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低浓度杂多酸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为促进剂,通过四氢呋喃开环聚合合成了聚四氢呋喃,并对其聚合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增加催化剂或促进剂用量均可使产率及分子量上升,催化剂用量在0.8g~1.01g之间.(2)降低链调节剂的用量可使产率和分子量增加,其用量在O.05mL~0.15mL之间较合适.(3)聚合反应在低温O℃~5℃下反应效果较好,高温下反应产物质量变差,聚合时间以4~5h为宜.  相似文献   

2.
采用氢氧化锂作引发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促进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P_4)及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_4)作单体,合成了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A)与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B)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研究了氢氧化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且用HNMR、IR、UV谱及特性粘数对嵌段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采取逐步沉降分级的方法,给出了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以1,3,5-三甲基-1,3,5-三苯基环三硅氧烷(D3)为原料,水为封端剂,丙酮为溶剂,在催化剂存在下一步直接合成低聚合度羟基封端聚甲基苯基硅氧烷,主要研究了不同的催化剂、不同的工艺条件对产物收率和平均聚合度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D3'为原料,氨水为催化剂,在50℃下反应2.5 h ,可得到羟基质量分数为3.4%的目标产物羟基封端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其收率为96.64%.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ATRP),在硅片表面接枝了PMMA-b-PHPA-RhB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刷.通过红外(FT-IR)、核磁共振(1 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接触角(C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溶液中形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数均分子量Mn为23 220,分子量分布为1.24,分子量分布较窄,符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聚合物链活性末端溴的存在证实了聚合过程是按照ARGET-ATRP机理进行,硅片表面已成功接枝了结构可控的PMMA-b-PHPA-RhB嵌段共聚物刷.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基咔唑在光电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溶解度差,实际应用发光效率低,耐热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将乙烯基咔唑与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在AIBN引发下共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时间、温度、OVPOSS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OVPOSS用量为10%,在120℃下聚合12 h时产物分子量和收率都较高.将OVPOSS与PVK共聚后,聚合物热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的水解聚合机理研究及产物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H2N·CH2·CH2·CH2·Si(OC2H5)3)为原料,通过控制其水解缩聚的条件制备聚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本文详细论述了聚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的水解缩合过程,推断其水解缩合的机理,并利用FTIR,XRD,NMR等手段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合成产物的结构,证明产物中存在聚倍半硅氧烷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十二烷基苯磺酰氯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聚合为活性自由基聚合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并且引发剂的引发效率较高。将所得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水解,得到了以十二烷基苯基为疏水端、甲基丙烯酸链段为亲水端的两亲性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表面活性,可以明显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8.
以硅醇钠为引发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促进剂,在哈克流变仪的反应釜腔内合成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PMTFPS)。考察了促进剂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PMTFPS的数均分子量和产率的影响,当DMSO促进剂浓度为0.017 mol/L,聚合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5 min时,达到最优的聚合条件,此时得到的PMTFPS的数均分子量为2.47×105,产率为86.5%。进一步增加促进剂浓度、提高反应温度及延长反应时间,PMTFPS的分子量和产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9.
羟基封端聚甲基苯基硅氧烷与双酚F环氧树脂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制备了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研究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是:催化剂为三苯基膦,反应温度为120~150℃,反应时间为7~9h.讨论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粘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改性环氧树脂耐高温粘接性能较双酚F环氧树脂明显提高,当聚甲基苯基硅氧烷与双酚F环氧树脂质量配比为1∶4时,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经300℃12h后剪切强度仍可达到5.4 MPa,适于用作耐高温胶粘剂.并采用FT-IRTGA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硫酯存在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研究。比较了三种乳化剂对聚合体系稳定性和分子量控制的影响。在单体含量约8%时,以阳离子型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铵(CTAB)为乳化剂可以得到稳定的微乳液,且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即产物分子量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多分散性系数小于1.3.产物的子量控制在4万以下时达到较高的精度。聚合过程存在明显的聚合恒速期。而用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则需加入长链醇类助乳化剂。助乳化剂虽可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单体含量,但不利于微乳液分子量的控制。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和体系的稳定没有明显影响。胶乳直径小于30nm,略大于未加链转移剂的正常微乳液聚合胶乳。产物的立体规整度较高,间规PMMA占59%。  相似文献   

11.
张旭  荣华  李晶辉 《科技资讯》2013,(29):61-61
合成了三氟甲磺酸钕化合物[Nd(CF3SO3)3],及其与DMSO的络合物Nd(CF3SO3)3·4DMSO。该络合物可与烷基铝形成二元催化体系并引发异戊二烯单体的定向聚合。产物聚异戊二烯具有中等cis-1,4结构含量(90~94%)、较高相对分子量(2.8×10-5)、窄等分子量分布(2.00)的聚异戊二烯产品。随后考察了温度、催化剂浓度及催化体系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异戊二烯聚合行为,及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子模拟研究小分子在聚硅氧烷中扩散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法,在298 K的温度下,对H2,He,O2,N2,CO2,CH4,H2O以及ethanol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丙基甲基硅氧烷(PPMS),聚辛基甲基硅氧烷(POMS)以及聚苯基甲基硅氧烷(PPhMS)4种聚硅氧烷体系中的扩散进行模拟.选用对凝聚态的结构和性质描述更为准确的COMPASS分子力场模型.体系进行能量优化后得到的密度和玻璃化温度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对比表明模拟体系接近于真实体系.随后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小分子的运动轨迹,对小分子扩散的两种方式进行了讨论,探讨了侧链对扩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聚合法”,首先以强荧光性的1,6-二氨基芘为模板剂将苯基三氯硅烷偶联成梯形模板单元(P-Ph-LS),模板单元再在氢键作用下经水解、缩合得到芘桥基聚苯基硅氧烷(Py-Ph-LP)。产物结构通过红外(FT-IR)、硅谱(29Si-NM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梯形结构;对聚合物与二氨基芘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聚笨乙烯一聚异戊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稀深液粘度,分子链尺寸和体积排斥色谱做了系统研究.试样是由阴离子聚合制备,具有组成和分子量都比较均一的特点,消除了在研究中组成和分子量多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巯基官能化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在甲醇体系中进行水解缩合,在盐酸催化下合成得到笼型、无规、梯形等多种结构倍半硅氧烷的混合物;在四甲基氢氧化铵或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碱性条件催化下,均可合成得到成分单一、纯净的巯基官能化笼型结构倍半硅氧烷,其产率分别为46%和64%。利用 FT-IR、13C-NMR、29Si-NMR、XRD和DSC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具有较高的熔点352℃和分解温度530℃,热性能优良且具进一步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带有示差和紫外双检测器的GPC对不同软段,不同聚合方式,不同链段分子量和含量的多嵌段聚氨酯的组成分布进行了研究.计算公式中,因不涉及具有明显分子量依赖性的硬段示差响应系数,而使得问题简化.结果表明,多嵌段聚氨酯的化学组成分布受软硬段相容性和聚合方式的影响.聚合过程中发生相分离导致组成不均一.本文研究结果为测定多嵌段共聚物化学组成分布提供了简单快速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温凝胶渗透色谱对茂金属催化合成的一系列乙烯均聚物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Al/Ti比从1 000变到4 000时,分子量分布曲线图变化不大,而从4 000变到7 000时,变化相当大,分布宽度从2.48增至2.81;催化剂D的活性最小,可作为非对称性茂系金属催化剂;该聚合体系分子量的大小受聚合温度的影响很明显,随温度的升高,分子量分布曲线图向左发生很大位移,在聚合温度为70℃时存在两个活性相当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以甲基苯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在合成了双[4—氯苯氧基]甲基苯基硅烷及甲基苯基二苯氧基硅烷的基础上,又初步地合成了α,ω—[4—氯苯氧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及α,ω—二苯氧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  相似文献   

19.
以温度响应性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pH响应性丙烯酸(AA)作为功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七异丁基笼形倍半硅氧烷(MAPOSS)通过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法(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RAFT)共聚,合成具有双重响应性的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POSS)基嵌段共聚物PMAPOSS-b-(PNIPAM-co-PAA);采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OSS基嵌段共聚物的温度与pH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胶束在外部环境pH变小时,粒径明显增大,而在较高pH下,胶束粒径保持稳定;当外部环境温度小于低临界溶解温度(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时,嵌段共聚物胶束粒径较大,当温度升高到LCST及以上时,嵌段共聚物胶束粒径变小;对于包芘共聚物胶束,在酸性条件下芘能较快释放,且释放速度与疏水链段长短有关,而当包芘共聚物胶束所处环境温度高于LCST时也会导致芘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以PEO-Br为大分子引发剂,通过ATRP法合成了一组两亲性两嵌段共聚物PEO45-bPtBAx(x=28,35,53).采用HNMR、FTIR、SEC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投料比对控制产物的分子链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tBA的转化率较高,1 H NMR结果显示成功制得目标产物,所得嵌段共聚物均具有极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1.07).在tBA相对于PEO-Br的投料比较小时可以对嵌段共聚物结构进行精确调控.tBA投入量的增大会导致分子量分布变宽及引发效率下降.PEO45-b-PtBA35被成功水解为PEO45-b-PAA35,在中性水溶液中PEO45-b-PAA35自组装形成了分散较为均匀的球形胶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