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的决策模型与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包括首条快速路建设启动时机和快速路网建设时序安排两方面,指出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存在缺少科学决策依据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典型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安排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首条快速路建设启动时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城市面积、机动车保有量等指标的启动时机因素模型和相应决策准则;分析了快速路网建设时序安排的影响因素,将各影响因素标度量化后,建立了基于土地开发(更新)、功能影响、交通需求、工程实施条件、建设资金等指标的快速路网建设时序迫切度模型,并提出相应决策准则.最后,以嘉兴市为例说明模型和相应决策准则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快速路交通事件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结合贝叶斯网络和非参数回归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路交通事件持续时间预测模型.采用上海市快速路监控中心数据,经过降噪处理,生成样本数据;在分析样本数据特征基础上,确定了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学习方法与参数学习方法;对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结果用非参数回归算法生成持续时间预测值.最后,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发现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城市快速路出口影响区的交通组织,降低出匝车辆的换道风险,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依托上海自然驾驶实验数据,提取城市快速路出口影响区出匝车辆的轨迹数据样本,建立出口影响区换道风险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针对三种常见的快速路出口,考虑人、车和路域环境方面的综合因素,利用二项Logistic模型构建换道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换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一定条件下车辆存在换道风险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出口影响区的车辆运行信息和换道风险模型,控制换道风险在合理范围内,得到出匝车辆的合理(最迟)换道位置,并提出相应的城市快速路出口影响区的车道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交通特点,提出交织区运行风险预测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断面线圈数据及自然驾驶试验数据,分析城市快速路交织区运行特点,结果表明交织区车辆变道行为导致其运行风险增大;然后基于VISSIM仿真试验方法,分析交织区运行风险影响因素,建立运行风险预测模型,同时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提出风险分级标准;最后采用无人机采集的交通流数据进行运行风险预测模型误差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快速路的设计管理提供工具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寒地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交通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视频检测系统采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的交通数据,对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交通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冰雪路面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探讨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车速变化、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对比分析了冰雪路面与非冰雪路面上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量与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冰雪路面快速路交通流量与速度关系模型.研究成果将对寒地城市快速路的运营、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市快速路的特点及数据库、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出适用于中国大城市的快速路宏观运行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主干交通网具有重要作用,车辆换道是影响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状态的主要因素。基于北京市东南五环实地交通调查数据,构建并标定了城市快速路车辆换道仿真模型,通过Vissim仿真比较自由换道和强制换道的影响,研究交通需求、交通组成、分离比例、换道次数与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的关系,分析交通需求和换道次数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平峰时疏解交通需求,高峰时优化横向分布。通过远端分流,控制大中型货车驶入并设置慢车道,诱导车辆提前或延后驶出相邻匝道,倡导提前换道处罚强行换道等措施,改善城市快速路换道路段的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8.
城市快速路实时交通状态估计和行程时间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和监控系统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实时估计和预测城市快速路上交通状态和任意两点间动态行程时间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扩展卡尔曼滤波理论引入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结合快速路上的固定检测设备,实时估计和预测未来几个时段的交通状态,并利用“虚拟车”法预测动态的行程时间.通过对上海市快速路典型实测数据的实例分析,发现交通状态估计模型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在畅通状态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几乎完全重合,拥挤状态相对误差基本维持在10%以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都令人满意,可为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和诱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城市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长沙市万家丽快速路交织区为研究对象,使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建模,并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模型的输入参数,得到交织流量比和交织区长度的变化对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织区长度与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呈正相关,交织流量...  相似文献   

10.
陈林 《广东科技》2011,20(16):212-213
本文结合厦门市成功大道交通指引系统的改造建设,对城市快速路指引系统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城市快速路的指引系统设计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抛锚等交通事件对城市快速路的运行影响极大;准确预测交通事件的持续时间可有助于主动交通管理措施的实施,提升通行效率与安全。本研究采用随机生存森林模型开展交通事件持续时间分析,以克服传统决策树模型易过度拟合和传统生存分析需限制性假定及识别协变量交互作用的缺陷。研究基于上海城市快速路网交通事件数据,并结合道路几何线形、交通运行、天气状况等数据。原始数据库分为训练数据(80%)和测试数据(20%)。分析结果表明事件类型、路段长度、发生地点、剩余车道数、交通流量等变量对交通事件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影响时间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随机生存森林模型预测精度显著优于随机森林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快速路交通监控系统架构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快速路交通状况的分析,提出建立先进交通监控系统的必要性.构建了由外场设备、通信系统及监控中心构成的系统总体架构.建立了交通检测数据优化模型、交通状态自动辨识模型和实时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快速路交通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施工中,路基沉降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很多,传统的线性预测模型很难将各种影响因素统一表达,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将传统的函数关系式转化为高维的非线性映射,在路基沉降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京津塘高速公路K131+610段工程为例,探讨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最佳参数配合。  相似文献   

14.
隧道施工风险人-机-环境系统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人机工程学原理,对隧道施工风险的多指标人机环境系统综合评估进行探讨.在分析人子系统、机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各自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专家法和隧道实际施工技术,构建开放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即指标数目可根据具体隧道增加或减少,确立评估流程—首先考虑学术背景、职称和从事专业时间等因素量化专家自身的权重,根据专家法确定指标层的值,在熵度法计算指标层权重、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法计算准则层权重的基础上,评估指标层风险、各子系统风险和人机环境系统的综合风险.将该模型应用到某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中,根据评估值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东非地区公路工程施工具有费用构成特殊、环境状况复杂、涉外协调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中方项目部施工成本控制的风险高,需预先评估进行主动控制。利用风险分解结构法(RBS)进行了东非公路施工成本风险控制因子的分析,并据此得到以东非公路施工成本风险控制为目标层,以生产要素施工成本风险控制、特殊施工增加成本风险控制以及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成本风险控制为准则层的施工成本控制风险清单,从而构建了以目标层为总指标、子准则层和控制因子层为一、二级指标,涵盖了22项成本风险控制因子的东非公路施工成本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东非地区公路施工成本风险控制评估模型,可据此判断东非公路施工成本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孙芮  张萌萌  王立超  姜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5):10492-10498
站间行驶持续时间是公交周转时间的基本单元,是提高公交信息服务智能化与增强公交调度科学性的核心参数。基于生存分析方法,将到站时间可靠性阈值作为判定站间行驶持续时间生存状态的依据,提出站间行驶持续时间模型。通过K-M非参数方法对各个站间行驶持续时间的生存率进行预估,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综合分析各因素对站间行驶持续时间的影响,以此判断各因素对站间行驶持续时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道路拥堵状况与天气状况对其敏感度较高;上下车客流随着人数增加,敏感度随之增高。本研究可以为公交调度管理者周转时间预测提供运营参数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件持续时间是事故管理研究中最重要的指数之一,应用半参数比例风险模型和参数加速失效模型分析了多因素事件持续时间及其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浙江省某高速公路3年内采集的事件数据,通过对交通事件各状态概率分布函数的显著性分析,比较了比例风险模型和加速失效模型对协变量选择及生存率对共同协变量的敏感性.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对数罗吉斯蒂加速失效模型的参数估计表明,有6个显著性的协变量入选各自估计的生存函数,包括报警时段、事故类型、报警方式、占用车道数、受伤人数和当场亡人.对于最显著示性变量(当场亡人),持续时间生存概率估计曲线表明,加速失效模型对于该变量更敏感,且Cox比例风险模型更适合于短时持续时间的预测.此外,生存模型可以基于事故报告信息预测持续时间大小的概率,有益于事故预后措施的实施及为紧急救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