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根据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特点与全过程管理的思想,以辽源市拦河闸水源地作为研究实例,运用SQL Server数据库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前台开发技术,对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进行了数字化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对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水源地区域范围内相关污染源等数据的快速查询,而且可以满足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需求,为管理部门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合理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急预案管理是石油气田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石油气易燃、易爆、引发灾害因素繁多、过程与后果不可控等特点,加大了应急预案的管理难度,因此建设一个有效灵活、操作便利的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是油气田响应突发事件的有效选择.该文在对国内外数字化预案发展、油气田预案管理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数字化预案管理:预案数字化化,数字化多层次综合功能运用、DCS视频监控、DSS消防报警联动显示、GPS车辆调度三系统融合、三维预案演练功能等数字化预案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国高校已建立了应急管理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分散管理与被动刚性、惯性回应等问题。整体性治理和动态能力观为我国高校建构新型的应急治理模式提供全新的研究和实践范式。借鉴整体性动态治理和数字化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式,基于传统高校应急管理的实践,提出高校从“碎片化静态应急管理”向“数字化赋能的整体性应急动态治理”转变的理论框架,实施全网络集成、多主体链接、全周期管理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面分析甘肃省2018-2020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在环境应急演练中的环境应急管理现状,发现甘肃省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突发环境事件演练管理意见建议,为甘肃省各级环境应急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今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曹兴  王金相  刘佳  梁佳 《甘肃科技》2014,30(21):8-9
为全面掌握甘肃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提高环境应急管理能力,防范环境风险,妥善调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开展了全省环境应急管理调研,总结分析了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应急预案数字化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从理论上构建了数字化预案的结构模型、系统功能模型,描述了基于数字化预案的应急系统的决策流程,并探讨了预案库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湖南省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现状,认为尚存在专项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欠缺、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备、储备底数统计不充分、环境应急物资调用机制不完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环境应急物资使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提升湖南省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陆荫 《甘肃科技》2012,28(6):40-41
以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甘肃省环境应急监测为例,就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完善预案等方面的体会进行回顾,思考应急管理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的不足,从环境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监管等几个方面提出笔者的想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曾勇  李虎  吴刚 《甘肃科技》2009,25(7):29-31
提出随着长庆油气田“2009年上产3000万t、2015年上产5000万t”的重大战略,并逐步实施。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精细化及安全生产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提出的“数字化管理要求”模式的推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作为“数字化油田”的主动脉,大容量光缆传输网络为解决油田各地集中办公及生产指挥信息化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油气开采区域大部分地处偏远的沟壑、荒滩,环境比较恶劣,现有的移动、固定通信服务存在盲区,在遇到生产区域的应急消防、突发安全事件方面无法提供信息通道,不能有效开展现场指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化油田的建设。本研究对长庆油气田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特点与应用进行了认真分析,希望对“数字化油田”建设能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取物料泄漏量、消防水量、降雨量、转输水量和其他水量5个指标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池容积计算的水量指标体系和容积计算模型,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池的容积计算更加合理化和具体化,并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设施的日常管理要求和应急运行保障措施。通过案例,实际应用本文应急池建设的计算方法,并针对案例给出应急设施体系建设分析。使应急池既能够有效发挥应急作用,又尽可能节省占地与投资成本,是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保障。  相似文献   

11.
LNG接收站的主要环境风险为介质污染,通过构建LNG接收站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从规划建设、周边环境、功能分区、运营管理、应急处置等5个维度筛选23项指标因素,运用G1模型为各项指标赋权,建立LNG接收站环境风险综合指数计算模型和评估准则。以广东省某LNG接收站为例,评估结果表明总体环境风险为一般等级,LNG储罐区环境风险达到较大等级,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LNG接收站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及其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环境经营形成、环境经营必要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实施环境经营要保证环境要素优先,实行环境会计评价,展开PDCA循环等技巧进行论述;提出了以环境ISO、清洁生产和环境会计三位一体的环境经营推进模型;并对环境经营的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环境事故应急处置系统的一般特点、处置工作内容与功能需求及信息需求,探讨了GIS技术应用于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功能;指出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GIS还应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S(Remote Sensing)以及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有机集成,使环境事故应急处置系统进一步走向多维性、实时性、动态性,更好地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更高层次的决策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发达国家已将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管理的范畴,我国目前也将其作为可能发生事故危险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化工行业,潜在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后果以及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后的应急预案均应在环境评价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5.
刘静西  邓超冰  刘幽燕  陈洋  潘圣 《广西科学》2015,22(3):288-293,307
【目的】我国水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构建直观、有效的海湾风险源识别方法以积极应对污染事件非常重要。【方法】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分析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方法,从风险源特征、环境风险源受体、风险源应急响应能力等方面,构建海湾风险源识别指标体系,将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海湾风险源评价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海湾风险源识别评价。【结果】该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方式量化各项指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环境风险源各因素造成的影响,可应用在海湾地区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评价。【结论】该方法可直观地在GIS系统标注环境风险源等级,为日常风险源管理、应急监测等提供可视化应急指挥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开展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结合当前应急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乌鲁木齐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优化建设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矿业开发给贵州省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山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回顾近年来贵州省矿山环境问题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矿山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矿山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管理理念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车站环境构成及其对乘客疏散行为作用的分析,提出以设施或设备为目标点的吸引势能场和以事件或障碍物为核心的排斥势能场计算模型,并设计基于最短距离的势能场迭代生成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势能场模型和改进社会力模型的融合方法,建立突发事件下地铁车站应急疏散动态仿真模型。最后,利用Unity平台和C#编程开发技术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初步实验验证与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跨界突发性事故防范与应急需要,以C/S结构为主体架构,基于组件式GIS平台ArcGIS Engine、.NET、Oracle、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开发了突发性大气污染防范与应急系统.设计并开发了6大功能模块:基础空间信息模块、跨界环境专题信息模块、环境风险源申报模块、跨界污染风险评价与制图模块、跨界污染监控与预警模块、污染应急与指挥模块,实现了数据浏览、环境风险源申报、跨界风险评价、跨界污染预警与通信、污染应急辅助决策等功能.系统填补了我国在突发性跨界大气事故研究方面的空白,对完善我国突发性污染事件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增加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