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集中写妇女悲惨生活,尤其是下等妓女悲惨生活的天津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地狱交响乐>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旧中国社会黑暗的一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是唯一的一部,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是中国贡献给世界文学的一个进入高深境界的艺术典型,作为辛亥革命前后一个一般民众的代表,他的内涵是丰富的。但阿Q这个高难度、高深度的典型性分析或许永远不可能终止,这也正是阿Q具有不尽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变形男性形象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艺术形象,他们或是以无知者或是以觉醒者的姿态出现,但都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日渐变得怯懦麻木甚至心理变态,最终走向了悲剧性的毁灭。文章主要以中国现代小说变形母题作品为例,探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变形男性形象,并借此来反观现代社会,以期更好地指导现代社会生存。  相似文献   

4.
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图形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同时可以在构图、形象和寓意三方面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可供参照的设计观念和方法,以创造出兼有时代风格和传统特色的图形设计。  相似文献   

5.
透视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系列,人们可以看到觉醒者面对自身反省的主观性和近乎傲慢的强烈意志力以及他们孤立于庸众、几近被吞噬的巨大悲哀。这一群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脊梁精神”。他们是中国现代废墟上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教育由于面临急剧变革的中国社会,中西文化冲突与汇合的这个大时代背景,导致了中国近现代教育不同于其它历史时期的特点,这一独特的社会现实和教育实践,造就了中国近现代教师的教育宣传家形象,具体实行者形象和教育改革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晚清到五四期间,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西方"自由"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西方"自由"话语被译介到中国时,怎样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参与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的主体形象建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操纵个人主义这一"西方"话语来建构他们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  相似文献   

8.
晚清到五四期间,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西方"自由"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西方"自由"话语被译介到中国时,怎样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参与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的主体形象建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操纵个人主义这一"西方"话语来建构他们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期,由于“人的文学”的倡导,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作家看取人生和表现人生的视角。本文针对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对女性命运所采取的态度,来讨论他们文化视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要求现代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保守型向开放型转变,在全球化、国际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语境下,改变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公开政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他人的曲解、误解,已成为现代政府树立自身正面形象的应有之义。同时,信息保守与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经济、国民性格、文化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1.
传统型小商人是中国现代小城镇商人的主体,特殊的区域经济特征,以及现代工商业对自然经济的冲击,决定了传统小城镇商人的悲剧命运.通过机器工厂主和以“绅商“为代表的小城镇新型商人形象的塑造,小说在表现城乡经济普遍破败的同时,生动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宗法体制内的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负心女”形象为基点,探讨这一特殊群体的独特魅力。她们在展示自身富有“人情”、“人性”的生命内涵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落后性和不彻底性。她们的这种双重特性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现代“负心女”是“美与丑”的共存体。但也正因为她们的这种双重性才使这一组形象更为生动、鲜活、丰满而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中,创名牌是各个企业的主攻目标,标志设计是创牌的核心部分,本文以某集团标志为例,谈一谈现代标志设计的形象与功效。  相似文献   

14.
宋伟光 《科技信息》2003,(5M):64-66
李冰先生的陶瓷艺术已全然不见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观念的痕迹,可谓新的视觉语言下构成的富有寓意的形象元素。从他的作品《盛世——1、2、3》中我们是否可以产生这样一种想法:中国的现代派雕塑艺术之视觉造型究竟是应满足、沉浸于为变形而变形的感观快乐之中呢?还是应以形式外观仅为所叙意义之附庸而以高智商的创意为目的呢?笔者认为李冰应属后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牛仔裤为例,对服装的吊牌设计与制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进一步地阐明了吊牌在现代服装中的意义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塑造了“怨男”之形,中国自《诗经》以降的闺怨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怨女”之象。一支“怨”曲唱中西,怨男怨女有着相同的命运遭遇:被弃、孤独、痴怨,但两者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中有的冲破层层藩篱,起而反抗,自珍自爱。通过剖析英国男怨诗和中国闺怨诗,可以看到中西怨诗塑造的怨男怨女形象是有其共通性的。  相似文献   

17.
钧瓷窑变传说是钧瓷传说中最感人的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传说揭示了钧瓷艺人对窑变原因的探索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偶然到必然、由神秘到科学的过程;反映了古代钧瓷艺人的悲惨生活,并揭示出造成悲惨生活的原因;体现了当地人民赞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一定文化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具有专制主义特点的圣人观念和权威崇拜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深受道教影响的神仙崇拜与人祭思想。  相似文献   

18.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是中国贡献给世界文学的一个进入高深境界的艺术典型,作为辛亥革命前后一个一般民众的代表,他的内涵是丰富的。但阿Q这个高难度、高深度的典型性分析或许永远不可能终止,这也正是阿Q具有不尽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19世纪的20至50年代的俄国坛和中国现代学史上,都曾出现过一批独特的“多余人”形象。俄中两国的这两组学形象有何异同?本对其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论述其社会化意义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从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移民、自我视角下的自塑形象以及他者与自我的对话这三个层面,对《扶桑》中的自塑形象进行塑造和表现。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以古今两代女性移民相对照的方式,展现出身处美国的两代中国移民的现实处境与精神家园;又以扶桑所代表的早期移民精神为参照,对比和展示了重塑后的现代移民精神,并试图在西方话语霸权中寻求自我文化与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