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蕴涵价值"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极端的科学文化社会研究(CSSS)和后现代主义掀起的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科学蕴涵价值"的观点,往往容易给支持科学的人们带来这样的忧虑:把科学与价值联系起来,这难道不迎合了反科学主义者将科学妖魔化的目的吗?这难道不意味着科学蜕化为给意识形态和某些特定社会群体服务的工具了吗?这难道不会给公众理解科学的本性带来负面影响吗?面对这些困惑,笔者认为,需要全面而深入地分析科学蕴涵的价值,以求澄清来自反科学主义的各种误解,并揭示科学的价值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以来,科学家们连续发现了不少太阳系以外的行星,截止去年底,这样的"系外行星"已被找到了不下30余颗.人们不禁要问,在浩瀚的银河中究竟有多少行星呢?我们的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吗?它的产生是一个奇迹吗?要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因为太阳系是一个典型的行星系统,是解释系外行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本108页的小册子,但却对人们就科学能够提出的最重大的问题给予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回答。诸如:科学的本性是什么?科学发现能够预先计划吗?科学增长是自我限制的吗?我们从哪里来?什么是生活的目的?我们的命运是什么?上帝存在吗? 作者力求证明,科学为什么并且如何能够处理上述问题的某几个而不能处理另外几个  相似文献   

4.
自从进入近代以来,科学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科学的争论此起彼伏,近年来科学善恶的争论也经常见之于出版物.有人根据科学的现实有用性,断言科学在本质上是善的,有人则根据科学在工业、战争、医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消极后果,得出科学本质上为恶的结论.他们之间尽管看似尖锐对立,但在否认科学的价值中立性上则是共同的,都认为科学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性.这是对科学的一种误解,也是对善恶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5.
很早的时候听过一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要学会感恩,才能真正快乐。"很长时间我都不明白,难道"感恩"很难学吗?比微积分、量子力学、线性代数还难学吗?直到最近,我遇到一件具体的事,这才恍然大悟,不禁由衷感叹——"感恩"真的是一门艰深的课程!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小便尿不出来,同房挺不起来,"小弟弟"出了问题,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都是"我肾虚了吗?"这也难怪.满大街的广告都在说"补肾壮阳",强调性功能弱就是肾虚,大家天天耳濡目染之下,难免不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性功能减退或不足就是肾虚?究竟肾虚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广东省中医院全国中医肾病重点专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毛炜给出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1,(5):70-71
1955年3月21日,中国第一次发现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节甲类鱼化石.那么,你可知道,为什么要研究古生物? 很多人或许都曾经好奇过:人从哪里来?人是古猿变来的吗?恐龙真的灭绝了吗?最大的恐龙有多重?过去真的有过海怪吗?翼龙是天上飞的恐龙吗?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吗?猛犸象生活的时期是不是真的很冷?远古的地球上还生活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今天的生物的?古生物学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科技双刃剑效应产生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对于这样一个大问题,如果硬要在这里做出一个明确而简洁的回答,显然是困难的,但由此提醒人类应该正视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却是非常有益的.在对这个问题产生的成因探讨之前,我们想先提出三个前提性论点,以便下一步讨论的展开.一是虽然科学和技术确实是两个概念,但由于它们的紧密相联,故一般情况下不必严格区分,所以双刃剑效应的主体是科学技术;二是科技双刃剑效应确实存在,而且有的问题已很严重,这已由事实所证明,值得引起人类警觉;三是虽然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但不能就此得出这样的观点,即"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所以科技双刃剑效应是由人赋予的而不是科技本身的问题."诚然,人类采取的任何行为,包括科技在内,当然都和人有关,是属于人的问题,但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要讨论的重点却显然不是属于这个层面,否则就不要讨论"科技"的双刃剑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从事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的、灵活的思维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名词审定工作要对科学概念正确定名,同时附以相应的英文名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代的严复有"一名之立,旬月踟躇"之说.可见,"定名"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那么在这样严谨的工作中,怎样运用科学、灵活的思维呢?在此,笔者通过名词审定工作中一些名词的审定实例来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赵刚 《科学大观园》2007,(22):59-61
人和动物的交流或许可以从灵长类开始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听到你的小狗对着你说"主人,我饿了,快给我吃饭啊……"然后你急急忙忙找来狗粮,掺上牛奶,一边喂食一边和它聊天。这可能吗?这样的情景会发生吗?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1,(17):70-71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飞机上有安全带,汽车上有安全带,为什么高铁上没有安全带?是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吗?显然不是,因为全世界的高铁都没有安全带.因为高铁是个新事物吗?这个在我国可以这样说,就全球而言,日本的新干线1964年就已开通,至今已经近50年,显然不能算新事物.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降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如果副高长时间不动,则北边区域连涝成灾。今年又遇厄尔尼诺现象,暴雨跟它有关系吗?6月以来,南方迎来持续强降雨,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局地强降水重叠度高等特点。很多人表示了忧虑,并回想起了1998年。今年为什么有洪灾?会到1998年的情况吗?想必大家都想知道答案。  相似文献   

13.
正我感觉到一种震撼:未来计算机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可能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解决这样的问题才是一生的意义呀!上大学前,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哈佛人。我有这样一个梦想,一是因为那个笼罩着哈佛大学的光环,也因为我一直把学习法律当作我的目标,并把学习数学当作我的"后备",而哈佛的这两个专业都是全美最好的。1979年的4月,一封拒绝信打破了我的这个梦想。至于原因,我估计是因为我的SAT英语成绩太差了,只有550分。  相似文献   

14.
性活动过程中所洋溢着的爱慕、深情、依恋、温柔、分享,也能产生十分美好的感觉,然而不当的方式或行为会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你遇到过吗? 1.痉挛及疼痛 最常见的是性交时大腿外侧或小腿的肌肉"抽筋".这可能与性生活时动作过于剧烈及肌肉过度拉伸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分娩,古今都是人生之大事.古代孕妇如何生孩子?在人们的印象及现代影视剧中,孕妇分娩都是躺着,即卧位分娩法.古人分娩也这样吗?不是,古代孕妇一般是"坐着生孩子". 隋巢元方等撰《诸病源候论·妇人将产病诸候》中,提到当时孕妇分娩所采取的体位时称,"妇人产,有坐有卧",即分娩时有坐姿,也有卧姿.  相似文献   

16.
你能想象远在青海的阳光能为中原"充电"吗? 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它们却像草原上的"野马",性情不定,难以驯服. 有这样一个团队,短短几年时间,他们突破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一项项世界第一.在他们的努力下,特高压直流输电成为国家战略级技术,和高铁、北斗一样,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他们是国家电网经研院直流技术攻关团队,他们被称作驯服风光野马的"追风人".  相似文献   

17.
人在太空飞来飞去一定浪漫,在太空举行婚礼,"洞房花烛"夜,生儿育女更令人遐想.新的太空人种真的能出现吗?人类的太空后代真的是"超人"吗????  相似文献   

18.
<正>用自然界的基本常数重新定义千克,说明以科学为代表的人类智力活动,其价值就是用想象力超越现实,透过有形之物凝视无影无踪而又无所不在的永恒之物。对于经常关注自身体重的人们来说,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胖了,瘦了,除了与身材变化有关,可能还来自度量衡"千克"的变化吗?假如藏在巴黎郊区的国际千克原器落了灰尘,结果每千克变重了,体重显示的数字也就会变小。这就好比是,  相似文献   

19.
科技政策是为促进和指导科学发展而作出的一种系统的努力。但是,对科学进行计划和控制是可能的吗?合理的科技政策是可能的吗?为指导科学发展而作出的努力是否会损害科学的自主性?在人们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争论不休的同时,我们自然会问,新近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变化模式的讨论是否有助于这些同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埃克     
1 她坐在大屏幕前,茫然地看着黑幕中的点点繁星.这时,埃克不满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小姐,你到底有完没完?你呆了几个小时不动就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忍耐力吗?"她愣了一下,没回答,随即又陷入沉思.埃克等了等,又说:"你要再这样我就关闭显示器."她微微一笑:"没有我的命令,你不能有任何行动的."埃克叹了口气:"当然,我不会忘记我是为你们人类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