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轮拖网捕捞鲐鲹鱼的现状及渔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1—1993年《上层鱼资源利用研究》课题的渔、海况调查资料和东海区主要渔业公司鲐鲹鱼生产资料,阐明了机轮拖网捕捞鲐鲹 鱼的现状、渔场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捕捞群体的组成特征,分析了鲐鲹鱼生产的渔况特点,提出进一步扩大利用大中条鲐鲹鱼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7—1993年鲐、鲹幼鱼发生量调查,分析研究鲐、鲹鱼的资源变动趋势,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鲐、鲹鱼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调查表明,在海况正常的年景、幼鱼发生量指数(密度指数)与上层鱼渔获量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资源丰欠和夏秋汛渔情预报的一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鲐鲹鱼生物学测定资料,阐明浙江渔场鲐鲹鱼生殖群体、幼鱼群体、当龄索饵群体和隔龄索饵群体的组成特征,不同群体的分布以及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讨论了资源利用的对策,为发展海洋捕捞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87—1990年夏秋汛东海北部近海鲐、鲹鱼渔场饵料生物的调查资料,结合渔汛生产实践,分析了渔场的饵料基础与鲐、鲹鱼中心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种类为暖水种和热带种,优势种类为浮游甲壳动物与毛颚动物;渔汛期间,生物量丰富,北部内侧海区略高于南部内侧海区。6月—9月,高生物量区有北移趋势;鲐、鲹鱼中心渔场的位置出现在250—300mg/m~3以上的高生物量区域。  相似文献   

5.
1.背景光对兰圆鲹在水平光梯度内之趋光性有影响。随着光强的提高则影响有减弱趋势。此种现象幼鱼比成鱼表现强。 2.背景光对鲐鱼在水平光梯度内之趋光性也有影响,随着光强的增加,背景光的影响减弱,趋光性增强。 3.背景光对鲐鱼比对兰圆鲹趋光率的影响大。 4.无论兰圆鲹、鲐鱼,提高人工光源的强度,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趋光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90—1993年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渔况调查资料及鲐鲹鱼生产历史资料,阐述了灯围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渔场的变动和经济效益,讨论了近几年来灯围作业滑坡的原因,提出今后扶持灯围作业的建议,为利用鲐鲹鱼资源,发展我省的海洋捕捞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1.在水平光梯度内兰圆鲹(幼鱼、成鱼)自10~(-1)—10~3lux的照度区内都表现出趋光性,但随光强的增加未出现趋光性加强的趋势。 2.在因垂直照明而形成的明暗对比显著而非均匀性的光梯度内,兰圆鲹在弱照度区游动时间长,在强照度区游动时间短,其游动时间的比例为1:4。 3.兰圆鲹幼鱼的趋光性比成鱼强。 4.在水温为24.5—27℃时,鲐鱼(幼鱼)的适宜照度区为0.01—71ux范围内。 5.无论个体或群体实验,鲐鱼对光反应结果一致,而且群体反应更稳定。 6.对于五种海水鱼趋光性之比较看,兰圆鲹(幼鱼、成鱼)和鲐鱼(幼鱼)都属于对光有正反应,但不属于趋最强光的一种类型,其中兰圆鲹(幼鱼、成鱼)之趋光性比始鱼(幼鱼)强。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国家一级保护鱼类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 Day)的分类地位,部分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现状以及现阶段扁吻鱼的人工繁殖与养殖现状;总结了野生扁吻鱼的全人工流水养殖试验过程中流水养殖条件,日常管理方法,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以期为濒危扁吻鱼创造优质养殖条件,保护珍稀扁吻鱼有限资源,为扁吻鱼的人工繁殖与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优质的后备亲鱼,为后期扁吻鱼的商品化养殖提供科技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群众灯光围网渔业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灯光围网调查船2002-2005年的渔业生产调查资料、舟山市渔业统计资料和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历年来的上层鱼监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5年,浙江省群众灯光围网渔业的作业渔场主要集中在28°~32°N、122°~125°E之间的海域,渔期一般为每年的7~9月;鲐鲹鱼占总渔获的年均比例为98.97%;根据历史资料粗略推算,调查海域鲐鲹鱼等中上层鱼类的资源量约为12×104t,最大持续产量为5.8~6.7 t,最佳捕捞船数315组左右。目前,东海北部渔场的鲐鲹鱼资源已有被过度开发利用的迹象,灯光围网渔船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建议今后对灯光围网渔业的管理应由过去的扶持、鼓励向有序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0.
浙江渔场鲐鲹鱼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浙江渔场鲐鱼资源利用研究组长:宋海棠副组长:苗振清、黄传平成员:商金发、陈阿毛、李平、丁天明、水柏年浙江渔场鲐鲹鱼资源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1、在暗适应条件下,蓝圆鲹幼、成鱼对蓝、绿色光的趋光率最高,对红光的趋光率最低。由暗适应向明适应过渡后,引起趋光率最高的颜色光移向黄、绿色光。 2、在暗适应和明适应条件下,鲐鱼都对紫光和红光有最大的趋光率。 3、在上述条件下,无论蓝圆鲹或鲐鱼,对白光的趋光率都低于能引起最大反应的颜色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东海北部近海夏秋季鲐鲹鱼中心渔场的分布、海洋水文环境(包括水温、盐度、水系的消长变化)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七十年代初以来,我省著名的四大经济鱼类即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资源,由于种种原因发生大幅度的减退,尤其是大小黄鱼资源已面临灭绝的局面。而另一方面,马面鲀等低值鱼类的产量却大幅度增长,根据本公司近三年来的统计,平均每年捕获的马面鲀、鲐鲹鱼等低值鱼约一万八千吨,占总渔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三。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玛曲段极边扁咽齿鱼的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边扁咽齿鱼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种.资源调查发现:①黄河上游饵料资源丰富,极边扁咽齿鱼肠充塞度大多为4、5级.②极边扁咽齿鱼种群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9×L^3.0289(R^2=0.9741),表明极边扁咽齿鱼总体生长基本符合均速生长型.③在种群中,雌性个体数量占优,其中9龄以上个体全部为雌性,正金字塔型的种群年龄结构已经被破坏,低龄鱼仅占35%,表明极边扁咽齿鱼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年龄结构呈现一定程度的老龄化.文中对极边扁咽齿鱼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国家一级保护鱼类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 Day)的分类地位、基础生物学特性;濒危原因及其现有的资源现状.概况了鱼类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水霉病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条件;阐述了扁吻鱼养殖过程中的水霉病发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同时,以"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运用于扁吻鱼养殖的日常管理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濒危扁吻鱼的资源保护及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舟山普陀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为鱼类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优势。碜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海洋鱼类,普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常栖息于普陀沿海海域。本文采用线粒体COI DNA序列,对来自普陀海域18尾鲹的样本进行分子条形码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2个单倍型,分别隶属于7属8种,其中3种在该海域首次纪录。此外,结合GenBank的序列数据,共获得12属18种鲹的COI DNA同源序列,并构建了NJ与Bayesian聚类树。通过聚类关系,各物种的进化关系及其分类地位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来。DNA条形码弥补了传统分类学在鲹科鱼的命名及分类归属上的不足,从而增进人们对够科鱼在舟山普陀海域物种多样性的了解,为当地养殖业及海洋保护提供科学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对1998~2005年东海区灯光围网的主捕品种、数量分布及其捕捞规模进行调研,研究认为灯光围网的主捕品种为日本鲐、澳洲鲐、竹筴鱼和蓝圆鲹等,且尚有一定的资源量。东海区的灯光围网近年来规模发展迅速,对上述鲐鲹鱼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从可持续利用资源角度出发,对其应实施规范管理,其措施为:(1)确定大型机轮围网、机帆船灯光围网的规模数量、渔船吨位、马力、网具规格等;(2)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3)成立全国灯光围网协会,配合农业部渔业局对灯光围网制订有关措施,进行专项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以鱼体运动行波方程为动力学基础,参照鱼体尾部运动函数方程设计了"BLRF--I"系列仿鲹科机器鱼.在该系列机器鱼中,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可以方便地更改尾部驱动舵机的数量,形成仅有驱动舵机数量不同、其他机制完全相同的单关节、两关节和三关节仿生机器鱼.对"BLRF--I"系列机器鱼的巡游速度与最小转弯半径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BLRF--I"系列机器鱼尾部驱动舵机数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巡游速度,最小转弯半径在舵机数量为2时达到最小.进而论证了仿生机器鱼关节数目对机器鱼游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仿生机器鱼关节数目和巡游速度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渔具厂继广东水产科技站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吸鱼泵后,发扬继续革命精神,使吸鱼泵在装卸、鱼水分离、吸鱼性能和一机多用等方面又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吸鱼泵系由泵体、叶轮、鱼水分离器以及吸鱼胶管、底阀等组成,配以20匹柴油机,负载转速800/分(也可以用机帆船主机带动),一般安装于20~500吨的机动船上。吸鱼泵主要配合灯光围网,捕捞中上层鱼类,如兰园鲹、金色沙丁鱼、眼睛鱼、脂眼鲱等体长350mm以下,体高60mm左右的鱼类。  相似文献   

20.
晓天 《小学科技》2009,(11):10-10
在澳大利亚的托雷斯海峡水域,生活着一种游动时尾巴在前面的奇鱼。这种鱼的尾巴上长着像眼睛一样的圆点,加上它在行进时尾巴向前,以倒退的姿势游动,人们很容易将它的尾巴当成了头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