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波  竺利波 《广西科学》2018,25(1):1-9,14
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慢,海洋教育也处在起步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广西科学院属的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这3个单位在广西科学院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领域和方向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在推动广西重大领域海洋应用基础研究和海洋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广西社会经济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回顾了广西这40年来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并结合目前广西海洋科研及海洋教育力量薄弱、科技后备人才匮乏和科研人员偏少的现状,为"十三五"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西沿海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广西沿海港口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广西沿海港口货物运输价格过高,车皮调度紧张,货物疏通不畅,货物运输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港口间未能形成特色和分工,存在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内部竞争等现象;港口的建设相对滞后,码头泊位小,吞吐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港口的投资环境还不完善,存在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口岸通关速度慢等问题.建议采取重新整合广西沿海港口资源,合理规划港口布局,与区域外港口联盟,实施"大通关"策略,加快广西铁路建设,合理防治和处理环境污染物等措施来促进港口和谐发展,实现港口资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陆海生 《广西科学》2014,21(2):169-172,178
【目的】为加快广西海洋科技的技术创新,研究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为广西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广西海洋产业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和海洋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广西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海洋产业的科技需求。【结果】广西海洋产业要加强海洋科技基础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海洋基础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加强海洋产业技术的引进和国际科技合作、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结论】广西在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海洋经济背景下,沿海港口作为国内外贸易的物流平台,内陆港作为沿海港口拓展经济腹地和增加货源的有效途径,二者密切合作,对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港口建设,增强海港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及实现海洋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宁波港是浙江省龙头港口,宁波港和内陆联动发展,有利于打造国际强港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不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领域,提出新的课题。广西海洋经济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潜在的资源。分析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高校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水平,利用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做好多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关注了河北省依托港口发展海洋经济的现状,分析了其瓶颈制约因素,提出了河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厦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海洋产业。随着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船舶趋于大型化、高速化,船舶交通密度,危险货物装量不断增加,造成海上交通事故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海洋环境。因此在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应建设现代化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提高港口现代化管理水平,从而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港口营运效率,减少船舶交通事故及保护水域环境。  相似文献   

8.
深入分析福建省海洋运输学科发展现状及海洋运输需求,预测海洋运输发展趋势,阐述了福建省海洋运输学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如下发展对策:政府扶持,给福建航运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项目带发展,走合作、规模发展的道路;做大海西三大港口,促进海运规模发展;进一步拓展闽台“三通”先试功能;优化港口陆路集疏运体系,建设内陆“无水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庄军莲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7(2):152-155,158
分析广西涉海工程项目建设现状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出海洋环境保护建议,为广西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滩涂地貌及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  殷勇 《河南科学》2010,28(11):1482-1490
阐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地貌特点以及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途径.根据连云港、盐城、南通各分区资源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连云港应以港口开发和盐业—海洋化工为主,滨海旅游为特色,滩涂养殖为辅;盐城应以滩涂农业为主,自然保护区为特色,逐步开发港口和临港工业;南通应以港口资源开发和滩涂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1.
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宪云  陆海生  陈波 《广西科学》2014,21(5):555-560
近年来,由于广西海岸带开发速度加快,港口物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镍铁合金材料、制浆造纸产业迅速向沿海地区集聚,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通过各种通道入海,使得局部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本文在分析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影响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防治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的5点对策,以期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海岸带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加,广西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土地需求量急剧增加。围填海是缓解沿海省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方式;围填海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海洋环境、生态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分析广西沿海1949年至今大规模围填海进程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海洋生态环境、自然海岸线、滨海湿地和海洋生物资源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大规模围填海对广西近海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出初步的管理方法和对策,为广西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和围填海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广西铁山港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对海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基于广西铁山港湾海域1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研究该海域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d、Cr、Hg和As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铁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Zn、Cu、Cd、Cr、Hg和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7,37.0,10.4,0.07,25.7,0.042和9.42 mg·kg-1,重金属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除Cu外,重金属分布情况相似,其含量总体表现为港湾内高于港湾外。与其他区域相比,铁山港海域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广西北部湾其他港口区域,处于较低水平。铁山港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依次为Cu>As>Zn>Pb>Hg>Cd>Cr,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较低;生态危害影响依次为Hg>Cd>As>Cu>Pb>Cr>Zn,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的范畴,反映了研究海域优良的底质生态环境,但受人类活动影响,港湾内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指数较高,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4.
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千年生态评估项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构建了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系.以2010年为评价基准年,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评估方法,对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10个核心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1)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5228×1010元/a,相当于2010年广西全区GDP的6.82%,其中调节服务价值最大,占60.87%,其次为文化服务,占27.74%;(2)供给服务价值较小,占11.38%;(3)各亚类服务价值的排序为:气体调节>食品供给>气候调节>污染物处理>旅游娱乐>基因资源供给>干扰调节>科研文化>生物控制>原材料供给;(4)广西近海生态资源开发水平较低,但潜力巨大,同时要注重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1949~2010年发生在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在影响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直接危及到国家财产、沿海人民生命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赤潮灾害和海水入侵灾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引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的致灾程度加剧,海岸侵蚀、岸线变迁、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加重;人类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使潮滩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危害加重、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应采取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提高海岸自然抗灾能力,将灾害损失及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张云兰 《广西科学》2022,29(1):34-44
动态评价广西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为系统优化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构建包括能值密度、能值货币比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海洋绿色GDP、海洋绿色GDP占比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入研究2006-2020年广西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对广西海洋绿色GDP及海洋绿色GDP占比进行核算。研究发现,广西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大,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比90%以上。2006-2020年系统总能值增加22.65%,其中可更新资源能值增加20.07%,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增加3.45倍,废弃物能值增加5.13倍;随着海洋资源不断开发,能值密度提高22.45%,能值货币比率减少77.67%,能值产出率在0.45-0.60波动,海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涉海人员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压力较小,但由于海洋经济粗放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负载率增加2.70倍,能值生态承载力降低1.87%;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为39.99,总体上下降73.91%,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海洋优势和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由于不可更新资源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增加,海洋绿色GDP占比下降2.09个百分点。因此,为了促进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现代海洋科技水平;发展向海经济,推进现代海洋强区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现代海洋保护意识;坚持陆海统筹,共建现代海洋治理格局;注重监测评估,建立现代海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海洋环境是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限制因素。由于广西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海洋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开展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研究,以揭示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前景。【方法】分析近十年来广西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演变状况,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和协调度数学方法,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上呈现正"N"型关系,其中生活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分别呈倒"U"型与正"N"型关系;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别呈倒"N"型、正"N"型和倒"U"型。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海洋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不协调,仅北海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高,协调系数为-0.036 8。【结论】广西沿海地区整体上仍处于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不协调发展阶段,急需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改善产业结构设置与布局,并加大环境治理与监管力度,以促进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评价方法,以期反映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水平的客观情况,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为该海域的环境生态研究以及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广西北部湾海域2010年6月和2010年9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等级处于轻中污染至无污染之间,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轻污染,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至轻污染或无污染。【结论】水质化学评价与水质生物学评价在海域污染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其评价标准仍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在实际评价中不能单从指数结果就轻易下定论,应结合理化监测结果,才能得到实际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