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丽  谷国锋 《河南科学》2014,(9):1853-1859
在总结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县域经济的Moran’s I指数及其OLS估计残差值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性.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利用2000、2005、2012年相关数据,通过GWR的空间计量地理学方法,对河南省108个县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投资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逐步减小;第二产业劳动力比例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部分都具有正向作用,贡献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产业结构因素对于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消费水平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为正影响,影响重要程度从西到东逐渐转移;储蓄水平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在总结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直辖10年区县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1997-2007年数据,采用区位商、库兹涅茨比率及层次聚类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了综合评价.1997年以来,全市大体可划为4个经济发展类型区:快速发展的发达区、稳定增长的次发达区、快速上升型的中等发达区、低水平的欠发达区,同类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在逐步缩小,而不同类地区间经济差距小幅扩大.总体结论表明,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内部的经济差距在缩小,但3大区间的经济差距并没有随着重庆直辖而逐步缩小,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此外,从经济文化基础、环境承载力及政府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亦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放大政策效应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对口支援长效工作机制、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扶持龙头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为探究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浙江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基尼系数和ESDA空间统计模型,结合Arc GIS相关空间分析功能,对浙江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趋势和局部空间均衡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环杭州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浙西南地区,总体空间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县域经济的局部空间差异则有所变大,主要表现为高经济水平集聚区的县域有所减少,而低水平集聚区的县域有所增多。基于以上特征,文章认为自然地理和区位条件、规划引导以及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影响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研究了1978年以来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一直在扩大,而相对差距呈现"V"与"M"复合状变化,2003年后虽有缩小迹象,但仍维持在高位;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空间格局上具有对称性,城乡收入差距在富裕地区较小,而在贫困地区的表现则不具有一致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是影响河南城乡收入差距的主因,其影响机制是通过城乡之间联系传递的,城乡之间联系又与地理地形、交通通讯条件紧密相关.基于此,不同的县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也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山东省不同县域金融发展的情况,选取了山东省79个县及县级市,并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东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根据山东省2008~2012年的县域经济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因子、产业结构因子、城镇化因子、城乡收入差距因子。同时分析了三个区域所提取的主成份因子的异同,研究各因素在山东省县域金融发展中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山东省县域金融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对山东省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城镇化的影响体现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体现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107个县域为基本的研究单元。首先,利用泰尔指数分解了2000~2010年山西县域人均GDP的总体差异。结果显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地市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显著大于多数地市内部县域间的差异。其次,对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导致山西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巨大差异的深层原因,模型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工业化程度、农民生活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水平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均GDP指标在多个空间层次上综合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对江门2000—2013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基本结论是:江门四市三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偏小,但是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不容忽视.总体上,江门已经形成了以市辖三区为主体的中心区域和以四个县级市为主体的外围区域并存的二元空间结构.影响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包括地理区位、要素投入、外向化程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区域经济政策等.促进江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多措并举,着力缩小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差异、激发二者的内部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泰尔指数测度厦漳泉区域间2005—2012年的收入、消费、进出口、医疗、教育等指标相对于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以及变动趋势,同时选取厦漳泉各区域内部2012年的部分指标计算出其相对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值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厦漳泉区域间差异在总体上趋于缩小,但进出口总额不均衡的程度仍然比较大;就区域内部而言,各市辖区在绝大多数指标上占有优势,厦门市内差异显著大于漳州和泉州市内差异。建议厦漳泉区域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发挥市辖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济学视角,运用加权指数模型测度河南省18地市2005-2013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其中空间聚集的态势在减弱,地市间差异逐渐缩小;(2)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二元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中豫西地区与豫东地区局部空间正相关显著,豫西地区是"高-高"聚集区,豫东地区是"低-低"聚集区;(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域尺度上呈现非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但在区域尺度高中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省际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利授予量代表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基尼系数测算1998—2008年我国省际间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并按专利类型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分解,按东中西3个区域对基尼系数进行地区子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省际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差距和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差距;实用新型专利的增加有助于缩小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大部分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是由地区间差异解释的,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我国各省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空间格局以及服务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高,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知识或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以北京和上海为最.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东、中、西三大地带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1990年到2004年扩大,2004年后开始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带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最大.从2005年至今,社会服务性行业省际差异较小且逐渐缩小,高技术服务业省际较大且差异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1~2015年中国地级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数大数据,针对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中国电子商务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电子商务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各地区内部地级市间差异是电子商务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2)在时间动态上,各地区两极分化在减缓,在空间分布上,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高的地级市仅处于低密度分布区;(3)当前各地区的电子商务水平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没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的趋势;考虑经济发展各因素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及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发散特征,收敛速度为负值且趋于一致,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零售消费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拉大各地区间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空间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利用1990,2000,2010年河南省县域非农业人口数据,分析了199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大致为西高东低,西北部与京广铁路沿线部分形成一个"T"字形的县域城镇化率较高的区域,低城镇化率分布在开封—周口等黄淮地区.②城镇化发展较好的县域大部分分布在那些工业化水平高,资源丰富的地区,而那些传统的农业地区(如黄淮平原地区)城镇化率依然较低.③县域经济发展阶段、人均粮食产量、人口密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河南省重点发展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同时,注入更多的精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完善县域产业结构,增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保费收入和保险密度指标来看,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特征.基于东、中、西、东北的四大保险区域划分方法,引入锡尔系数对寿险业的区域差异程度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寿险业发展不平衡的主因在于各个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而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度不如区域内部差异,且区域间差异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这一实证结果,为了针对地区保险市场差异进行区域保险政策制定,有必要打破传统的地带保险区划方法,根据保险业发展程度进行区域划分,从而进行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通过对湖南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发现,该区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之势,区内已经形成4个水平各异的经济发展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县域尺度的城乡一体化类型是典型农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据.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聚类分析方法并借助ARCGIS空间技术平台,研究了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五个关键因素,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居民经济收入四种城乡一体化地域空间类型.经济发展是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是提升县域城乡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推拉力量,不同县域的资源禀赋差异也是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值理论,使用2000-2012年河南省耕地实物投入数据,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整体特征和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3年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和各种投入要素能值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各种投入要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贡献发生较大变化,农业机械和地膜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化肥的重要性基本保持不变,而劳动力和农药的重要性则大大下降;(2)不同等级耕地集约利用的县域数量分布大致呈倒"V"型,即中度集约利用的县域数量最多,而精细利用和粗放利用的县域数量最少;(3)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等级状况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域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和西北部,集约度较低的县域集中于河南的整个南部;(4)河南省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协调程度有所增加,其中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超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集中于河南东部和中南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集中于河南中部和西北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针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是区域旅游发展关注的焦点。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经典区域研究方法和Arc 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江西市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西省各地级市间的旅游经济差异仍然较为明显,市域旅游经济差异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旅游经济差异主要是由区域间差距造成的,在区内差异中,赣西地区内部的贡献率最高、赣东地区次之;2000-2004年与2011-2014年市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空间集聚特征,2005-2010年市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空间离散特征。江西省市域旅游经济水平的时空差异是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以及政府旅游发展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从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加强旅游交通的建设三方面推进江西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旅游强省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国内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积极探寻其规律.河南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力量,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正影响着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的功能发挥,因此必须深入研究.通过演化阶段划分、地区类型划分,以及灰色系统分析,发现河南省1978年至今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化历程呈"W"变化曲线;河南东部、南部和西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收入区域差异明显;各省辖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内部因素作用强度差异是形成城乡收入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人均用电量为测度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江苏省1993~2010年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1993~2010年间,江苏区域总体差异在波动中上升.从江苏省三大区域层面来看,区域间差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并逐步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内部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从三大区域内部差异来看,表现各不相同,其中,苏南地区内部差异较小,但呈缓慢扩大后平缓下降的趋势;苏中地区内部差异也较小,并呈缓慢缩小趋势;而苏北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但呈快速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