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安徽省文化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创意人才短缺、文化科研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挑战。基于文化自觉理念和新发展理念,构建符合文化自觉理念内涵的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权重方法,对安徽省2010—2020年文化产业在文化自觉理念指导下的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10—2020年安徽省文化继承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文化创新能力不显著。有鉴于此,建议安徽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创新的核心能力,增加对文化科技研究院所的机构支出,加大文化创新与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安徽省文化产业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消费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扩大、推进文化消费是苏州创建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竺坚 《安徽科技》2013,(3):20-22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升级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当前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安徽省而言,充分发  相似文献   

4.
有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致力于中国文化建设中,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创新意识。这种文化创新的根本前提是辩证唯物主义文化本质观的确立,并且提出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文化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立足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代表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从人文品格、科学品格、文化自觉性、创新品格、开放包容品格以及民族精神品格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大学文化品格追求的方向和途径。认为中国大学应该是中国新时代的表征,其文化追求应该充分反映新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高校在培养教育青年学生时要与时俱进,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校园文化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关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蕴藏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以及革命精神内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引领着校园文化发展方向.通过打造红色校园景观、开发红色课程资源、举办红色旋律活动、壮大红色网络声音,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引擎,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宋城股份是中国文化演艺第一股,国家十大最具影响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宋城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步形成“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不断推成出新,全力打造中国文化演艺品牌。5月,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三届荣获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称号。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坚持和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既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继续在中国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性”地转化出来,又要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贯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推进其“创新性”发展。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如何推进"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机制创新,实现"文化强省"战略与和谐"海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机制的基本因素,并提出有效解决的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思 《科技成果纵横》2012,(6):33-34,36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关系密切,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与文化融合是指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产品的有机结合,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与品质,实现科技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推动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一、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作用首先,科技与文化融合可使文化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  相似文献   

11.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设立是安徽省建立"旅游经济强省"的一项重要举措.皖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多元性、差异性、民族性特色,基于经济全球化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从文化异质性视角出发,围绕入境旅游发展,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与国内热点入境旅游目的地进行比较,提出其国际化战略构想:凸显文化特质,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走向世界;加强旅游联合,优化国际旅游路线,发挥热点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领导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具有先进性、民族性、实践性、斗争性、开放性和人民性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文化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方向的不变基因,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雷舜东  熊源  袁神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4):15-18,26
科技创新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文化是发展的"内容",科技是发展的"形式"。总结了国内外对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文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影响情况。最后从制定和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措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分析了具体的体制融合方法,为我国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保山地区地方文献建设现状与地域文化建设需求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地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结合云南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桥头堡"战略决策部署带来的重大机遇,从四个方面提出文化建设视野下保山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构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邓小平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和智慧,从思想文化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乎宏观走向的思想,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确立了科学的文化价值体系,选择了综合创新的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是企业生生不息、基业长青的内在动力。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建设,实现由求生存向求发展的历史转折。在建设高科技国际化、打造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企业专业团队,实现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新征程中,创新企业文化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事业科学发展,保证基业长青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为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指明了方向。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总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牢固把握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遵守的四个坚持,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新举措,有利于构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宏观路径,有利于构建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文化体制创新路径,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仰、信念、信心是新时代青年精神世界的支柱和塔尖,也是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红色文化见证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长、发展和中华民族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红色文化为新时代青年树立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精神底色和文化支撑,是新时代青年信仰、信念、信心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与新征程,如何创建与"中国梦"相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以彰显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课题。鉴于当代社会发展对于传统儒文化的客观需要,以及"中国梦"的儒文化意蕴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以方法与德性的统一来会通马克思主义与儒文化的新理路,期于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形成文化势能,它成为不同文化交流、探究和体验的能量。旅游是对文化的直接体验,文化动机是旅游的根本动机,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形。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它是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河南省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政府要加强引导,营造宽松环境,创新经营机制;要以企业为主体,采用高新技术,实行名牌战略,使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得以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