本的国家目的”,但人们也马上就可以从这篇文章本身中看出,他所要求的“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俯首听命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和平”,是听任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剥削、压迫和奴役所有国家人民的“和平”。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洛克菲勒一方面肆意诬蔑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意同苏联保持贸易来往的国家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直言不讳地狂妄地表示要从“实力”地位出发来强迫苏联接受美国的概念,谋求使资本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所谓“政治解决”。尽管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不得不承认美国已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但他是至死也不忘情于美国的业已破了产的“实力地位”政策的。他竭力鼓吹为了“安全”要加强报复力量:要加强基地、加强导弹生产、加强整个所谓“报复”系统;极力强调“民防”来制造战争歇斯底里;恐吓“盟国”要有不惜进行全面核战争的准备和决心,并在以核武器为报复力量基础的前提下,要有决心在有限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和扩大常规部队。洛克菲勒并且在“不能完全从本土出发来保护自由世界”的借口下,公然提出美国有权直接军事占领和干涉任何一个“盟国”。在毫不掩饰地要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盟国”花更多的钱从事“防御”的情现下,洛克菲勒对裁军问题根本当做没有这回事。文章里重复了以防止突然袭击作借口而妄想进行“视察”的破了产的滥调。洛克菲勒在文章里还恬不知耻地把美国自封为“自由世界”、“落后国家”的“保护人”和“恩主”,要“自由世界”国家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军事上承担更多义务——出钱、出人、出基地;在经济上克制自己,保证美国贸易出超,保证美元不疲沓,保证美国资本输出的市场……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这位美国垄断资本的头面人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追求世界霸权,是如何阴险狡猾,如何顽固狂妄。洛克菲勒早从杜鲁门政府时期起,就在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制订中起着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洛克菲勒以垄断资本家的身份,更多地公开直接参与美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比较系统地道出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与阴谋,说明了美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们掠夺和奴役世界的目的,始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帝国主义本性是至死不变的。  相似文献   

3.
负有阴险的和其他的使命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的许多批美国参议员中,有一个在回到美国之后,痛心地谈到他所访问过的国家对于山姆大叔为它们所做的一切事情竟没有感谢之意。他愤慨地说:“没有人喜欢我们!”参议员马隆把这一点说得更切实际,他说,正是由于“美国在远东、非洲及地中海地区支持殖民奴役”的结果,“我们制造敌人要比获得朋友快得多”。在现代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甚至连帝国主义的英国也没有引起像美国所引起的普遍而强烈的仇恨。这是因为,美国用几乎总是傲慢的、通常是肮脏  相似文献   

4.
本文节译自美国“哈泼斯杂志”今年5月号。作者史蒂文森(Adlai E.Steven-son)是美国民主党头子之一。1952年和1956年曾两次被推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1955年和1957年,他曾两次访问非洲,了解非洲情况,作为对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献策的准备。本文正是为此目的而写。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如火燎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正在迅速瓦解。目前非洲人民反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锋芒,主要是指向英、法等几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野心勃勃的美帝国主义认为有机可乘,准备对非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掠夺,甚至企图把整个非洲都抢过去,放在美国金融资本的直接统治之下。史蒂文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正像他所说的,是要给新的非洲指出一个新的“方向”,或者叫“指南”。这个“方向”就是在美帝国主义控制和统治之下进一步殖民地化的“方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提出的建议是在“非洲和西方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什么样的新关系呢?实际还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为了这一目的,他的具体建议是成立一个“欧非联合体”。具体的作法是在非洲用“联邦制”或“邦联制”的办法,“在西非、东非和刚果河流域建立一系列的地区性的联合”,使这些“前殖民领地可以用建立联邦和共同体的新联系,继续同欧洲宗主国保持密切联系”,也就是使非洲新的民族独立国家继续受欧洲殖民主义的统治。但是这整个“欧非联合体”则必须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配之下。因为用史蒂文森的话来说,“增强非洲和自由世界之间的联系对于美国的安全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要这样做,还“需要有一套魔法”,而除美国之外,现在“没有几个国家的政府具有这种魔法”。这种“魔法”实际也并不是什么新花样,而是像史蒂文森所说的一个“类似马歇尔计划”的大规模开发非洲的计划,也就是一个新的殖民主义计划。史蒂文森提出这个“方向”、“建议”和“计划”的根据是什么呢?根据很简单,就是第一:“如果得不到白种人的充分合作,……非洲人就还不能对目前他们的生存所依靠的日益复杂的经济担负起主要的责任。同样,阿尔及利亚如果脱离法国,就会面临饥饿、破产,或者依赖其他方面(指社会主义阵营)。”第二,“实际上,‘独立’对这些新的国家来说,其意义是有限的。”史蒂文森站在美帝国主义的立场,坚决反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他认为“可以肯定”非洲民族独立国家只能是“由少数人来实行寡头政治,而不是实行真正的人民民主”。面对着非洲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运动,史蒂文森积极主张美国应该“运用它的影响来提倡非洲人要忍耐和克制”,不要把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进行到底。史蒂文森的文章很清楚地暴露了美帝国主义对非洲的侵略野心。他认为“即使要几十亿美元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否则为进行反颠复活动和夺回已丧失的地盘而打仗,这些钱也会轻易地浪费掉”。但要实现这种野心,则障碍重重。史森文森自己说:“据我看,要使这种有希望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最少有两个严重的障碍。其一是外部的,即英国和共同市场六国之间的分裂”,也就是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并不像史蒂文森所说,只限于英、法、西德之间的矛盾,而更主要的是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同美帝国主义争夺非洲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所谓“欧非联合体”在帝国主义阵营日益四分五裂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但却有可能成为美帝国主义侵略非洲的借口。他指出“第二个障碍是非洲的内部情况”,这是无可讳言的,而且是不能克服的.因为这种侵略计划必然会遭到非洲以及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坚决反对。这里所介绍的是完全代表美帝国主义说话的一篇极为反动的文章,通过选篇文章可以了解美帝国主义对非洲的阴谋。最近美帝国主义假借联合国名义,对刚果民族独立所进行的横暴干涉,就是实现这一阴谋的一个重大步骤。广大非洲人民通过自己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不可避免地会同全世界一切争取民族独立的人民一样,逐步走上直接反对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美帝国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随手写来     
“自由世界的良心”匈牙利反革命罪魁纳吉及其伙伴八人,已经由匈牙利政府分别判处死刑和徒刑。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都说是应该的,实在大快人心。但资产阶级分子和帝国主义国家政府却皱眉、叹息而至于狂吠了。这也可见是非之间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而美国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却说:这件事震动了“自由世界的良心”。什么是“自由世界的良心”呢?用艾森豪威尔自已的话来说,能颠复别人国家的政权的,就是自由世界的“良心”。据美联社电,有人问艾森豪威尔:鉴于纳吉的处死,他是否仍然认为应当向“铁幕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他回答  相似文献   

6.
“团结的一年”吗? 肯尼迪上台曾在“国情咨文”中公开埋怨西方阵营的不团结。他说:“在欧洲,我们的联盟有空白,而且有点混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团结受到经济上的竞争的削弱,部分地受到了国家利益的侵蚀。它还没有把它的力量充分动员起来,也还没有完全取得共同的看法。”因此肯尼迪竭力强调要加强“西方的团结”,实际上就是要加强美国对西方盟国的控制,加强美国在西方集团中的领导地位。一年快过去了,“西方的团结”加强了没有?美国副总统约翰逊在12月4日发表的一次演说中吹嘘1961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批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是继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又一理论景观。这种反人本主义的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在西方批评界再掀波澜,并迅速由西方蔓延到全球。这种批评理论主张消解中心,倡导多元文化研究,强调意识形态话语批判和文化政治批评,其主要观点是针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西方神话”和“东方寓言”等等西方中心主义观点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在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国际形势下,帝国主义阵营内部更加四分五裂,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集团为了争夺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的斗争日益加剧,甚至在一向被视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这种矛盾和斗争也越来越尖锐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标榜他们向东欧各国提供“援助”,以“帮助”东欧各国走向“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1999—1991年间,美国共向东欧各国提供了近20亿美元的“援助”,加上其他西方国家的“慷慨”,东欧各国可谓受“惠”不菲。然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给这种“慷慨”划上了一个大问号。据西方报刊透露,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方面鼓励东欧国家“创造市场经济的奇迹”,另一方面却又设置贸易壁垒,堵死了它们进  相似文献   

10.
半月谈     
最近在开罗举行的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精神占了上风;无条件的、实际上是向帝国主义屈服投降的“和平共处”路线,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会议宣言和许多国家首脑的发言着重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不废除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就不能在全世界充分实现和平共处”;“殖民地人民可以正当地使用武力来充分运用他们的自决权和独立权”;与会国要“提供一切道义上、  相似文献   

11.
萨特的自由观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思想界,人们除称萨特的哲学为“存在主义”之外,不少人又称萨特哲学为“自由哲学”,可以说,“自由”是萨特哲学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试就萨特的自由观,作一简略的评介。 要搞清楚萨特自由观的实质与特征,须从了解萨特哲学的出发点开始,这也是把握萨特哲学的全部结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指向东南亚心臟的一把刺刀 1963年9月英帝国主义同美帝国主义合谋拼凑起来的“馬来西亚”,是英美帝国主义鎮压当地人民,威胁邻国安全,制造东南亚紧张局势的工具,是英美帝国主义安置在东南亚心臟的一把刺刀。英美帝国主义在軍事上集結兵力,把“馬來西亚”变成它們侵略东南亚国家的桥头垒。在政治上,它們还硬把“馬来西亚”塞进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为美帝国主义无視亚非国家意見、侵犯它們权利的政策张目。“馬来西亚”积极执行帝国主义所推行的“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殘酷鎮压北加里曼丹的民族独立运动;它还勾結泰国反动政府鎮压两国边境的人民爱国武装。它不仅帮助訓练南越傀儡集团和老撾右派的反动軍队打“丛林战”,而且公然协助美  相似文献   

13.
帝国主义脚下的“地震” 7月14日清晨,人们从无线电广播里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是伊拉克共和国。这是你们的胜利日。这是你们的民族主义的日子。……”广播接着宣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包括最高权力委员会的“告伊拉克人民书,这个文件说:“伊拉克共和国将致力于维护统一的伊拉克的完整,将同阿拉伯各国和穆斯林国家建立兄弟关系,将尊重联合国的各项原则,将尊重符合国家利益的义务和条约,尊重万隆会议的泱议。”这个广播表明,伊拉克爱国军人在人民的支持下发动的一次革命已经成功地推翻了把这个国家导向悲惨境地的暴君和反动政客的统治,开始摆脱帝国主义的桎梏,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东和近东,一般是泛指从巴基斯坦到埃及一线的亚洲国家和个别北非国家。这里是帝国主义——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在争夺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斗争中的主要角逐场所之一。中近东原来是英、法的势力范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势力急剧侵入,它正在毫不留情地把它的盟国(首先是英国)排挤出去。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斗争,给中近东人民带来了新的、更多的危害。帝国主义对这些国家的掠夺和剥削空前加紧了。另外,美英侵略集团还想把中近东作为包围社会主义阵营这一“炼条”中的重要环节,把这些国家作为进攻苏联、中国、东南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军事基地。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战争阴谋,成为中近东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5.
是暂时的政策倾向还是长久的制度转变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强硬势力之“新帝国论”的一次实践。所谓“新帝国论”或“新帝国主义”,是相对于老帝国主义而言的,后者在20世纪初达到鼎盛,表现为西方列强对世界非发达区域的殖民统治和残酷掠夺,以及野蛮的炮舰政策和丛林法则。这种老帝国主义随着二战后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而销声匿迹。目前在美英等国重新抬头的“新帝国论”有许多种版本,代表性的论点大体有三个基点:第一,现在的混乱世界需要一种新型的帝国主义,一种符合人权和现代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的帝国主义政策和做法,靠它…  相似文献   

16.
据说,英国“泰晤士报”有一次把那个地中海东部的小岛“塞浦路斯”称做“受后母虐待的女儿”。这个女儿的生母是希腊。在这个充满了希腊情调的小岛上,人们总爱说:“爱诺西斯”,意思是“回到希腊的怀抱”,不愿再做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这个女儿想念母亲,后母偏偏连表示一下都不许可。今年3月25日,塞浦路斯庆祝希腊独立纪念日,当夜就捕去居民600名之多。事先还把有正义感的正教马卡里奥斯大主教放逐到塞舌耳群岛的马赫岛,引起了人民的愤怒。留在本岛上的另一位安特摩斯主教也是同声抗议,说道: “它剥夺了塞浦路斯人民敬仰自由创造者的权利,也剥夺了他们争取自由的理想的权利。这种理  相似文献   

17.
巴西的老经济学家利马先生读完了胡绳著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的西班牙文译本之后,感叹地对我说:“如果把中国这两个字改成巴西,这本书正好是今日帝国主义与巴西政治的特好写照。”老教授走到世界挂图前指着拉丁美洲最大国家的版图划了一圈说,我们巴西的国土在世界是排行第四:苏联、加拿大、中国、巴西。我们的人口和土地都几乎占了整个拉丁美洲的一半,“但是,这个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几世纪来在外来殖民者奴役下,遭受无穷无尽的掠夺。我们是受痛苦最深的国家之一,我们身上也有两座大山……”老教授指着窗外圣保罗喧闹的都市生活说,“瞧,从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这样繁华的现代化都市到亚马孙河流域印第安人的原始部落,巴西经济的发展是多么不平衡多么复杂。全世界  相似文献   

18.
1:海氏的“自由与能力”注1海耶克说,能引起严重和危险结果的,莫过于把“自由”混淆作“能为所欲为”,“能满足我们欲望的能力”,“可供我们选择的范围”等。这种所谓“自由”常在梦幻出现,梦见自己超乎引力,像鸟般任意飞翔,或任意改变周道环境。以“自由”为“能力”,是比喻的用法,这种用法由来已久,很普遍,但直至较近期才引起混淆,且当刻意地被用作社会主义的论证时才构成危险。“免于障固”意即“全能”;“个体自由”则为社会制度所可保证者。当“能力”混淆作“个体自由”后,一些所谓“自由”即无限制地被用来扼杀个体自…  相似文献   

19.
战争狂人都是道道地地的主观主义者。他们用自己虚构的幻影代替客观的存在,用自已调配的颜色涂扶周围的事物,硬把黑的变成白的,把白的涂成黑的。杜勒斯就是这种人物的一个典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存着、发展着、壮大着。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千古未有的热情和智慧改变着这个国家的古老的自然面貌和他们自己的精神面貌。在杜勒斯之流曾经日夜祈祷着不要让共产党成功的这个国家中,政治、经济、文化正在迅速地向世界高峰挺进,一天就跨过了二十年的时间。也正是在这个长期被西方帝国主义看作贫穷、落后、愚昧的国家中,钢铁成百万吨地增长着,粮食丰产的“卫星”一个接着一个射入太空,工人农民中的诗  相似文献   

20.
尽管英国的財政危机极端严重,英国工党政府仍然决定把从4月1日开始的下一財政年度的直接軍事开支增加一亿二千一百万鎊,創造了战后軍費开支的最高紀录。这表明英帝国主义者仍寄希望于軍事力量,鎮压亚、非人民不断高涨的反帝革命运动,保持他們已經支离破碎的殖民帝国。为了镇压近年来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人民武装斗争,为了镇压北加里曼丹和印度尼西亚人足反对英、美帝国主义制造的“马来西亚”的斗争,英国把它很大一部分武装力量投到这些地方。这就形成了英国的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所谓“苏伊士以东”地区的局面。对这种局面,怎样估针?前途如何?英国应采取什么政策?下面介绍的英国《趣济学家》周刊(今年2月6日出版)的一篇评论,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它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这家英国垄断资产阶极的喉舌,除了用帝国主义的老一套手法对中国进行诬蔑以外,暴露了英国军事上的困难和弱点。文章认为,战线太长,耗费太大,长此以往,英国是吃不消的。因此,尽管英国在目前要硬着头皮顶住,即所谓承担“最大的义务”,但是,大势所趋,英国的武装部队在那里是呆不长的。文章明确指出,“筋疲力尽”的英国只能“把首要的力量放在首要的地位”,就是“把它的主要力量投到欧洲和大西洋共同体中”,而在其他地方,只能“作为大西洋共同体的一个成员”来进行活动。这就是说,要它的西方“盟国”一起来承担苏伊士以东的所谓“义务”。帝国主义终究是帝国主义,总是要千方百针地进行垂死挣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