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朱莺 《科技信息》2010,(12):I0138-I0138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本文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女性的命运、妇女的解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9世纪的西方文坛,女性文学特别繁荣,出现了许多栩栩如生、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埃德娜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对自身存在有着种种觉醒及其觉醒后的抗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以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的研究成果。其中,乔以钢教授作为获得过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组委会嘉奖的优秀女性文学研究者,以《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等众多著作,  相似文献   

4.
当今,海峡两岸的当代文学都呈多元化发展势态,而女性文学又都成为多元中的重要一元因素。女性文学通常指女作家创作的,以女性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表现女性意识、女性世界,并能体现出鲜明的女性风格的文学作品。两岸社会制度不同,妇女的境遇也有所不同。然而,台湾、大陆只是一水相隔,同宗同族,文学情思,一脉相通。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使两岸女性文学有了可比性。通过这方面的比较,对于增进骨肉同胞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岸文学的繁荣发展,将是很有益的。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谈小说。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在传统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发生嬗变,在中国文坛上引起巨大的震撼。试图从女性生存的环境和女性性别意识诠释女性文学发生流变的真实状态。‘探讨女性文学在变革时期所走过的不寻常的路。剥离出对现在文学有启迪的、有价值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与文学相互影响,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相互影响日益加大.本论述从科学技术增加了文学的载体、丰富了文学的内容、扩大了文学的创作群体、调整了文学的评价尺度、改变了文学的价值观念、简化了文学的创作思维、变革了文学的创作方式、拓宽了文学的叙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科学技术对文学的影响;从文学对科学技术的传播、引导、反思等方面论述了文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到90年代末的繁荣,呈现出曲线发展的轨迹。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女性文学、政治文学与色情文学出现台湾文坛,曲线轨道的中轴是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8.
日本平安时期,后宫文学沙龙的兴盛成就了贵族女性文学的繁荣。作为后宫文学沙龙的延伸,以皇女为中心的斋院文学沙龙亦不容忽视。以平安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大斋院文学沙龙以及六条斋院沙龙为中心,就斋院文学沙龙的形成、具体文学活动及其特质展开考察,分析其对平安朝贵族女性文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女性的命运、妇女的解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9世纪的西方文坛,女性文学特别繁荣,出现了许多栩栩如生、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埃德娜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对自身存在有着种种觉醒及其觉醒后的抗争。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从文学接受的条件看主要有其繁荣的必然因素,首先是文学观念的转变;其次是读者阶层的不断扩大,审美经验的认同;第三是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书商作为专门的社会职业,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培育了文学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进而形成一种全球化的语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灵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深受其影响,明显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标记,表现为“消平深度”、“解构中心”和“拼盘杂烩”。这种接受及其所带来的变化虽然还需商榷,但是它毕竟显示了中国文学求变的勇气和日趋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改革小说”正面响应了文学现代性的要求,反映了中华民族迫切现代化的呼唤。其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物质现代化转向人内心现代性的追求;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逐渐深入的时候,改革小说却出现停顿。探索这段时间里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为文学发展提供一个参考。现代性的复杂与多元,要求“改革小说”既要适应时代变化发展,又要时刻贴近人心,更多地关注于现代性过程中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学研究应打通古今的呼声颇高,其宗旨主要在于突破学科区隔的壁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贯通性的研究。因而在越来越多的同仁把它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运用于个案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就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包括古今内涵的界定、与传统文论中通变说的联系、文学史的分期、开展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焦明甲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1-1363
伴随技术时代来临,人们思维发生变化,海德格尔所说的"计算—表象思维"开始侵蚀文学艺术;文化工业化导致文学走向复制,文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正在弱化;信息产业的发展,图像时代来临,崭新美学观念——消费主义美学诞生,对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在这样一个"文学终结"时代,文学应该怎样?作家何为?黑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理论告诉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学会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教学实践,对高职高专有关教材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关于高等专科学校英美文学教材建设的设想,即:面向高等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关文学教材应史、选、评为一体,中英文相结合,力争使英美文学“教程”变为“学程”。  相似文献   

16.
刘勰论宋齐文学,于泛泛的称扬后面,实际作出了否定性的评价,这在有关宋齐文学的论争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例。针对宋齐以来文风的讹变,刘勰提出“矫讹翻浅,还宗经诰”以及“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概括乎雅俗之际”的指导方针,一方面是基于其“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同时也包含了他对文学古今之变的规律性的理解。刘勰的这一探讨不仅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也不乏指导创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伊始,湖北文学在保持其稳健风格和特点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其标志就是长篇小说潮的涌起。纵观新世纪湖北长篇小说创作,它具有丰富多彩的题材、现实主义的追求、稳健的审美品格等三大特征,同时也存在着手法单一、心态浮躁、创新不足、地域文化色彩不强等不足之处。新世纪湖北长篇小说在保持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必须注意克服其不足,只有这样,长篇小说才能成为湖北文学的著名“品牌”,湖北才能真正由文学大省一跃而为文学强省。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学特色,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也应该"保持民族个性,汇合时代精神"。电视人在制作电视纪录片的过程中要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好肯定与否定、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努力使它的精神风貌与时俱进,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9.
大专院校传统的信息服务 ,是以提供文献资料为基础 ,以文献检索及专题服务为主要导向。随着读者队伍素质的提高 ,他们对信息情报部门的需求和从属大为减少 ,为了改变此种局面 ,信息情报工作者应拓宽渠道 ,情报信息工作应向高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救亡时期,左翼作家内部需要"和合"思维团结起来,但却发生了对以鲁迅为首的一些作家的攻击,造成了革命巨大损失.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者的思维方式有时需要"对立"方式,有时需要"和合"方式,有时需要两者的结合.上世纪二十年代以降文学界的得与失,都与这两种思维方式有关.当今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文艺之时,对之进行总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