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鸨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与种内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大鸨(Otis tarda)6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共筛选出有效随机引物14条,利用所得的随机引物对每只大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327个扩增片段,其中共有片段150个,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6只大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几种动物RAPD指纹图谱反应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寡核苷酸引物,对蚕、鱼、蛇、家猪等动物的基因组DNA扩增,获得了这些动物的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谱,对影响扩增结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动物随机扩增多态DNA反应的适宜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DNA遗传标记与绵山羊遗传育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述了分子遗传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随机扩增多态DNA、DNA指纹、微卫星DNA、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DNA等技术的原理、遗传特点,及其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绵羊和山羊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丁鱼岁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丁鱼岁养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6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S103、S104和S105为多态引物.16个引物共扩增出65个DNA位点,片段大小在200~3 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23%.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067 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28 6.结果显示,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褐沙蒿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5个褐沙蒿(ArtemisiaintramongolicaH.C.Fu)种群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引物共扩增出28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26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5.1%.各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较高,在84.1%~89.0%之间,除正镶白旗种群略高外,其他均比较接近.各种群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基因分化系数Gst=0.1204,表明87.9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基因流N m=3.6524>1,说明褐沙蒿种群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聚类分析显示,褐沙蒿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RAPD的藏马鸡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测定7只笼养藏马鸡的亲缘关系,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7个个体进行了分析.选用53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每只藏马鸡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14个有效引物,并得到226个扩增片段.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7只藏马鸡的亲缘关系,证明RAPD可以用来鉴定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百合栽培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DP)方法分析了来自3个百合品系的15个栽培百合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156个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在检测的218个位点中,216个位点为遗传多态位点(99.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3个品系的百合栽培品种在遗传关系上明显地聚为3类;亚洲百合品系和东方百合品系的品种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二者和铁炮百合品系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在同一品系内部,相同花色的百合品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7对鸡的微卫星引物对蓝孔雀基因组进行种间扩增,其中4对引物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4个微卫星座位在蓝孔雀群体内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8775、0.7325、0.5000、0.7288,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751、0.7239、0.3750、0.712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8.1633、3.7383、2.0000、3.6866。4个微卫星座位在蓝孔雀群体中属于多态性座位,可以作为蓝孔雀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9.
从5组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重复性好的多态引物,对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共计572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16个引物扩增出125条带,其中102条带呈现多态,多态率为81.61%.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在各品种(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不同.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7533~0.9642,遗传距离指数为0.0358~0.2467.引物OPQ-06(序列为GAGCGCCTTG)未在乐至黑山羊中扩增出900bpDNA片段,而在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出现率均为1,可作为区分乐至黑山羊和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引物OPK-03(序列为CCAGCTTAGG)未在江安黑山羊扩增出550bpDNA片段,在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出现率均为1,可用于区分江安黑山羊和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0.
山羊与岩羊间特异RAPD片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两组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重复性好的多态引物,对山羊与岩羊闻RAPD片段分析表明,16个引物扩增出67条带,其中54条带表现多态,多态率80.60%,山羊各群体共有条带为23条,山羊和岩羊共有条带为13条,岩羊有4条特异带,不同引物所扩增出的片段在各群体中分布频率不同.岩羊特异RAPD片段,OPA-10724的序列与人类全基因组比较,同源的短序列较多,最太长度为86bp,唯有30bp的长度与绵羊ZFZ基因和牛ZFY基因内含子同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绿孔雀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成因,笔者以云南省楚雄州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磨家湾绿孔雀(Pavo muticus)为对象,设置觅食地与对照样地各36个,夜宿地与对照样地各16个,每个样地均观测了相同的21个环境因子,对比分析了各种环境特征之间的差异,及其对绿孔雀栖息地选择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食物和隐蔽条件是影响绿孔雀觅食地选择的要素,与对照样地相比,绿孔雀偏好选择沿山谷分布坡度较缓的向阳坡面,且常接近水源和小路的区域觅食,该区域乔木高大、郁闭度高、树种和藤本较多; 乔木盖度和胸径是影响绿孔雀夜宿地选择的主要因子,绿孔雀偏好选择乔木郁闭、高大的林型作为夜宿地。DCCA分析结果表明,绿孔雀的栖息地选择与环境因子之间具有多维相互作用关系,觅食地和夜宿地在环境特征上存在分化,在觅食地和夜宿地之间呈现垂直迁徙的日活动规律。绿孔雀在纬度-海拔方向上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集中,表现为聚集分布在隐蔽条件好且食物和水源丰富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西藏马线粒体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拉萨和泽当两个地区23匹西藏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片段进行序列分析, 检测出16个单倍型, 包括3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转换位点31个, 缺失位点1个), 占所分析位点总数的9.27%. 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3±0.04和2.51%±0.16%, 表明西藏马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基于23匹西藏马序列以及现代欧亚马群的mtDNA序列, 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 结果表明, 西藏马在母系遗传关系上与近东、 中亚以及欧洲家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与东亚的蒙古马以及韩国马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3.
饮牛沟墓地古人骨线粒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饮牛沟战国时期墓地的古代人群(Yng古代人群)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获得了线粒体高可变一区DNA序列, 初步确定了单倍型归属并搜寻其共享序列, 与现代人群对比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多维尺度分析. 结果表明, 饮牛沟古代人群与现代东亚人群在母系遗传关系上较近.  相似文献   

14.
A circular single-stranded DNA molecule, designated DNA1, was identified from 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 (TbCSV) isolates Y35 and Y115 containing satellite DNAβ using abutting primers based on the two reported DNA1 sequences of 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es, while DNA1 molecule was not found in TbCSV isolates Y1 and Y121 without DNAβ. The immunotrapping PCR test showed that DNA1 could be encapsidated in virus particles. Southern blot further confirmed that DNA1 molecules were only associated with TbCSV isolates (Y35 and Y115) containing DNAβ. Sequences of Y35 and Y115 DNA1 comprise 1367 and 1368 nucleotides, respectively, each having a conserved ORF encoding nanovirus-like replication-associated protein (Rep). A low nucleotide sequence identity was found between DNA1 molecules and their cognate DNA-As. Y35 and Y115 DNA1 shared 92% overall nucleotide sequence identity and 96% amino acid sequence identity for Rep, while 69%~79% overall nucleotide sequence identity and 87%~90% amino acid sequence identity were found when compared with two reported DNA1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Ageratum yellow vein virus and Cotton leaf curl Multon virus.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DNA1 was less related to nanovirus DNA.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海域中国花鲈的细胞色素b序列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大连、河北黄骅、山东青岛、江苏盐城、浙江宁波、广西北海等6个沿海地区分别采集野生中国花鲈共44尾,通过测定花鲈细胞色素b序列,获得876 bp长度的序列,检测到的变异位点26个,22个单倍型,A、C、G、T的碱基组成分别为22.6%,33.1%,16.4%,28.0%.各群体内的遗传差异从0.1%~1%,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从0.2%~1%.构建NJ树,分为两大群,取自北海的花鲈单独成群,其它地区的花鲈合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纤毛虫休眠细胞中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特征,对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大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5条随机引物中,包囊游仆虫大核DNA共扩增出220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18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44条特有片段,两者存在28%的差异.在所选用的32条随机引物中,线粒体DNA共扩增出154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19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25条特有片段,两者有29%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大核DNA结构存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线粒体DNA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包囊游仆虫在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大核DNA、线粒体DNA结构可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等剧烈变化以及休眠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所得结果为揭示纤毛虫细胞结构的分化与细胞遗传物质的作用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研究不同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DMSO)对质粒及线性DNA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的DMSO也能导致DNA发生局部变性,这个结果可以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测。同时,由于质粒DNA连接数的守恒以及DNA单链的产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发现,DNA随DMSO体积分数的增加逐渐形成超螺旋结构,DNA聚拢程度增加;DMSO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10%时,pBR322 DNA、5 000 bp DNA及λ-DNA的平均粒径分别从(474±10) nm、(554±11) nm和(871±17) nm降低到(257±8) nm、(282±18) nm和(449±21) nm。  相似文献   

18.
0 IntroductionI soetes hypsophila, a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is a memberof the heterosporous aquatic quillworts, and is a perennialdistributed in shallow zones of plateau lake or plateau marsh of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hypsophilahas declined rapidly in population quantity (num ber) and has even disappeared from many locations. The spe cies is now considered to be rare and threatened or endangeredin China and is listed among first category of protected wil…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3水平设计方法对蓝孔雀进行饲养试验,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蓝孔雀生长速度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月龄蓝孔雀肉鸟90只,种鸟45只,各分为3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以能量水平为试验因子,肉鸟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1.09MJ/kg、11.53MJ/kg和12.24MJ/kg,种鸟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1.33MJ/kg、12.21MJ/kg和12.85MJ/kg,饲养期为5个月。结果表明,肉鸟的日粮代谢能为11.53MJ/kg时其生长性能表现最佳,种鸟日粮代谢能为11.21MJ/kg时其产蛋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