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馆展示是一项"科学信息传播"活动,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在功能方面进行优化创新,以科学概念和思想为主要内容,通过科学智能化的设计,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体验。对此,该文针对科技馆智能化展厅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分析,主要包括多媒体展示系统、环保展厅创新产品展示系统、智能科技展示空间设计系统,分别对3个系统的功能与实现方法加以阐述,力求通过该文研究,使科技馆展厅管理系统更加智能,管理水平与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邹新伟 《科技资讯》2014,12(20):237-238
科技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学校教育相衔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技馆应该:展品设计,应尽可能体现探究式的学习理念;科技馆应增加关于创新方法和创新精神的展示;科技馆应开设科学开放性实验室等创新实践场所;开展定期的创新教育活动.科技馆通过这些“套餐”式科普教育活动,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广东科学中心通过开展针对青少年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展翅计划”等活动,争取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3.
王琴 《科技资讯》2011,(3):232-232
当前,科技馆发挥着科学教育的功能,它通过贴近社会生活的展品展示,反映社会科技热点问题,实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我国科技馆在展示理念、场馆设计、展品布局、服务意识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上海世博会有利于更新和改造了科技馆展品、扩大了公众对科技馆的认知、为新兴科技馆的发展奠定基础等,促进我国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不断发展丰富了科技馆展品的展示手段,用互动体验的方式来展示科学原理、传播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已成为现代科技馆展品设计发展的趋势,也是科技馆展品求新、求变的必然结果。良好的互动体验能激发参观者的兴趣,是设计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针对互动体验设计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互动体验展示设计的研究还很少,在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互动体验的内涵与形式,着重探讨互动体验展品在科技馆展示中的技术运用、发展互动体验展品的必要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互动体验展品在开发中的原则及步聚。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的展品改造是长期的,关系到科技馆的生命。任何一座科技馆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都要通过展品的改造更新来促进它的发展。不同的理念必然带来不同的改造结果,即使是个别展品的更换也会因理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科技馆的展品改造中,必须坚持创新的理念才能进行成功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任超 《科技馆》2007,(4):23-26
现代科技馆在展览形式上越来越倾向于鼓励观众亲身体验参与,倡导体验科学。满怀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观众到科技馆就是想通过动手操作,与展品互动来体验科学,进而在互动中学习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即使科技馆的每件展品外观设计得都很美很有艺术性,如果展品存在故障、不能实现互动,就会让观众对科技馆产生不好的印象。观众在科技馆参观中造成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馆展品的完好率不高。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印发的《四川科技馆展品设置方案》吸取了许多兄弟省市科技馆的经验,已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一方案在“创新”方面尚需集思广益。科技馆的展品从内容看,大多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它们的应用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科学、技术、社会”(STS)三是不可分割的,理应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从多学科的视角,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科学学、技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对“四川科技馆展品设置方案”提出一个“创新建议”,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省科技馆于2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同时,该馆引进了美国旧金山自然科学探索馆精心设计的64件展品。 走进展厅,展品琳琅满目,采取独特的“直接动手,亲自体验”的参观模式,观众可以动手触摸,亲自参与。如反引力镜,你站在镜框的一侧,鼻子对准红线将右手右脚手抬起,你的朋友在镜中就看到你像鸟儿那样轻轻地飞起来了。走到海市蜃楼展台,从一个窗口看进去里面有支弹簧,用手去摸,却什么也没有。这些奇妙的现象,在每个展品的说明书里会告诉你工作原理,说明科学道理。 馆内的展品生动形象地向观众  相似文献   

9.
一、科技馆营销的现状 (一)人们对科技馆市场营销有了初步的认识 科技馆在中国诞生后没离开过国家财政的支持,科技馆市场营销的意识一直不强。随着这些年科技馆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展示主题内容的重叠加剧,一地多馆现象的出现,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在政府经费投入不能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时,许多科技馆的领导者开始研究“市场营销”、“生产面向消费”、“以消费者为中心,满足消费者需要”等问题,江苏科技馆不但建立了常规的外联部,还根据细分市场的需要设置了面对学生课余培训的培训部、科技展品营销的开发部等等,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市场营销组织,因此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吉林省科技馆常设展览中创新设计的实践,对展品的内容规划、展示手段及图文板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科普教育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重要阵地的科技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科技馆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存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的诸多问题,现就如何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现代科技馆应当注重管理创新、展品创新、服务方法创新、功能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科技馆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世纪之交,我国科技馆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展品是科技馆的核心和灵魂,本文试从展品的定位、展项的设置和国内外科技博物馆展项的现状及创新作一些探讨。一、展品的定位与展项的设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建设标准》中指出,科技馆的展品包括收藏品、立体展品和图画图表。而这三类展品齐全的科技博物馆以欧美发达国家居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有百年历史的德意志博物馆。比如在它的汽车展厅中,陈列着各个时期的汽车,配以大量的图片,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工…  相似文献   

13.
洪唯佳 《科技馆》2005,(4):9-10
办好科技馆,设计出好的展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设计好的展品,使展品真正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艺术性是件不容易的事。为了给新馆的基础学科展品设计做些准备,2005年8月,中国科技馆在展厅就基础学科展区的展品设置、观众自身的情况和他们对展品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查。与100名观众面对面的交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进一步搞好展品设计工作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改扩建后的武汉科技馆,无论是展品质量还是展厅环境,比旧馆都有很大提高。她已经成为旧馆改造的成功案例,获得了全国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有了如此优越的条件,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馆展教功能?笔者在此提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杨科 《科技咨询导报》2013,(20):204-204
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加快,而科技馆作为我国科普教育的重要环节,对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技馆的发展。目前,我国科技馆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如:管理的创新,功能的创新,展品的创新和服务方法的创新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理念是创造的基石,理念决定了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理念体现了科技馆建设者所要向公众传达的科学思想、科学内容和科学精神.目前国内科技馆普遍存在着以“物”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导致展品雷同、众馆一面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普展教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该文通过对科技馆建设模式及理念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科技馆建设理念存在的问题,提出科技馆建设要善于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新理念,做好前期的基础调研和策划工作,科学定位,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建设理念、自下而上的展览模式、课题中心模式等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科技馆的发展方向、科技馆建设中展示设计的各阶段工作内容。文章指出,科技馆的展示设计主要包括展示主题与内容、展项与展品、展示空间等方面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设计,整体设计分为方案设计、概念设计、深化设计和施工设计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崔希栋 《科技馆》2006,(4):17-20
科技馆展品内容庞杂、形式纷繁,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所有行业领域,既有对诸多精华因素的传承,又有自身独特的创新,只有通过科学的归类,才能精确分析科技馆展品的不同教育形式和特点,进而指导科技馆展品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科学—人文教育是科学教育的时代趋向。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除了发挥科学教育的功能,还应挖掘其人文教育功能。该文以科普展品与哲学、历史、艺术的融合为范例,分析展品内在的人文资源,以资设计者、展陈方和参观方思考借鉴,从而更好地发挥科普展品的全面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恒 《科技馆》2004,(2):10-14
科技馆到底展出了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应该提出的问题,科技馆不展出展品还能展出什么呢?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丹尼洛夫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应使展览能反映‘概念’,而不仅仅是‘物’。”这里的‘物’主要是指展品。科技馆的建立爆发了一场展品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