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报道了曝气生物滤池与高效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中度污染水的处理效果.采用此组合工艺进行了郑州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的2m3/h规模的中试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常熟市被污染的地表水进行了600m3/h规模的工程试验研究.中试研究和工程运行表明,中度污染水通过该处理工艺后,可取得较高的COD、氨氮、悬浮物和浊度处理效率,CODCr去除率20%-60%、氨氮去除率大于95%、悬浮物去除率大于80%,能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补给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运行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等条件的实验,考察生物陶粒滤池在饮用水预处理过程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生物陶粒滤池在常温下对氨氮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维持在90%以上.适宜的滤速为4~6 m/h,相应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 min.  相似文献   

3.
针对福州市某水厂原传统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氨氮,出厂水氨氮不能稳定达标的情况,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处理工艺对水厂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了臭氧投加量、水温、臭氧接触室气水比、活性炭滤池空床停留时间(EBCT)、流向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氨氮浓度为0.6~2.0 mg·L-1的微污染水源水质,最佳的臭氧投加量为2 mg·L-1;且当水温为16~24℃,臭氧接触室气水比为5∶3∶2,EBCT为15 min时,氨氮的去除效果在75%以上;此外,与下向流工艺相比,上向流工艺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去除氨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敏  黎云祥 《甘肃科技》2011,27(6):73-75
以四川省眉山市污水处理厂曝气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进水氨氮平均为45.37mg/L时,平均出水氨氮和去除率分别为10.03mg/L和77.89%,去除效果稳定;水温较高时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氨氮效果较好,低温时其对氨氮去...  相似文献   

5.
由于黄河水受污染严重,而以黄河水为源水的自来水厂,多数目前仍然沿用以除浊为目的的常规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不甚理想。利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预处理、常规处理及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黄河水研究表明,组合工艺各单元都能有效去除TOC, 组合工艺对TOC的总去除率的平均值为42.2%。组合工艺对UV254、藻类、AOC 、 BDOC的去除效果十分理想。虽然原水的致突变性已经较低,组合工艺仍能有效地降低致突变性,其中预处理工艺对降低致突变性的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工程案例与中试,对前置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HUBAF)、中置升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UBACF)、后置降流式生物活性炭滤池(DBACF)3种在自来水常规处理流程的不同位置加入给水生物滤池的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UBAF、UBACF和DBACF均有效地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效率;DBACF氨氮去除量一般不超过1.5 mg/L,在亚热带地区存在出水微型生物泄漏问题;HUBAF氨氮去除率高,但运行管理受到原水高浊度以及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UBACF则兼具了HUBAF与DBACF池的净水优势,更适合新建水厂选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新型预氧化工艺强化常规过滤工艺,并对滤后水的一系列指标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新型预氧化工艺滤后水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含量、有机物的峰面积及种类、有机污染物的总量较常规滤后水分别降低了8.6%、37%、17.8%、13.86%,进一步强化了水质的化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缺氧-好氧MBR组合工艺对高氨氮废水处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优良,系统对浊度、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8%、95.3%、97.2%,在回流比为3的情况下,总氮的去除率可达72.7%.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含高氨氮的上海淀浦河水为水源,对填充有YSI型填料的悬浮床进行挂膜中试的启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33d,氨氮去除率达80%以上,亚硝酸盐浓度没有积累,化学需氧量(CODMn)的去除率达10%左右,表明对于氨氮的去除挂膜已经成功。  相似文献   

10.
模拟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含铊(Tl)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不能将含Tl浓度为0.155~0.555μg/L的原水处理达标。研究高锰酸钾、pH、粉末活性炭等因素单独作用及联合作用的除Tl效果,结果表明:各因素单独作用时,Tl去除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量增加而上升;联合作用时,KMnO4投加1 mg/L,pH调节为8.5,粉末活性炭投加20 mg/L,能将含Tl浓度为0.613μg/L以下的原水处理达标。初步探究了KMnO4的除Tl机理:中碱性条件下,KMnO4不能将Tl+氧化成Tl3+,KMnO4的还原产物新生态二氧化锰能将0.4μg/L的模拟含Tl水样处理至0.003μg/L。生产性试验表明:KMnO4投加0.5 mg/L,pH调节为8与KMnO4投加0.5 mg/L,Cl2投加0.5 mg/L的除Tl效果优于各因素单独作用时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体痕量有机污染物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类,评述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中GC、GC-MS、GC-FTIR等方法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分析方法应用于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除微量有机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筛选、驯化的工程菌,对刚投入使用的新炭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果证明,在相同条件下,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保证在低温低浊期炭滤出水的CODMn小于2.5mg/L。同时,还对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的微观结构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处理工艺对可同化有机碳(AOC) 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水处理工艺出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的测定,分析各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AOC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生物活性滤池能有效去除AOC,并且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都有助于去除AOC,须对不同原水中的有机物成分进行分析,以掌握各工艺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规律。  相似文献   

14.
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灵芝  梁宇 《河南科学》2005,23(1):144-146
用Ames试验和GC/MS分析仪对某市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生物陶粒滤池、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氯化消毒)各单元出水及原水(某江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原水对TA100菌株和TA98菌株均呈阳性(MR.>2)。陶粒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83%,其出水对TA98在5L/皿时MR大于2,对TA98在2.5L/皿时MR大于2。臭氧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53.4%,出水对TA100呈阴性,对TA98呈阳性。加氯后TA100的致突变活性升高32.2%,但出水仍为阴性。因此,该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有机污染物,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为我国大部分水厂改造现有传统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为原水,采用运行水量各为1 m3·h-1的两套中试设备,通过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前预加臭氧氧化和预加氯氧化平行对比试验,测定了CODMn、UV254、TOC三种表示有机物含量的替代参数和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研究了预臭氧化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对预臭氧化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在原水CODMn为5.56~6.50 mg·L-1情况下,预臭氧化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比预氯化工艺提高2.5%,对UV254的去除率比预氯化工艺提高6%;两工艺对TOC的去除率均不高;预臭氧化工艺出水生物稳定性差,AOC明显大于预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概述微塑料进入水环境后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行为(微塑料进入水体后吸附有机污染物,并且会在水环境中释放有机添加剂)及其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生物毒性,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认为还需对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扩展,如加强淡水环境中的研究、建立系统研究体系、注重生物膜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微塑料在生态环境中行为及功能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体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是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概括了水体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将其分为自由溶解态、溶解性有机质结合态和颗粒物结合态,并提出可根据有机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组成以及颗粒物的粒径和组成进一步细分.总结了水体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分析了各种存在形态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陈华仕 《实验室科学》2013,16(4):189-190,193
分析了实验室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源,详细论述了实验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治理对策,对实验室环境保护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POPs的主要特性、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测定及处理处置方法等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自行合成的室温固化的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s),简写为PA)涂膜后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并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SPME-GC)评价其涂层对饮用水中的氯仿的萃取效率,发现萃取50min,萃取效率就可达到50%。说明室温条件下固化的聚丙烯酸酯对水中的有机物氯仿有较佳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