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器人定义众说纷纭 现在,人们经常能从电视、电影或展览会中见到机器人的身影。但是,要回答“什么是机器人”这样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机器人不就是拥有粗胳膊、短腿、大眼睛和方脑袋的铁家伙吗?”可能有人补充一句:“机器人不就是机器吗?它能一刻不停地工作,它就是一种自动机器。”  相似文献   

2.
变脸术     
各种器官移植成功似乎已成为医学不断进步的代名词,人们乐观地认为,也许要不了多久,人体上不论哪个器官出了问题,都可以像更换汽车部件一样,将损坏的器官换成新的就行。果真是这样吗?如果一个人的脸面出了问题,他是否愿意换一张脸?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是否就存在我们人类这一种智慧动物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进入20世纪以后,根据一些科学家和探险家的考察,认为地球上还存在着另一种神秘的智慧动物——海底人。 1938年,在爱沙尼亚的朱明达海滩上,人们发现了一个“鸡胸、扁嘴、圆脑袋”的“蛤蟆人”。当它发现有人跟踪时,便迅速地跳进波罗的海,其  相似文献   

4.
人的能力(智能)以及它的物理存在都表明智能机器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制造一个新的不同的智能机器。那末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机器能模拟人类的智能吗?”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理解事物意味着什么样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什么?”什么叫有意识?”等等。目前机器的能力与这些问题都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它们与人的差别。量子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也许是通向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5.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一个秘密:不少夫妻在外貌、表情、体形甚至爱好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称之为“夫妻相”,并认为有“夫妻相”即意味着有缘分,这样的人大多家庭牢固,婚姻美满,容易白头到老。真的是这样吗?你和你的妻子(丈夫)又是哪类夫妻相呢?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间,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单性生殖”已在哺乳动物——一只小鼠上获得成功。于是,有人就预测:妇女可以不用性交,就可以自己生儿育女。众所周知,决定性别的是x和y两条性染色体。妇女“单性生殖”则只能使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外界条件下加倍,而女性生殖细胞中只含x染色体,加倍后性染色体为xx,仍是女性。由此类推,如果任由妇女“单性生殖”,未来的世界岂不成了“女儿国”吗?那《西游记》里的“女儿国”不也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吗?每当看到“女儿国”,我们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的女子不能生下一个男婴呢?难道吴承恩早已洞察到“单性生殖”的玄机吗?  相似文献   

7.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凹凸不平的球体。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赤道处稍微鼓一些,两极处稍微扁一些,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而两极半径为6356.75千米,因此也可以严格地说:地球是一个椭圆球体。面对着地球仪,人们往往会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生活在地球直径两端的人,不是脚对脚的吗?如果我们这边头朝上,那么地球另一端的人,不就头朝下了吗?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地球上的万物都要受到地球巨大的引力(又叫做重力,就是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吸引,而重力的方向全都指向地心。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是“头朝天,脚…  相似文献   

8.
王德兴 《科学之友》2002,(10):12-13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管是谁,出生之后都要一步步走向衰老,最后死亡。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家尚未解决而正在探索的一个自然之谜。一叶知秋人的衰老,实际上就是细胞的衰老。科学家发现,构成人体的150亿万个细胞,其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人坦言,如果从你身上取一个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位老人、青年人还是婴幼儿。你相信吗?原来,胎儿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大约能分裂50次左右才衰老死亡;20多岁的年轻人分裂次数减少,接近30  相似文献   

9.
正统的心理学一再强调:人类只能通过感官了解世界。那么,有没有不通过感官而获得信息的方法呢?一些人认为特殊知觉(ESP)是可行的另一种获得信息的方法。在生活中,你有时会希望自己能“看见未来”或者“知道别人的思想”,有时,你可能也想知道其它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情,尽管没有任何渠道可以为你提供有关情报。关于人类具有特殊知觉的说法居然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这恐怕和人们渴望人体具有特殊知觉能力的愿望有一定的联系。多年来,据称有些人具有传心术(获悉他人头脑中思想的能力),特  相似文献   

10.
人一上了年纪,就会觉得“记性越来越差”,真是这样吗?美国、英国与日本等国的科学家披露,有关大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推翻了人们的这种看法。池谷裕二的“海马学说”东京大学医学博士池谷裕二博士在最新出版的日本《现代》杂志上撰文说,人的脑神经细胞在出生时数量最多,约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每天要减少数万个,也就是说每秒钟都要减少一个,但是这种“减少”与记忆几乎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管是谁,出生之后都要一步步走向衰老,最后死亡。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家尚未解决而正在探索的一个自然之谜。一叶知秋人的衰老,实际上就是细胞的衰老。科学家发现,构成人体的150亿万个细胞,其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人坦言,如果从你身上取一个细胞放在实验室里进行培养,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位老人、青年人还是婴幼儿。你相信吗?原来,胎儿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大约能分裂50次左右才衰老死亡;20多岁的年轻人细胞分裂次数减少,接近30次;70岁以上老人的细胞,放在培养液中,样子干…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核泄漏的阴影尚未消除的时候,美国科学家发出惊人之语,未来人们可以背一个箱式微型核电站移民外星球。多层外壳的核电站尚不能完全屏蔽核辐射,小小的一个箱子就能让人不受到核辐射吗?美国科学家说可以,因为那不过是一个微型核电站,比大型核电站容易  相似文献   

13.
<正>100年后醒来,你将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如果完全无法融入未来世界中,你还会坚持当初的决定吗?低温保存多年,甚至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的冷冻人,在未来先进技术的帮助下醒来,他们将如何面对一个新的世界?如今,在美国和俄罗斯的三个冷冻设施内,大约有300个被人们渐渐遗忘的冷冻人,他们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就进入了寒冷的睡眠中。在细胞真正死亡之前,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你会成功吗?     
智商、情商、性别以及基因等因素对一个人的个性及能力的形成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科学界众说纷纭。“如果拥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父亲,我就可以因此获得优秀的遗传基因并成为新一代天才吗?”也许你就是这么想的。其实,不仅是你,就连科学家对这个想法都表现出极大的兴  相似文献   

15.
“违反常识”的科学不少人把“常识”当作“科学”的同义词,他们认为某事物是不科学时,就指责说“这是违反常识的”. 违反常识就是违反科学吗?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后,揭示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规律.可是人类的传宗接代,从来就是父生子、子传孙,难道有谁的祖父是猴子不成?当时的宗教势力就是这样讥讽达尔文主义的.即使在当时的一般人看来,宣称什么人是从猴子变来的,也未免有点“连起码的常识也不顾了”.曾几何时,“从猿到人”已经成为普通人的常识了,谁要在今天还怀疑这个真理,那么,连小学生都会对他嗤之以鼻. 在麦哲伦完成他的环球航行,从而证实地球是球形之前,人们的常识是“天圆地方”、地球只能是平坦的一片,人才能站得稳;地球如果是球形的话,那么,在另一边的人不要掉下去了吗?然而,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濒死体验     
一些曾经濒临死亡的人所描述的经历竟是如此地相似……有报道称,唐山大地震后,我国神经医学专家曾随机抽取100位地震中濒临死亡,后经抢救脱险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有半数以上的人声称,遇险时不但不害怕,反而感觉思维特别清晰,心情格外平静,甚至有某种宽慰或愉快的感觉,他们还感觉到思维过程异常迅速,浮想联翩,一生中的往事飞逝而过。事实上,类似“我的一生都在我的眼前闪现”、“看见长长的隧道尽头的光亮和已故亲人”这样的描述,见诸于全球数以百计的对从死亡边缘被复苏的人们的那些奇怪的、超自然体验的调查报告。我国神经医学专家根据唐山地震濒死体验调查,将各种濒死体验归纳为40种类型:回顾一生、意识与躯体分离、失重感、身体陌生感、身体异常感、世界毁灭感、同宇宙融为一体感、时间停止感,等等。事实上,世界各地有过濒死体验的人的描述惊人地一致。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一生回放”:2005年,一个名叫雷蒙?莫迪的俄罗斯人对4000个有过临床死亡经历的人进行调查,发现濒临死亡的人会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莫迪说,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一个人似乎能够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回忆起整个一生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个有过濒死经历的司机回忆说,当他的卡车从桥上往下坠...  相似文献   

17.
正新时代:让气象观测插上智慧的翅膀“云计算”是天上的云也会计算吗?“物联网”是地上的动物也能联网吗?“大数据”是不是很大很大,它是大过千亿、万亿、万万亿的一个数字吗?我想,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不算新的新词汇,如果放在十年前,肯定会难倒好多人吧!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摄影技术的诞生,死亡面具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那么,人们最初制作死亡面具的目的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死亡面具?如今还有人制作死亡面具吗?这里,就让我们一瞥死亡面具背后的秘密。正随着摄影技术的诞生,死亡面具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那么,人们最初制作死亡面具的目的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死亡面具?如今还有人制作死亡面具吗?这里,就让我们一瞥死亡面具背后的秘密。约翰·迪林杰是美国大萧条时期(大萧条指20世纪30年代发  相似文献   

19.
嗜热生命     
你能想像你在滚烫的沸水中游泳吗?当然不可能,绝大多数生命都不可能,在这样的温度中构成我们生命躯体的细胞很快就会分崩离析而不复存在,但是大自然的魅力之一就是往往有超越人们想像的奇迹存在,就在我们的地球上,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些生命却在那些我们认为是地狱的高温环境中愉快地生活着,这里是它们生息繁衍的天堂,离开这个天堂迎接它们的将是死亡,它们就是越来越引起人类关注的嗜热生命.  相似文献   

20.
你需要将保密的邮件保存在“Foxmail”中吗?虽然很多人已经将“账号”加密了,但是如果仅仅是“账号”加密,隐私不会有安全保障!以下的办法你不妨可以试试。首先,建立一个新账户,建立一个“用户名”为“AAA”的新账户。然后为账户“AAA”加密,选择菜单“账户(A)/访问口令(A)……”,出现“口令”输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