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几个星期以前,当人们对墨西哥城那次造成五千多人死亡的地震报道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北京国家地震局的丁国钰教授承认自己是一个多虑的人.这个局和它的分析预报中心似乎要人们相信,在中国,大地震的发生存在着静止与震动(十至十二年间隔)的交替周期,而一个新的活动周期大约就要开始.  相似文献   

2.
正人人都有思想活动,但很少有人会去想思想究竟为何物。让我们哲学家一起探索大脑创造的永不停息的、奇异的、难以捉摸的思想意识活动。人类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存在。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思想的存在,生命会是什么样子。在我们清醒时的每时每刻,思想活动一刻也不会停止,无论是深刻的见解,还是平庸的想法,无论是有趣的主意,还是怪异的念头,无可否认的是,它们都很自然地出现在我们的大脑里。我们也许  相似文献   

3.
雪野寻虫记     
正冰天雪地的严冬,在人们的常识中,是昆虫活动的禁区。滴水成冰的季节,我也觉得作为变温动物的昆虫,应该早已经冻僵,不可能在外面活动。然而,在2018年春节前都江堰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次考察,彻底颠覆了我的认识,我目睹了茫茫雪野里那些生机勃勃的精灵……装着防滑链的越野车在林海雪原中缓慢地前行,熟悉路况的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条冰雪覆盖的盘山公路上,只要车速超过10  相似文献   

4.
灯渐暗,光与影、声与色,放映机滋滋响着。对生活于俗世的人们,电影院也许正是一座尘世的天堂,是每个人的心灵栖息地。光影流转间,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领略未曾见过的风景,在别人的故事里经历悲欢离合,在别人的故事里扮演自己。那些纯真的过往,那些快乐的笑单纯的泪,那些美丽而温情的瞬间,都属于天堂电影院。那些经典的画面、打动人心的情节都化为年代的烙印就这样停留在人们的心中,永不褪去。  相似文献   

5.
<正>人的大脑到底有多强大?大脑里究竟蕴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恐怕是人类一直都想弄清楚的问题。事实上,人类对于这些问题探究得并不深入。最近一档名为《最强大脑》的电视节目,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又让人们对人脑的潜力有了形象的认识。不过,娱乐归娱乐,有关于电视节目中的一些科学认知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后天训练或许可以造就"最强大脑"。在节目中,我们可能被那些选手的"天才"表现所震撼,惊叹于他们脑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当承认中国科学院在科学名词方面是做了不少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科学名词,特别是化学名词的统一确也不是简单的事。可是就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来,我们是迫切地需要有  相似文献   

7.
正在现代社会里,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人们都很忙。大多数受访者都承认,他们几乎要被工作淹没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忙碌源于时间和社会压力在一项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调查研究中,许多人拒绝参与该项调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太忙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当你感觉很忙时,那是因为你做了更多的事情。但是,这样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近几十年里,欧洲和北美等地人们的工作总时间并没有增加,无论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现代父母也感觉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那些最熟悉、最直接的也往往是最深奥最容易被忽视的。在几十万年的发展、进化过程中,大脑的不断发达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大脑的奥妙也就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了,岂不知我们的一双手也是同样奥妙无穷的器官,而且它还是大脑创造性思维的实践工具,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是通过手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星爷的《西游·降魔篇》几乎颠覆了我们关于《西游记》所有的记忆,不过,看着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之路,才发现吴承恩老爷子设计的那些传奇里,其实有些东西还是连星爷这么大胆的家伙也不敢乱动的,比如那根让我们从小羡慕至今的降魔利器!  相似文献   

10.
多层前向网络拓扑结构学习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热潮的再度兴起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SO年代以来,以符号机制(Spoblim)为代表的经典人工智能形式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SO年代,当人们对过去30年的成就与问题进行反思时,却不得不承认,智能系统如何从环境中自主学习的问题事实上并未很好的解决。从逻辑上讲,以演绎逻辑为基础的算法体系可以发现新的定理,却无法发现新的定律。也就是说,基于符号推理的经典人工智能形式体系在机器定理证明方面的成功和在规则提取方面的失败同属必然。从培根时代开始,那些热衷于研究知识发现内在逻辑的人们就已经隐约地意识到,归…  相似文献   

11.
体内时钟     
“春眠不觉晓”的季节早已过去,但早晨还是睡不醒。特别是前几天夜里,由于写稿而睡得较迟的时候,人打寒战,眼睛就不容易睁开。闹钟的铃声响了,我不得不慢吞吞起床,但头脑还在睡眠之中。生物有体内时钟,以大致一天为周期而划分节律的则称为时辰节律(或称循环节律),但在文明社会中,人们要适应各种外界刺激而生活着,在这种环境中令人忧虑的是生物严重失去固有的机能,体内时钟也会走时不准吗?为此,本文试题体内时钟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7,22(10):431-431
密近双星轨道周期的变率,是研究这类恒星性质的重要参量,周期变率的符号及大小与双星的结构及演化阶段有密切关系,例如,狐狸座BW,因有明显周期增长,引起人们的关注.最近,我们通过观测分析发现,仙女座BX也具有周期稳定变长的性质,而且变率相当大,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双星.  相似文献   

13.
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从蛇、蜜蜂到信鸽都有着一种“识家的本能”。贝克认为我们人类也有这种识别方向的自然意识,它正象我们的视觉、嗅觉、听觉一样是确实存在的,不论其如何微妙,如何为人们所忽视。他确信这是一种对磁性的感觉,因为他曾试验过让那些曾表现出敏锐方向感的学生戴上装有磁铁的头盔,于是他们完全迷失了方向。研究人员早就形象地将一些具有准确识家本能的生物描述为大脑里装有指向的罗盘。科学家已经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人类的饮食世界里,讲究个五味俱全。中国人对味道更是有执着的追求,于是才有了今天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中餐系统。如果有一天,我们喝酸辣汤不酸,吃沙琪玛不甜,吃糖醋里脊只有油腻的滋味,喝白水反而有点甜甜的感觉,你会不会进入癫狂状态呢?倘若真的如此,那八成你是中了植物的大招。其实,菜还是那些菜,只是我们的舌头被植物的小花招给蒙蔽了。  相似文献   

15.
心灵缺陷     
认识能力的缺陷要么是心灵软弱,要么是心灵病态。就认识能力而言,灵魂的疾病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忧郁症(疑病),一是精神失常(躁狂症)。前一种病人似乎意识到,他的思想活动进行得不正常是因为他的理性不具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自己去调节思路。在他心里一会儿是高兴,一会儿是忧伤,脾气的变幻就像他不得不忍受的天气一样。后一种疾病是思想的一种任意活动,它有自己的(主观的)规则,但这个规则却与那些和经验法则相符合的(客观的)规则背道而驰。头脑简单的人、不聪明的人、笨伯、愚妄之徒、傻瓜和呆子,他们不仅在程度上,而且在心灵紊乱的质上也…  相似文献   

16.
“我不理解你怎么能在数学中进行研究?我认为这里面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已知的。”我时常听到这种问题,它不仅出自那些并不搞数学的人们,也出自那些在大学读了五学期数学后的工科学生。我们似乎已相当有效地使其他人对我们正在作的事情和我们取得了多少进步感到神秘。为了对每个有足够兴趣提出这种问题的人进行解释,我考虑了下面的图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日益萎缩,人类生活的城市正渐渐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群的家园,一些适应了城市环境的动物们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建立起了它们的小生境。不仅仅是那些定期迁移的鸟类会一年一度地来造访我们,也不仅仅是一些偶然的野生动物访客,如成群结队出现的猴子之类,现在有许多种类的动物都选择城市作为它们的永久居住地。在高高的建筑物上,在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上,在垃圾堆旁和下水道里,野生动物以隐秘但又顽强的方式生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某地发生凶杀案后,法医和警察立即奔赴现场。现实之中也是如此,法医会对案发现场进行各种证据的收集,尤其是那些我们平常人可能会忽略掉的细微证据,这被称为“痕迹证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蛛丝马迹。无论是“蛛丝”还是“马迹”,我们用肉眼仔细去寻找都能够找得着的。然而,有一些痕迹是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比如说细菌。  相似文献   

19.
成都公交灾难事件,给公众带来了悲痛和震惊。在那些现场的照片里,我们看到了人们的无助和惊慌。几家门户网站都用"哭声一片"和"30m长带血脚印"等我们不愿看到的黑色词语来描述现场的惨  相似文献   

20.
正确的思维和不正确的思维假如我们观察人们的所作所为,无论他们是团体还是个人,也无论他们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我们会发现,人们常由于不能正确思维而产生一些本是可以避免的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只谈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