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10月25日至29日,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本刊记者两次拜访了著名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特级教授林家翘先生。林家翘先生在会议期间,仔细阅读了《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刊登的一些文章,对《大自然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在接待本刊记者采访中,林家翘先生着重谈到,从中国派往国外学者的工作情况以及从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的情况来看,中国学者的治学方法应当改进。现将采访中林家翘先生谈话的要点整理发表,希望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科学界采访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了向读者报导国内外科技与教育的动态,本刊与其他刊物共同走访了本市科学界一些知名人士,请他们谈谈各学科的发展情况。参加采访的有本刊杨维廉、马瑞琦、姚南、上海科技情报所苏光楣、沈彩虹与《国外科技消息》陈成尧同志。本期刊载了夏道行、卢鹤绂、叶叔华、王德宝四位学部委员的访问谈话,本刊将陆续刊载。文字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过目,如有出入,由记录整理者负责。  相似文献   

3.
编后记     
本刊曾相继发表温元凯同志和潘毓刚先生(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关于我国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本期我们特辟一个“关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专栏,选登了部分来稿。这里面的作者有大学的校长和教授讲师,也有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他们都是怀着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来参加讨论的。我们的一切改革都必须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和智力开发,这是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是本刊开展这个问题讨论的目的和愿望。专栏里有一篇林家翘先生(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特级教授)向本刊推荐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州长布鲁斯·巴比特谈《美国的现状和再工业化》的文章,可供我们讨论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问题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年科技工作者洪国藩赴英国期间,在两次荣获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科学家桑格教授的指导下,创造了测定核酸分子结构的新方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洪国藩同志在这方面作出的新贡献,本刊访问了他,请他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下面是洪国藩同志的谈话。  相似文献   

5.
时东陆 《科学》2006,58(3):29-32
大学教育问题是一个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关于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是研究型大学,如何检验教育的水准,以及一流大学的标志等,是当前社会各界议论较多的话题。本刊特请长期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时东陆教授撰文,谈谈西方大学和学院的概念,介绍英美大学的结构、理念等,并分析中国大学的现状、特点和问题。本文将分两期刊出,本期为第一篇,主要介绍大学和学院的起源.以及西方大学的概况:下期刊出的第二篇将涉及对21世纪中国大学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应用数学的特点对于应用数学,看法不一。拿国外来说,本刊1卷2期发表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林家翘的文章。不久前,美国纽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拉克斯的文章《应用数学三十年》被译成中文,登载在本刊2卷1期。  相似文献   

7.
常接到一些大学生和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询问有关如何从事科学研究,怎样学会利用资料,以及培养好的素质等问题,希望本刊加以介绍。赵永新同志去年随我国学习小组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修班学习,这是他们访问著名水稻专家张德慈博士的记录稿,值得一读。张德慈教授于1979年曾来我国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和讲学,本刊发表过他在上海的一次报告内容。借此向张德慈博士表示谢意。另一篇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化学工程教授E.L.Cusslev的“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颇有参考价值,以上一并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论碰撞运动——一种假说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1982年第2期刊载了张文佑教授《裂谷构造与成矿作用》一文,该文侧重论述了大陆经拉张而解体以及与成矿作用问题;本文则对不同地壳性质块体间的碰撞阳挤压造山问题进行了高度概括的阐述。这两篇论文叩问的都是国际上八十年代岩石圈研究计划的中心议题,即陆壳与洋壳的互相转化这一重大课题,是张文佑先生晚年的代表性学术论著。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上卓著声誉的我国有机化学家黄鸣龙教授最近不幸去世。为纪念他在有机化学方面的贡献,著名作家王若望为本刊撰写了《黄鸣龙的光辉道路》一文。这也是本刊刊登的第一篇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李政道和杨振宁的一篇重要文章《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问题》发表30周年,本刊特译载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进展》一文。文中李教授详细回顾和介绍了弱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月6日,是奥地利伟大遗传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现代遗传学的奠墓人,上海市遗传学会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缅怀他。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祯教授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详细地介绍了孟德尔的生平和对遗传学的重大贡献。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盛祖嘉教授作了题为"孟德尔学说在孟德尔以后的发展"的学术报告。现将他们的两篇报告整理发表,以供读者参阅。与此一同发表的,还有一篇"孟德尔法则问世",是由庚镇城副教授在病榻上翻译而成的。借发表这三篇文章之际,以表本刊编辑部对孟德尔的纪念。  相似文献   

12.
协同学——一门新兴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答有关平衡态中有序结构的形成问题,除了普里戈金学派的耗散结构理论之外还有哈肯学派的协同学.它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本刊于1卷4期上曾发表过一篇哈肯教授本人作品的译稿《协合学》,为了进一步向国内读者介绍这一新的科学理论,本刊特约清张纪岳等同志撰写了《协同学——一个新兴学科》一文,再次向本刊广大读者推荐介绍这门科学,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首都北京,天朗气清。为筹备《自然杂志》创刊,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专程访问了中国科学院付院长、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同志。钱三强同志就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广泛进行科学交流以及办好自然科学刊物等问题,对本刊记者发表了意义深长的谈话。  相似文献   

14.
陈省身教授是当代著名数学家,他于今年夏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退休。本期发表的《从三角形到流形》是他最近的一篇著作,这是一篇以简炼的语言对几何学的历史发展作高度概括的文章。为了纪念他的退休,扬振宁教授特意从海外将他所节译A.韦依的《我的朋友——几何学家陈省身》一文惠寄本刊。现将二文一并刊出,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5.
5月3日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和科学史家霍尔顿(Gerald Holton)教授在沪作了了解一门学科的科学史有何意义的报告,现将报告及谈话摘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动化学会首次系统工程学术会议,1979年7月25~29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出席、列席代表一百余人.会上交流论文三十余篇.短期来华讲学的美国运筹学会主席、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利特尔(John D.C.Little)和在上海机械学院工作的加拿大专家巴塔特(Jo-seph Y.Battat)应邀在开幕式上作了报告.我们选编了五篇论文,连同两位外国专家特地交给本刊的报告稿一起作为专辑,分两期刊出.本期刊出三篇:  相似文献   

17.
灰色系统综述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华中工学院邓聚龙副教授首创的“灰色系统”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重视,并给予很高的评价。1979年,邓聚龙同志发表了“参数不完全大系统的最小信息镇定”论文;在1981年于上海召开的中一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上,邓聚龙又作了《含未知参数系统的控制问题》的学术报告,邓在发言中首次使用“灰色系统”一词,并论述了状态通道中含有灰色元的控制问题。1982年一月,邓聚龙又在自动化学报上,发表了“参数不完全系统的最小信息镇定”的论文。同年三月,他在北荷兰出版公司出版的国际杂志《系统与控制通信》上发表了《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该杂志是由二十多个国家的国际著名学者发起创办的新杂志,其中包括卡尔曼等。引起国际上的重视,获得了好评。1981年10月15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及《系统与控制通信》杂志主编布洛克特(Brockett)代表杂志编辑部转来的评语说:“灰色系统一词是首创”、“灰色系统的所有结果都是新的”。1981年12月20日布洛克特教授再次来信:“希望得到更多的灰色系统的论文。”1982年9月3日德国《数学中心报》主编威格尔(B.Wegner)教授来信要求将“灰色系统”在该杂志摘要刊登。1983年1月24日,威格尔教授,表示将在该杂志上对灰色系统论文进行评论。1982年12月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教授若松秀俊称赞这些工作是杰出的。1981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Y.C.Ho(何毓琦),在中美控制理论学术会议上说:灰色系统一文有独特见解,建议在国际权威性杂志上发表。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T.J.TARN(谈自忠)说灰色系统构思新颖,很有意思。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了解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本刊编辑部发表邓聚龙副教授最近写的一篇论文,供大家参考。由于原文较长,本刊作了删节。我们在组稿过程中得到华中工学院自控及计算机系陈绵云老师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基本粒子物理,由于它在当代物理学中所占的显而易见的重要性,本刊已发表了不少文章,包括实验与理论两个方面.但如何生动而又通俗地来向读者系统介绍这一学科,一直是本刊的一个心愿.黄克孙教授去年在我国讲学期间应本刊要求撰写了这篇《粒子物理新貌》.黄克孙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粒子理论物理学家,相信由他来撰写的这篇文章是很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国达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地质学家,以提出大地构造理论地洼学说而为学术界瞩目。他所创建的地洼学说已经得到国外许多同行的承认,我国、苏联、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利用该理论找矿已取得了成功。近年,陈教授先后到德、法、美、苏、日、南斯拉夫等国讲授地洼学说并在国际地质会议上宣读论文受到好评。前不久,本刊在长沙采访了陈先生。  相似文献   

20.
本月12日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教授诞生60周年纪念日。为了使读者能对这位对科学事业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一较全面的了解,本刊特邀张纪岳、宁存政撰写了本文。关于哈肯教授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的详细介绍可参阅本刊已刊登的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