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对自然状态的描述是自然法学派建构其政治理论的基石,也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逻辑推演的前提。卢梭、霍布斯和洛克作为自然法学派的代表,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各有不同,从而也导致其各自政治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李伟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57-60
通过简单分析古典自由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身的理论表达,以此为前提来分析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思想,并分析他们各自理论中的自由主义因素,进而比较他们政治理论表达的不同以及他们的理论在自由主义历史发展的影响和它们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简单分析古典自由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身的理论表达,以此为前提来分析霍布斯 和洛克的政治思想,并分析他们各自理论中的自由主义因素,进而比较他们政治理论表达的不同以及他们的理 论在自由主义历史发展的影响和它们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是近代西方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基于这一思想开创了近代政治哲学的先河。自然法理论是构成其政治哲学的全部基石,本文试图从自然法思想的理论渊源入手,结合他的人性学说,形成关于他的自然法思想的一些个人观点,加深对这位西方政治哲学之父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霍布斯是对现实主义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自然状态论"的逻辑体系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线条,成为国际无政府状态的重要的类比。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为现实主义提供了国际无政府状态这一理论假设,主权国家这一主导性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以及国家权力这一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6.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兴起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神学、神权的影响逐渐缩小,人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此时期的霍布斯同其他早期启蒙思想家一样,摆脱了神学观点的束缚后,用人的观点观察社会,并试图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事物,从理性和经验中总结出某些规律。人性论是霍布斯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分析一下霍布斯的人性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海涛 《凉山大学学报》2004,6(3):170-172,174
霍布斯和卢梭是近代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二者同处于启蒙运动的背景下,他们的社会契约思想在逻辑起点、学说基础和实践意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的学说也有很大的区别。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近代英法社会契约论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按照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自然状态"虽有美好的一面,但又有恶的、缺陷的一面,因而人们需要在自然法的指导下,走出自然状态,达成契约,构建公民社会,并实行权力分立而分割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平衡,以实现"自然状态"中美好的一面,克服其不好的一面。公民社会(国家)因此可能成为人们协议的产物,人们在国家内享有各种权利。这样,就在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以维护公民权利、自由和平等为目的的良性生态回路,使公民在放弃中实现了索取。  相似文献   

9.
霍布斯基于人的自然性,运用机械唯物主义的方法,形成其完整独特的人性理论。他先从人性的“自然欲望公理”推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再由人的“自然理性公理”归结出的自我保全原则,导出人们为了摆脱这一自然状态而付诸理性发现的自然法。  相似文献   

10.
霍布斯的法律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霍布斯是古典自然法哲学派的代表。他从人性出发,以一个虚构的自然状态为起点,提出了自然法、自然权利的基本原理,系统地论述了以和平为目的自然法学说。进而,以社会契约为桥梁,证实了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必然,建立了他以国家主义为特 征的实在法理论。  相似文献   

11.
财产权学说是洛克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洛克消极的政治哲学观倡导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财产,因而财产权就被赋予了政治哲学的意义,成为评判政治权力正当性的道德基础之一。文章研究的主题是洛克财产权学说中关于财产权的限制的问题,从分析这一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开始,进而探讨了洛克关于财产占有与享用的限制、财产积累的限制等问题,最后阐述了学界关于洛克财产让渡权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生成是在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完成的。在殷商及其以前人对天地鬼神的畏惧时期,中国古典建筑具有亲悦鬼神的特征;在周及先秦两汉人对天地鬼神的敬而远之的时期,古典的园囿象天而建制,充满着趋吉避凶的功利主义理念;在魏晋以后的玄学对自然的“祛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制有了美的法则,形成了自己追求意境、追求幽曲的审美风格,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成熟;在近代以来的科学主义对自然的彻底地祛魅时期,中国的园林艺术转向了西方几何化理性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针对菲尔麦的“君权神授”和绝对王权理论,洛克重新探索了政府的起源和目的。以自然状态为起点.洛克阐述了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权利。围绕这一政府目的,洛克提出了议会制、法治、有限政府、分权、人民有反抗压迫权等一系列代表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洛克的政治理论反映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各项政治要求和经济主张,不乏进步性与革命性,但其仅仅以保护人民的财产和权利为目的的政治理论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移情”作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直以来就是中西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学说。简单地说,“移情”就是将人的感情移入物中,使物也具有了人的情感,以此来渲染或抒发作者的感受。但是,中西的“移情说”并不尽相同。西方移情理论更多的是对于“外射”的探讨,而中国古典“移情”理论更多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反映。这种差别的产生是中国和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不同所致。因此对中西移情理论进行对比,探寻这些差别在思维方式层面上的深层根源,能使我们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移情的发生机制,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哲学的主题是人,而人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哲学强调世界观、价值观,而建构主义有着鲜明的和平、友谊等价值取向;建构主义理论以之得名的“建构”,更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从技术化生存消解了人性、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遮蔽了技术的人文意义三个方面,梳理了技术化生存的危害;然后通过论证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是人类生存的必然历史阶段,指出了技术化生存具有历史必然性;最后,文章在评述既有构想的基础上,指出不断丰富人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的内涵,是超越技术化生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