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交替传译要求译员在讲话人的讲话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译语表达,这也就对译员的听力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传译员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和有效激活头脑中的语言、内容和结构三方面的图示,对所听到的原语信息进行预测、剪辑和推理,为目的语的表达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从文本中准确地预测语调短语是提高合成语音自然度的关键之一。已有的语调短语预测方法多从词法或浅层句法信息入手,然而自然语流中语调短语的划分不仅与语法结构相关,也受其长度分布规律的约束。该文详细地比较了基于规则和基于概率、嵌入式和后接式、全局最优和局部最优等多种语调短语长度约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口语中语调短语的规划是一种短时的局部规划,并且对短语长度独立建模的效果优于将短语长度信息直接加入统计分类模型的特征集。  相似文献   

3.
记忆不仅在口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笔译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忆是笔译译员使用译入语进行笔译表达的基础。在笔译过程中,笔译译员与口译译员一样是将记忆中的内容用译入语表述出来。为了突出口译中记忆的特殊性,研究者们将口译记忆定义为口译工作记忆;同样,为了突出笔译中记忆的重要性,笔译中的记忆则可以定义为笔译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4.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手段的研究,对汉英会议口译中译员如何实现信息高效率有逻辑的表达具有指导性作用。选择多个会议汉语讲话者的原文和译者的英文译文进行语篇分析,对比汉英在内、外指称,人称指称、指示指称等指称手段上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英文的上述指称手段来以实现汉英口译信息转换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5.
每个语篇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广告语篇也不例外。信息结构独有的特点包括已知信息的省略、新信息的凸显,语篇中的语调重音以及主位结构的运用等,这些特点使广告语篇信息高度浓缩,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视觉效果,达到最大的劝说功能和宣传功效。  相似文献   

6.
口译笔记是有效口译活动的关键,它是为了弥补译员短期记忆能力的不足,帮助译员利用笔记来加深对源语信息要点和逻辑结构的提取。口译笔记技能和任何其它技能一样,要遵循技能习得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把口译笔记技能看作是程序性知识,它是经过大量的陈述性知识的积累和练习,最终变为一种熟练的技能。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口译笔记的认知特点和作用,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译笔记的策略训练。  相似文献   

7.
语调的基本单位是句调。由句子组成的句群是语篇中的一个语义群板块。在句群语流中,句调的组合是有一定规律的,往往具有抑扬节奏周期。具有抑扬节奏规律的句群叫语调群。普通话语调群组合的类型有对立型抑扬规律、往复型抑扬规律和回环型抑扬规律三种。语调群的组合是有层次的,和作品的语义层次、停连层次是相同的。所以说,在普通话节奏规律中,语义、停连是基础,语调是大局。朗读时首先要确定作品的感情基调,再找出停连层次,把握语调群的节奏规律,就能达到声情合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译员在建构目的语语篇方面有按照译入语规范建构目的语语篇的自由权力,但是有时也会有制约的因素,所以致使有的目的语语篇不甚合乎译入语规范,这往往是由意识形态、源语话语模式、文化倾向性造成的。这就要求培养译员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加强学生双语能力、拓宽双文化视野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特有的翻译思维模式和增强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捕捉源语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细微差别和各种文化倾向性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对比尤其是语音的对比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武汉方言语音语调和英语语音语调从音段和超音段两个层次进行对比,探讨两种语言语音语调的共性和个性,以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有目的地提高本地学生语音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文试图探讨语调在语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语用效果。交际中语用者传递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语调来实现的。Halliday认为语调可以实现交际者的情感功能和交际过程中的人际功能。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调也属于明示信号,能够帮助听话者进行假设推理,Vershueren认为语调有约定俗成的意义体系,也有临时语境激发的语调异常以传递额外信息,称为语境语调。论文试图解决:①规约语调的语用效果;非规约语调的语用意义;②语境语调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浮躁风气与"浅阅读"方式盛行的声讯时代,传统英语精读的课程价值被严重低估。其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讲解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结构,学生精读意识匮乏,操练与精读授课内容脱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信息的积淀,利用声讯资源强化阅读输入的效果,通过多种输入途径的结合,改善传统、单一的精读教学模式,进而培养他们的精读意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形式语义的Web服务交互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的W eb服务缺少明显的语义,W eb服务之间不能很好地理解其相互传递的消息,因而不能实行W eb服务的发现、调用和组合自动化。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形式语义的W eb服务交互模型。该方法通过定义W eb服务接口描述的词汇集以及词汇集之间映射规则,实现了开放和分布式环境下的W eb服务的语义交互。与已有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考虑了分布式本体的解释及可满足性问题,可自动根据W eb服务接口的描述因子进行分布式本体推理,解决了开放和分布式环境下W eb服务的语义交互问题。  相似文献   

13.
Kentsis A 《Nature》2006,441(7092):E5; discussion E5-E5; discussion E6
A stochastic queue model of human behaviour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iming of tasks, as studied in a sample of e-mail messages at a university and in the written correspondence of Albert Einstein, may not be as simple as it seems. Although this model reproduces the apparently non-Poisson distribution of correspondence delays, its interpretation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suggested by Barabási, who claims that humans execute their tasks based on some perceived priority, setting up queues that generate very uneven waiting-time distributions for different tasks. Such an explanation is intuitively appeal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queue metaphor, but does not exclude other mechanisms. By attributing delays in the correspondence to task priorities, this explanation ignores two important classes of mechanism tha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apparent distributions of task timings: the semantic content of an individual's correspondence and the social context in which this correspondence occurs.  相似文献   

14.
CAN与TTCAN通信延迟时间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优化设计采用CAN、TTCAN通信协议的通信系统的应用层,需建立CAN、TTCAN中各消息帧的通信延迟时间的数学模型,分析消息帧的延迟时间。利用该文搭建的通信系统仿真与开发试验平台,对不同网络负载下的通信延迟时间进行试验,验证了延迟时间的数学模型,并比较了多种因素对CAN、TTCAN通信实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较高时,消息帧的优先级对消息帧的延迟时间影响较大。此时若采用CAN协议,低优先级的消息帧延迟时间很大;若采用TTCAN协议,周期型消息的延迟时间基本不变,事件型消息帧的延迟时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The network delay of the periodic messages transmission in the network control system (NCS) based on 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 (EPA) is analyzed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delay of EPA periodic messages transmission in a subnet is studi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gularity and EPA deterministic scheduling mechanism. On this basis, the queuing delay at communica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entity (EPACSME) t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etwork delay is analyzed, during which the formulas for the queuing delay of periodic messages and other real time parameters are proposed. Furthermore, an experiment is developed to test each component of network delay of periodic messages transmission in a EPA subne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delay during which the periodic messages wait for the periodic messages transmission time slice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s considerable network delay, and improvement method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针对垃圾信息过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垃圾信息过滤方法. 利用文本分类和信息检索领域所常用的性能评价指标,建立了垃圾信息过滤的评价体系,针对仿真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利用所建立的垃圾信息过滤评价体系对实验数据评价结果,选取了适合的核函数及其参数,构建了SVM分类器,同时也通过仿真实验和评价体系对SVM分类器和传统贝叶斯分类器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结果表明,基于SVM算法的分类器提高了信息过滤的准确性,同时也验证了SVM算法在垃圾信息过滤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采用社区划分策略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在消息传输过程中存在冗余转发的问题,设计节点通信监听机制,构建了新的消息传输策略,以高效感知邻居节点社区属性信息;并充分考虑携带移动设备的人的移动轨迹特点,设计了社区移动模型;嵌入时间片轮回机制,对网络节点进行动态划分社区;最终提出了基于节点通信监听机制的高效感知消息分发机会网络路由算法。在社区内转发消息时,选取与目的节点通信范围重叠区域内的邻居节点作为下一跳,若不存在这样的节点则将消息转发给与目的节点相遇概率较大的邻居节点或目的节点;在社区间转发消息时,算法选取与目的社区通信概率较大的中继社区节点转发消息,通过充分利用通信重叠区域内的节点转发消息,优化转发节点判定机制,重设消息传输条件,降低消息转发次数,从而提高消息传输成功率,降低传输时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与当前机会路由算法相比,新算法的传输成功率以及转发效率更高、平均端到端时延与平均存储时间更低。  相似文献   

18.
校园网出口流量存在大量的特殊报文(长度为40字节且标识字段值为0的口报文),本文运用信息论中熵的概念来定义随机测度,研究特殊报文对标识字段比特随机测度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特殊报文另行处理,则比特随机测度值不仅有明显提高而且变化幅度更小。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在UNIX环境下基于SYSTEM V IPC的消息中间件模型。模型引入了邮箱的概念并通过MyQ对进行消息传递的每个进程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邮箱号,进程从自己的邮箱中接收消息以及发送消息到目标进程的邮箱。具体实现是MyQ通过共享内存传递消息内容,为每个进程创建一个消息队列用于接收通知消息,并由信号灯进行并发访问控制。这样可以提高消息传递效率以及有效解决大数据量传递情况下消息队列堵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可用的U PnP服务发现算法在普适计算环境中存在大量服务时响应消息严重丢失的问题,通过仿真试验分析认为原因在于根设备瞬间发送响应消息和相互独立地随机选择发送延时而产生的响应消息拥塞。进一步地给出了U PnP改进算法,采用根设备断续发送响应消息或(和)综合考虑整个U PnP网络来选择发送延时以减少响应消息拥塞的发生。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可以明显地降低响应消息的丢失率。同时,改进算法还可以减少控制点对响应消息缓冲区大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