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个体依恋和团体依恋的影响,目的取样选取95名大一新生分为实验组(49人)和对照组(46人).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0周,每周3学时的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处理.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被试施测人际问题量表(IIP-32)、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团体依恋问卷(GAS).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被试在人际问题得分上显著降低,而对照组人际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团体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得分均显著降低,但个体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变化;对照组在团体依恋焦虑、回避和个体依恋焦虑、回避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变化.可见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提高大一新生的团体依恋,但对个体依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依恋理论出发,基于Smith等(1999)的研究,论述团体的功能以及可作为个体依恋对象的原因,介绍团体依恋的概念,并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为基础编制了"团体依恋量表"(GAS)。对1571名企业员工进行GAS测量,用组织认同、集体自尊、Rosenberg自尊量表等作为效标考察其信效度。采用项目因子分析(IFA)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单变量标准化pearson残差分析表明GAS的两因子模型拟合良好;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信度分析表明部分题目及测验总体信度有待提高。效度分析表明团体依恋与关系依恋相应维度间有中等程度相关,显示两者之间的同源性。同时,与团体依恋焦虑相比,团体依恋回避与组织认同和自尊之间存在更强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215名大学生依恋和网络成瘾进行了测量.探讨了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其中大学生依恋类型中,害怕型依恋所占比例最大;在回避和焦虑量表得分上,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量表上的得分男女差异显著,在信息成瘾上得分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3种类型都与安全型得分相关不显著;专注型和害怕型依恋对网络成瘾具有微弱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从"依恋与人格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视角切入,采用了依恋类型分类问卷、冲动量表、人际亲密能力量表对150名青年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借助人格中"冲动"特性这一中介变量探究依恋在个体的亲密关系能力中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亲密关系能力方面,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其他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得分;(2)冲动在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中对亲密关系能力具有不同作用。安全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的大学生,其亲密关系能力随着个人冲动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而对于回避型依恋中的大学生,其亲密关系能力则随着个人冲动上升而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抽取广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共360名作为被试,采用《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EIP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以及《父母依恋量表》(IPPA)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投入存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和年级上的差异,并存在不同年级专业间和不同居住地专业间的差异;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在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以及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偏爱被试上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意识投入和意识探索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投入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探索与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可以正向预测人际探索和人际投入;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意识探索和探索总分;父母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意识投入。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投入总分。  相似文献   

6.
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对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据此选出焦虑型、回避型、安全型3组被试对象,之后采用Stroop色词命名任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非安全依恋风格被试对依恋相关信息存在注意偏向,两种非安全依恋风格(焦虑型、回避型)被试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减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对预防施工安全事故至关重要。在施工团队中,班组长安全领导力有助于改善工人不安全行为,但工人与班组长在实际互动中常有焦虑、回避等负面心理,影响安全领导力对不安全行为的改善。该文以依恋关系作为施工团队成员个体间心理互动的影响因素,探究依恋关系在班组长安全领导力和工人安全行为间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工人-班组长依恋关系测评量表”,使用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班组长安全领导力对依恋回避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依恋回避会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显著负向影响工人安全行为;班组长安全领导力对依恋焦虑有微弱的正向影响,而依恋焦虑对工人安全行为无显著影响。该研究从依恋关系的角度细化了班组长安全领导力的作用机理,并且揭示了安全领导力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在其发挥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际和谐量表、羞怯量表、焦虑量表和孤独量表对1 54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羞怯、焦虑和孤独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同学和谐、师生和谐以及族际和谐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羞怯与焦虑、孤独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焦虑与孤独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羞怯、焦虑、孤独与人际和谐呈显著的负相关;高职生的羞怯和焦虑程度对人际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自陈依恋量表(ECR-R)和童年期经历问卷(CTQ-SF)法,对5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及其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结果发现:童年高、低创伤经历得分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高、低依恋回避组在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低依恋焦虑得分的大学生在童年创伤经历各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成人依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著,回归系数为0.81。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对其成人依恋关系具有预测作用;可通过对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心理重构,重塑安全和健康的成人依恋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和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EPQ-RSC)对306名有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有留守经历学生在依恋类型分布上与无留守经历学生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依恋类型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人格的神经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恐惧型的得分最高;(3)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各维度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呈显著相关;(4)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的亲近、依赖和焦虑维度对其人格的神经质有显著预测,解释其28.3%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青少年亲子与同伴依恋量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以及中学生网络欺凌问卷对116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欺凌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有留守经历上存在差异;2)羞耻倾向各维度、网络欺凌分别与父子信任、父子沟通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父子疏离、母子疏离呈显著的正相关;3)羞耻倾向在父子疏离、母子信任、母子疏离与网络欺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改善亲子依恋质量和降低羞耻倾向水平可以防范农村中学生网络欺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自尊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WCQ)、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以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学生作为被试群体进行测量.结果:智能手机成瘾量表总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应对方式量表得分也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在社交回避及苦恼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并受到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即自尊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具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论:社交回避及苦恼与智能手机成瘾具有调节的中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情绪智力量表(EIS)对贵州地区3所中学76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以考察情绪智力在心理虐待与人际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被试群体中的心理虐待阳性率为36.8%,其人际信任和情绪智力水平发展均较好;3个变量在城乡与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情绪智力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01);心理虐待与人际信任、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P0.01),人际信任和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P0.001);情绪智力在心理虐待与人际信任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初中生遭受心理虐待越多,其人际信任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心理虐待通过影响个体的情绪智力来影响其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团体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以及该对象所属的团体和团体成员,在情感上产生的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将团体依恋应用于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干预中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团体依恋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有四个步骤,即确定具体目标,形成团体依恋小组,运用一定的团体辅导技术进行实施,评估与终结。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自然联结、地方依恋、环境关心及青少年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然联结量表、地方依恋量表、环境关心问卷及亲环境行为问卷,对501名青少年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然联结、地方依恋、环境关心及青少年亲环境行为两两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自然联结和地方依恋均对青少年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环境关心在自然联结和地...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学生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的影响以及心理安全感、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对82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文化依恋与歧视知觉、认知闭合需求、文化适应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2)文化依恋、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文化适应压力,歧视知觉、认知闭合需求能显著正向预测文化适应压力,文化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3)心理安全感、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在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并且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研究表明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有显著影响,并且个体通过将文化作为依恋对象,可以激活其安全基地图式,产生心理安全感,通过保持较高的心理安全感,降低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从而减少个体的文化适应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压力、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孤独感量表简化版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20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的人际压力得分为(7.95±6.99)分,孤独感得分为(15.71±4.64)分,生活满意度得分为(20.87±6.11)分.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人际压力、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人际压力、孤独感及生活满意度分别存在显著差异(F=12.073、9.020,P<0.01,F=3.115,P<0.05).大学生人际压力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1),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484,P<0.01);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408,P<0.01).孤独感在大学生人际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7%.结论:人际压力负向作用于生活满意度,孤独感在人际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社会支持在人际自立特质和社会适应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版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57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自立的5个维度与社会支持、积极适应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和积极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适应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灵活和积极适应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主动和消极适应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在人际灵活和消极适应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护理专业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与被接纳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冰  王胜男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5):90-91,83
目的:探索护理专业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与个体被接纳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尊量表》、《对人坚信量表》和《被人接纳程度估计量表》对1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尊、人际信任与被接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与人际信任对个体的被接纳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126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人际依恋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