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环境脆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确定氢原子在Fe3Al和FeAl中占据间隙位置,然后根据计算的溶氢Fe3Al和FeAl的价电子结构和键能,研究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环境脆性,分析得出,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中溶氢后原子状态发生变化,更多的晶格电子为了与氢原子成键转化为共价电子。使晶体内局域金属性下降,同时,由于氢原子参与成键,晶体内形成具有明显各向异性的键络,更易于解理,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Fe3Al和FeAl的环境脆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特殊设计的恒位移装置,可以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腐蚀前后裂尖前方位错组态的变化以及应力腐蚀裂纹的形核过程,结果表明,黄铜在水中以及Ti-24Al-11Nb在甲醇中SCC时,在裂纹形核前腐蚀过程能促进位错从裂尖发出,增殖和运动,并形成无位错区,随着腐蚀促进位错从裂尖发出,增殖和运动,并形成无位错区,随着腐蚀促进位错发射和运动的进行,弹性DFZ不均匀减薄,当某处的应力达到原子键合力时,纳米级的  相似文献   

3.
使用单边缺口拉伸试样在恒载荷下动态充氢, 对PZT-5铁电(压电)陶瓷的氢致滞后断裂(HIC)的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极化方向平行裂纹面和垂直裂纹面的试样均能发生氢致滞后断裂, 但氢致滞后断裂门槛应力强度因子KIH却显示各向异性, 即极化方向平行于裂纹面的门槛值大于垂直面的门槛值. 但是, 对断裂韧性KIC归一化后就不再显示各向异性, 即 因此, 氢致滞后断裂的各向异性与断裂韧性一样, 归因于应力诱发90°畴变的各向异性. , , 和均随氢浓度的对数lnC0升高而线性下降, 例如= 0.4-0.155 lnC0.  相似文献   

4.
氢和氢致马氏体导致不锈钢氢脆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子氢和氢致马氏体在奥氏体不锈钢氢脆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当氢浓度C 0大于临界值(30×10-6)后就会出现氢致马氏体(e +), 它随C0升高而升高, 即M(e + ) = 62 - 82.5exp(-C0/102), 氢致马氏体引起的塑性损失Iδ (M)随马氏体含量线性升高, 即Iδ (M) = 0.45 M = 27.9 - 37.1exp(-C0/102). 动态充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 减去充氢除气试样的塑性损失就是原子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 (H) , 它随C0升高而升高, 但当C0>100×10-6后, Iδ (H)趋于稳定值, 即Iδ (H)max = 40%. 随应变速率 升高, Iδ (H)逐渐下降至零, 即Iδ (H) = - 21.9 - 9.9lg . 氢致滞后断裂只和原子氢有关, 其门槛应力强度因子为KIH = 91.7 - 10.1lnC0. 其断口形貌和KI以及C0有关, 当KI高或C0低为韧断, KI低或C0高则为脆断. 韧断和脆断的分界线方程为KI -54+exp(-C0/153)=0.  相似文献   

5.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硼原子对Ni3Al的Ni2p3/2结合能的作用及其晶界偏聚规律,结果表明,纯Ni3Al的Ni2p3/2结合能的作用及其晶界偏聚规律,结果表明,纯Ni3Al的Ni2p3/2结合能按下列顺序增加:Ni〈Ni76Al24〈Ni74Al26〈Ni75Al25,如硼则使Ni3Al的Ni2p3/2结合能单调下降,另外,在Ni3Al中硼有平衡放非平衡性质相叠加的晶界偏聚行为,根据组成原子  相似文献   

6.
铝铁合金熔体的微观多相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液态X射线衍射对铝铁合金系12个成分的熔体在1550℃时进行了研究。用微观多相模型解释实验结果,发现铝铁合金系以Al,A7Fe,Al5Fe2,FeAl和Fe边界分成4个浓度区间,  相似文献   

7.
氢促进位错发射和运动导致裂纹形核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恒位移加载台,在TEM中原位研究了油管钢在充氢和水介质中应力腐蚀前后裂尖位错组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氢能促进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并使无位错区扩大。用激光云纹干涉法原位测量了充氢前后加载缺口前端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氢能使缺口前端塑性区及变形量增大。TEM原位观察表明,当氢促进位错发射、运动达到临界条件时就引起纳米级氢致裂纹在无位错区中形核。探讨了氢促进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的原因以及氢致裂纹形  相似文献   

8.
利用嵌入原子类型的势函数,进行了B2结构Ni62.5Al37.5单晶中热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分析形核和非形核区域内晶格振动,应变分布等的差异,探讨了马氏体形核长大的微观机理。此外,还讨论了Ni原子和Al原子振动性质的差异对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嵌入原子法计算了不同价电子Cu,Ag,Au,Ni和Al5种金属的层错能,结果表明,层错能主要受金属键能和点阵常数的影响,因而单价fcc结构的不同金属不应具有相同的层错能,这与Auree的预测不同,间隔为一层(111)面的两个层错的交互作用能其计算值约为层错自身能的1/40 ̄1/250,当层错间隔两上或以上的密排层面时,其交互作用能为零,不考虑孪晶形成后的各松弛,孪晶能正好为单个内层错能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液体金属脆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和计算两个角度研究液体金属脆机理,利用第一原理和陈难先三维晶格反演方法获得Al-Ga和Ga-Ga有效对势。运用分子动力学研究液态金属吸附对位错发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Al晶体的纹表面吸附Ga原子之后,裂尖发射位错临界应力强度因子降低。  相似文献   

11.
吸附促进位错发射,运动导致脆性裂纹形核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了Al单晶吸附Hg原子后加载方前方位错组态的变化以及微裂纹的形核过程。结果表明:液体金属吸附后能促进位错的发射,增殖和运动;  相似文献   

12.
对充氢的 31 0不锈钢薄膜进行TEM原位拉伸表明 ,当CH 较高时 ,氢致断裂通过纳米空洞形核 ,然后沿 {1 1 1 }面准解理扩展的方式进行 ;当CH 较低时 ,氢促进纳米空洞形核、长大和连通 ,进而导致韧断 .在此实验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 .该模型认为 ,位错挣脱缺陷气团的钉扎 ,并运动离开无位错区 (DFZ) ,结果沿 {1 1 1 }面产生许多空位团和氢原子簇 .氢趋于和空位团结合 ,导致纳米空洞沿 {1 1 1 }面形核 ,高密度纳米空洞来不及长大便互相连通 ,进而导致脆性扩展 ;而稀疏纳米空洞可以长大成微空洞甚至宏观空洞 ,最终导致韧性扩展 .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Nb-Mo合金系为例,根据系统合金科学框架思想和BCC体系配位原子的情况,推出了适合BCC体系的合金特征原子浓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B2-NbMo型有序合金的特征原子浓度随有序度s和成分xMo的变化,当合金有序度s=smax时,计量成分的B2-NbMo金属间化合物的特征原子浓度等于合金的成分,即x8Nb=0.5at.,x0Mo=0.5at.;随着有序度的降低,B2-NbMo型有序合金的特征原子A8Nb和A0Mo发生分裂,且随着有序度的降低,原子分裂的程度增大,由此可进行无序和各种不同有序合金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氢促进位错发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第一原理和陈氏三维晶格反演公式获得了Al和H的互作用对势 .分子动力学计算表明 ,当Al晶体中含H时 ,裂尖发射位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从0 .1 1MPam降低为 0 .0 75MPam(CH=0 .72 % )和 0 .0 6MPam(CH=1 .44% ) ,即氢促进了位错的发射 .计算表明 ,氢在裂尖富集后能形成许多小气团 ,同时使平衡空位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用金属蒸发真空弧离子源(MEVVA)引出的C^+注入多弧离子镀TiN多层膜。C^+注入TiN膜的硬度随注入量和束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X射线分析(XRD)表明,在注入的膜中TiC相已经形成,退火前后TiN(111)和TiC(111)为优先生长相,Auger分析表明在单层TiN膜中碳原子按Gauss型分布,在多层TiN/Ti膜中注入碳原子为多峰的分布。由此可见用C^+离子入形成Ti(C,N)/TiN/  相似文献   

16.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首先观察了310不锈钢和纯铝的减薄方式:一是Ⅲ型裂纹的剪切方式,二是Ⅰ型裂纹的撕开方式。利用微衍射技术分别测量了韧性材料纯铝和脆性材料TiAl合金中裂尖区的平均应变。测量结果表明,裂尖前方的应变可高达0.05以上。  相似文献   

17.
超塑性拉伸似粘性变参数流变方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能精确表达Zn-Al22%,Al-Zn-Mg和Al-Zn-Cu-Cr比较典型的3处超塑性合金的lgσ-leε关系的多项式,进而用m(ε)和k(ε)的解析表达式求得m和k均变数的似粘性流变方程,方程中包含了与m-lgε曲线相关的3个参数mm,mk和η,并且指出,mm,mm/mk越大,合金的超塑性越好,而且Backofen方程只是变参数本构方程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FS多体势形式,拟合了B2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NiAl的势参数。并利用Rose等提出的经验P-V关系,对势函数进行了进一步修正。作为对势函数的验证和应用,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NiAl合金中点缺陷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和界面结构的TEM和HREM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TEM研究了钢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碳化物形貌及分布和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面貌,采用HREM研究了Cu-Zn-Al合金的界面结构台阶界面晶格象,加入微量元素使贝氏体铁素体组织明显细化。贝氏体铁素体由亚单元或亚块组成,碳化物形貌不一,分布在条间,片内和亚块边界。贝氏体铁素体内有极为丰富的精细组织,Cu-Zn-Al合金初生贝氏体有阶存在,界面结构台阶高度在3 ̄40nm范围,相当15 ̄200  相似文献   

20.
绿色能源-氢气及无机材料储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能是二十一世纪解决化石能源危机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绿色能源。实现氢能的利用,氢的储运是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压储氢、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三种储氢方式,重点介绍了无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碳基材料,化学氢化物,M—N—H体系,M—C—H体系等储氢材料,并对其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