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逻辑,单独一物/一人/一地/一国的和谐不可能是真正持久和谐,真正有生命力的深层和谐必然是天下/世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和谐,也只有在此情形下,一物/一人/一地/一国才可能获得真正持久和谐。因此,中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只有化作全人类的智慧,成为全人类的世界观,世界/社会和谐理想才可能真正实现。作为全人类的世界观,“天人合一”思想至少包涵这样一些基本内容:①“天下,非一物/一人/一地/一国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以天下观天下”;②“慎终追远”,敬畏、热爱、取法大自然,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③“和而不同”,构建饱含仁爱情怀的和谐世界/社会;④从以生存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转向以审美为主导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公众评议"之于科学研究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众对于科学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不良现象的评议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新的评议方式,“公众评议”不仅有利于监督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有助于澄清科学研究的“事实”;“公众评议”还有益于改进科学研究的“治理机制”。“公众评议”并不具有最终的裁决权,甚至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总体上看,它对于促进转型期科学研究中的“同行评议”等科研评审机制的完善以及增强科学研究领域的“自主性”等都能起到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地理学"三形"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三形”思想,分别阐述“三形”即形胜、形势与形法三个概念的内涵并指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举风水学为例来阐述“三形”思想在我国古代地理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功利之魅"与知识分子的"良知之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不需再赘述,有人因此对我国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方式颇有微辞,甚至是谴责。我们承认其中是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不是当前教育领域严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深入透析,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的畸形功利化却是诱发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社会多数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评价标准的功利化通过同化、类化的方式实现对社会成员观念的改变和占领,反映在教育领域中人的身上,便由此使教育领域出现诸多问题。可以说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人不再物”,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毕竟要人去执行,教育领域内的“物”只是以一种载体或客观表现物的角色存在的。因为人们主观意识或观念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教育领域最多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不应只是教育领域的“物”,而应是整个社会领域中的“人”;解决问题的着力点不应只倾力追求体制的完善,而应力促实现社会人的价值等主观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既是一个汇聚了各种力量的场,也是一个权力斗争的场,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把各种竞争的力量组织成一个具有客观机制的网络。“科学场”观念捍卫了科学的理性事业,尽管这种理性是历史的、偶然的和相对的,但是由此场域所产生的科学知识仍然有政治的效力和伦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大跃进”期间学术界的“下乡上山”运动,是“反右”运动所引发的强化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重要措施之一,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知识分子工农化”思想。其基本方针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以思想改造为纲”,通过与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期造就出“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本文对此运动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休闲教育的失位、错位与归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休闲教育被提到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对休闲教育必须合理、科学定位,休闲教育不应成为工作教育,要重“道”而不仅是“器”,要真正见“人”而不仅是“物”,否则休闲教育反而会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8.
"物象化论"是日本学者广松涉对中晚期马克思思想理论的一个特定的称谓。所谓"物象化论"简言之,就是把"关系"看成"物",并对这样的物象化批判加以揭露的一连串的逻辑构造。在"物象化"视域下,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特殊产物;人们之所以把消费看成是消费社会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容,关键在于对消费社会中"人"的规定的物象化谬误。在消费社会中,"人"是一种物象化的存在,因而,在物象化视域下看待消费正义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人"的物象化规定,透过"物象"的樊篱去关注消费背后的意义更深更远的关系意蕴,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消费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卫军在1943年公开征召未成年人参军。右图为党卫军第12装甲师,即“希特勒少年师”,又称“婴儿师”的士兵。“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师。其作战之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这支部队在“二战”以后很少被人提及。一个德国朋友提示我,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述是存在的,只是人们不愿意旧话重提,原因很简单:让未成年人去为一个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去送死,这是民族的耻辱。所以,德国人宁愿让这段曾经轰动一时的战争史实逐渐淡出后人的视线,变得鲜为人知。1944年6月7日,盟军诺曼底…  相似文献   

10.
"文革"期间的相对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期间,我国开展过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等“资产阶级思想”的活动。文章根据有关原始资料,比较系统地讨论了这一时期对于相对论的批判情况,并对这一批判活动的性质及方法作了初步分析。文章指出,我国“文革”期间对相对论的批判是一种哲学批判,是对相对论物理内容的严重歪曲和误解。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逐渐把人类带进了一个科技社会。面对这个由科技所建构起来的全新的世界,喜欢的人高兴地誉科技为“天使”,反对的人则极力贬科技为“魔鬼”。然而,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是人类在传统的宗教社会中所形成的概念,科学技术究竟是什么,尚未完全从神灵世界中超度过来的人类,实在是没有任何现成的词汇可以概括,许多人唯象地把它描述为“双刃剑”,用的还是前现代社会中的词汇。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6,(17):44
在“e”时代,许多人需要花许多时间使用电脑科技,工作自动化虽然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但是常对着电脑,却使人觉得是“高科技在控制人”,而“非人在控制机器”,因而减少了工作满足感,整天对着电脑,使人觉得工作乏味;而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与沟通,使“e”时代人在自然、满足感、自尊、自控下,健康备受威胁,从而患上“早衰综合征”。透视“早衰综合征”“早衰综合征”是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常见的身心病症,换句话说,这种病症是一种特殊的不良心理卫生问题。所谓“早衰综合征”,简称“早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中壮年人…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论看"生态人"的合法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要求人类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生态人”的合法性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关系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论证表明:当今时代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价值观,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  相似文献   

14.
工程哲学:"元"哲学与社会认识论的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元”哲学和社会认识论的角度来审视工程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对工程哲学是什么进行提问,尤其是通过对“是”的“元”哲学追问,可以反思目前我们关于工程哲学的定义方式;第二,社会认识论关于智力劳动分工的思想,使我们认识到至少可以有三种分属于不同认知主体的工程哲学范式,即工程师的工程哲学。哲学家的工程哲学,决策者的工程哲学;第三,通过思考工程哲学的前景由什么来决定,我们可设想开放的、共和的、正义的工程哲学三种可能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疾病表达的“躯体化”倾向是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的一大问题,而这种思维倾向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传统身体观.它可以通过汉语言使用渗透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汉语言中的身体隐喻具有其独特性,反映出中国传统身体观与西方身体观的差异.汉语中的“身”从来不是西方的身体.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身”具有本体性地位.而这种身体观正是中国心理疾病实践中凸显“躯体化”现象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双刃剑"片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刃剑”这一古老的称谓,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的精辟概括,也生动地表述其既是造福人类的“天使”,又是威胁人类的“魔鬼”的双重角色。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理论界关于科学、技术、伦理之间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热浪叠起,对科学技术与“双刃剑”的评说颇多,集中起来不外乎三种:科学技术总体是双刃剑;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是双刃剑;科学与技术分别是双刃剑……这些研究对科技伦理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伦理学科的指导、监控功能,建立有效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监控机制,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盛行的当今美国社会,能够揭示美国黑人传统和文化根基的African American成为学术界普遍采用的种族称呼。但在中国学术界,目前该词存在三种不同的译文——“美国非裔”“非裔美国人”“非裔美国黑人”。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不同学者之间,而且存在同一学者的不同论著中。鉴于中国人的认知方式、汉语表达特点、汉语中“裔”的约定俗成意义,相比较而言“美国非裔”是最合适的说法。但如果考虑到该词的本义以及汉语“裔”的外延,那么“美国非洲人”或许是一种更加准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论"伪技术"     
肖峰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36-39,53
伪技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但又冒充为技术,所要达到的是技术以外的不正当目的。伪技术与伪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伪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与技术之间的划界也是复杂的,需要探寻合理的社会建构方式与机制去正确地处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和谐伦理: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向度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理应是和谐伦理。和谐伦理,就是调节自我、人我、物我之间的道德规范。“三和”——心和、人和、天和,是和谐伦理的终极指向。心和指自我身心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微观伦理基础;人和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中观伦理基础;天和指人与自然界万有存在之间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宏观伦理基础。实现了“三和”,方能求得人类需要和非人类需要的和谐,达致“保合太和”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电子纸"的技术进展及其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纸"技术是一个涉及电子、有机化学材料、计算机、显示与识别的高科技,目前正面临重大的技术突破.现代"电子纸"将不仅终结传统的"木材纸",而且可以在其屏幕上实现"手写工作模式",从而能够大大降低亚洲人进入信息社会的门槛.因此,"电子纸"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