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4月,科学家在澳大利亚沿岸海洋中发现了30多种新的海洋物种,其中包括一只体长46米的新种管水母,其长度是蓝鲸的两倍。这只管水母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长的动物。管水母一般生活在深海。它们细长的身体由许多水螅体(水母的幼虫)构成,在海中看起来就像一条条长长的丝带。管水母在海中  相似文献   

2.
视野     
<正>敢吃鳄鱼的超级蟒蛇古生物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在哥伦比亚北部发现的化石证据显示,一种生活在6000万年前的超级大蟒蛇——泰坦蟒,是迄今为止存在过的全球身体最长的蛇,其体长可达14米。更惊人的是,这种蟒蛇的猎物中竟然包括一种身长超过2米的远古鳄鱼近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水母的早期化石记录,并根据华南寒武系发现的立方水母干群化石,讨论了祖先型水母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外骨骼的形成特征,推测水母类在寒武纪大爆发初期先于两侧对称动物基本完成其高级分类单元的宏演化。寒武纪的水母在生活习性上可以分为底栖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  相似文献   

4.
水母是腔肠动物门的一类水面浮游动物,主要有水螅水母和钵水母两大类,如僧帽水母和我们常见的海蜇。水母有很长且有毒的触手,这是它们赖以捕食的工具。一般的水母不会对人的生命带来危害,但是,有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的箱水母的毒性,可以致人于死地。箱水母是世界上最毒的水母,自1990年以来,在澳大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水母的早期化石记录,并根据华南寒武系发现的立方水母干群化石,讨论了祖先型水母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外骨骼的形成特征,推测水母类在寒武纪大爆发初期先于两侧对称动物基本完成其高级分类单元的宏演化。寒武纪的水母在生活习性上可以分为底栖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  相似文献   

6.
2006年夏季,地中海的海滨浴场屡次发生水母袭人事件,受害游客超过了19000名。在种类众多的水母中,有一种名为“狮子鬃”,它拥有直径达2米的底盘和15米长的触须,人一旦被它的毒刺所伤,就会感到剧烈疼痛,几小时后身体还会完全麻木。而更多的证据表明,欧洲海域正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水母一样的凝胶状动物。科学家发现,全球变暖是导致这类事件的根本原因。随着气候变暖,地中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7.
正长有超长脖子的梁龙是恐龙家族的象征。梁龙属于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是所有种类恐龙中身躯最为庞大的,同时也是地球上有史以来行走在陆地上的最大动物。这些陆地巨无霸的体重甚至可达120吨。同样令人惊叹的是蜥脚类恐龙的长脖子。梁龙的脖子最长可达15米,是长颈鹿脖子的6倍。蜥脚类恐龙是如何进化出如此长的脖子的呢?这个问题也正是古生物学家要探讨的。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修·韦德尔和泰勒通过观察地球上的其他长颈动物,注意到一个明显的规律:所有陆地动物,无论是现在还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还是已经灭绝了的动物,除了蜥脚类恐龙之外,它们的脖子长度都有一个极限,  相似文献   

8.
巨型动物     
巨型水母:最近,科学家发现,海洋里最大的动物是水母而不是蓝鲸。他们发现有的水母有半个足球场大,面这样大的蓝鲸未发现过。巨型蝗虫:在新西兰的巴里·谷斯,有位农民在玉米田里发现一只长1.22米,重达10公斤的巨型蝗虫(蚱蜢)。他初见时不知所措,当其镇静一会后,从家里拿来鸟枪才射杀了这只巨型蝗虫。像这样大的蝗虫,从来  相似文献   

9.
<正>皇带鱼毫无疑问是一种神秘的生物。它的外形有些像发胖版的海蛇,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身长约3 m,最长可达15 m,体重最重可达272 kg。大王乌贼是迷一般传说中的生物,十分罕见。2006年Kubodera拍摄了一段大王乌贼的视频,才第1次真实记录到它的存在。大王乌贼全长在12 m以上,重量可达1 t,它只生活在幽暗的深海之中。  相似文献   

10.
大鲵告急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当今世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最长可达2米。今天,大鲵物种岌岌可危,1989年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在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公布的全球最濒危两栖动物名单中,中国大鲵排在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帆水母     
图片中的它和水母是近亲,但其“游泳”方式十分特别。它就是帆水母,系水螅虫纲、管水母目、帆水母属中的唯一品种。在水母界,它的背部长有独一无二的帆状结构,使其旅行完全取决于风向和洋流。它的浮囊体呈青蓝色,背上的“小帆”无色透明。就像帆船一样,它背上的帆也是利用风力或海流推动,从而使它漂浮于海面。其实,帆水母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但它的生活细节却鲜为人知。其独特的生理结构令许多海洋学家为之着迷,却又备感困惑。  相似文献   

12.
“水母湖?!太棒了!”当导潜宣布今天的行程中有水母湖时,我们都不禁欢呼了起来。帕劳(Palau)的水母湖是这里最著名的浮潜地点,每个到访的游客都会期盼能在这里与水母亲密交流。世界上现有的万余种水母大多数都生活在海洋中,它们是一种腔肠动物,身体形状像伞,口在伞盖下面的中央,口周围有四条口腕与胃腔相通,伞盖周围有许多触须,触须上有丝状的刺,叫做刺丝胞,这些刺丝胞通常带有毒素,被水母用作进攻和自卫的武器,也用来捕捉食物。水母独特的构造和不急不缓的优雅泳姿总是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但是在通常的潜水活动中,水母却是我们希望看到,但最…  相似文献   

13.
自4月媒体报道在英国威尔特郡发现今年第一个麦田怪圈以来,在英国叉接连发现了不少麦田怪圈,图案包括水母状、凤凰涅磐状等,最大尺寸达到180多米。每一年的4月到9月期间,世界各地都会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麦田怪圈,而今年麦田怪圈出现的数量达到了空前程度,仅在4月份便出现了6个,以至媒体称: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4,(3):6-7
正2013年10月,两条体长分别为4.3米和5.5米的罕见的皇带鱼在不到一周之内接连被冲上美国加州海滩。皇带鱼是传说中"海怪"的原型。科学家相信上述事件并非巧合,皇带鱼是被很强的洋流推到海滩上、随后又被涌浪打死的。下面是有关皇带鱼(又称桨鱼)的五个事实。最长的硬骨鱼皇带鱼在1772年首次得到科学描述,但这种鱼因为生活在深海一直很少被人看见。科学家推测,皇带鱼生活在海面下1000米左  相似文献   

15.
<正>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古称樗(chū),又名椿树或木砻树,是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因其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臭椿原产于中国东北部、中部和台湾。但现在臭椿树属已有约10~15种,主产亚洲东南部。中国有6种3变种1变型。臭椿的生活形态让我们来看看臭椿的真容吧。臭椿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杨柳 《科学之友》2006,(9):55-55
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19个国家的科学家共同评选出10种号称“世界毒王”的动物:(1)澳洲方水母: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人若触及其触手,30s后便会死亡。(2)澳洲艾基特林海蛇:它长着一张大嘴,和澳洲方水母栖身于同一水域。(3)澳洲蓝环章鱼:这种软体动物的身长仅15cm,蜿足上有蓝色环节,常在澳大利亚沿海水域出没。(4)毒鱼由:栖身于澳大利亚沿海水域。(5)巴勒斯坦毒蝎:生活在以色列和远东的其他一些地方。(6)澳大利亚漏斗形蜘蛛: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7)澳洲泰斑蛇。(8)澳洲褐色网状蛇。(9)眼镜王蛇。(10)非洲…  相似文献   

17.
<正>栉水母是一种无脊椎动物,拥有透明的凝胶状身体,表面看起来像水母。近年来,栉水母在动物生命树中所处的系统发育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一些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代表了最早的分支动物,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它们是传统水母近亲。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描述了来自美国西部寒武纪中期的两种新的栉水母化石,其中一种化石保留了神经系统,揭示了栉水母的神经和感觉特征的早期进化。  相似文献   

18.
水母,一种低等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水母和珊瑚虫是近亲,其身体结构十分简单:主要成分是水,有内外两层,两层之间还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水母在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的反作用力前进,远远望去,就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水母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只有消化腔,其中轮辐状的导管是运输养料的器官;触手上有刺细胞,里面充满毒液.有些种类水母的触手总长超过了蓝鲸的体长.  相似文献   

19.
自4月媒体报道在英国威尔特郡发现今年第一个麦田怪圈以来,在英国又接连发现了不少麦田怪圈,图案包括水母状、凤凰涅磐状等,最大尺寸达到180多米.每一年的4月到9月期间,世界各地都会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麦田怪圈,而今年麦田怪圈出现的数量达到了空前程度,仅在4月份便出现了6个,以至媒体称:"2009年是麦田怪圈现象全面爆发的一年".此外,与过去相比,近年来出现的麦田怪圈的图案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致.  相似文献   

20.
过去,人们常把鲸视为南海最大的鱼,其实鲸并不是鱼,而是兽类,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南海最大的鱼是鲸鲨,它的体长一般为10米左右,最长为20米,体重可达5吨。其躯体之庞大,可与鲸相比,故得其名。鲸鲨虽然堪称南海"一哥",但性情却比较温和,不像其他鲨鱼那样嗜血。它根本不会伤害人,就是捕捉它时也不反抗。据说奥地利水下探险家汉斯·哈斯在红海曾遇到一条8米长的鲸鲨,他不但给它拍了许多照片,还大胆地骑在它的背上遨游了一阵呢!鲸鲨的牙细小而多,上下颌共有牙齿大约3000千个,排成数行。这些牙没有咬食和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