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传统攻击图中因对节点分析考虑不全面而导致的攻击路径预测不准确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攻击图攻击行为分析的攻击路径预测方法. 先通过节点攻击距离权重对传统的攻击图进行优化, 决策出可能的攻击路径, 并计算其路径的节点攻击行为成本, 然后基于估计函数判断出优先考虑的攻击路径.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有效消除了攻击图路径冗余, 能筛选出可靠的攻击路径, 提高了攻击图攻击路径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攻击图中因对节点分析考虑不全面而导致的攻击路径预测不准确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攻击图攻击行为分析的攻击路径预测方法. 先通过节点攻击距离权重对传统的攻击图进行优化, 决策出可能的攻击路径, 并计算其路径的节点攻击行为成本, 然后基于估计函数判断出优先考虑的攻击路径.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有效消除了攻击图路径冗余, 能筛选出可靠的攻击路径, 提高了攻击图攻击路径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攻击者一旦发生攻击行为,通常希望攻击行为能危害到最大范围,基于这一前提,依据广度优先搜索策略及属性攻击图模型,提出了基于攻击模式的广度搜索攻击图的生成算法,算法可以很快的生成攻击图并且规模明显减小,最后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网络攻击行为很难预测, 网络中冗余路径导致攻击预测不准确以及攻击路径评估预测指标单一的问题, 提出一种NAPG(network attack profit graph)模型. 该模型通过攻击成本和攻击收益直观地反应攻击行为的可行性, 采用攻击可行性分析算法消除冗余路径, 并将攻击增益引入到评估预测指标中, 给出机会增益路径预测算法和最优增益路径预测算法. 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络攻击行为很难预测, 网络中冗余路径导致攻击预测不准确以及攻击路径评估预测指标单一的问题, 提出一种NAPG(network attack profit graph)模型. 该模型通过攻击成本和攻击收益直观地反应攻击行为的可行性, 采用攻击可行性分析算法消除冗余路径, 并将攻击增益引入到评估预测指标中, 给出机会增益路径预测算法和最优增益路径预测算法. 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基于主机攻击图的网络攻击识别方法, 其核心是定义一种SAGML 语言, 并利用该语言中的状态、行为和关系来描述攻击. 详细讨论了攻击图的状态结构和行为链结构, 以及基于XML 语言的攻击图构建和解析过程. 此外, 为了提高攻击图的匹配效率, 研究了攻击图的索引建立和匹配过程. 最后, 结合SYNFlood 和Peacomm 攻击示例, 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452名小学六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儿童攻击行为同伴评定问卷和班级环境问卷,考察童年晚期儿童感知的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感知的班级环境各维度中,师生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身体攻击,同学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学习负担能显著正向预测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秩序与纪律和竞争两个维度不能显著预测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2)童年晚期儿童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存在班级环境类型差异.具体表现为,问题型班级环境类型儿童的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水平高于积极型和一般型班级环境类型儿童.  相似文献   

8.
针对隐藏在混淆JavaScript代码中的drive-by-download攻击很难被检测的问题,深入分析了混淆JavaScript代码以及drive-by-download攻击的静态和动态行为特征,设计并实现了只需正常行为数据进行训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异常检测原型系统.首先,静态分析以代码混淆度为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最近邻(K-NN)和one-class支持向量机(SVM)三种算法检测出混淆JavaScript代码.其次,动态分析从JavaScript代码中获取的变量初值和变量终值,以变量初值和变量终值中提取的9个特征作为检测混淆代码中具有drive-by-download攻击的动态行为特征.从实际环境中收集了JavaScript正常与混淆恶意代码共7.046 3×104条.实验结果表明:选用PCA算法时,在误报率为0.1%的情况下,系统对混淆drive-by-download攻击能达到99.0%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能遭受到的攻击及J-Sim仿真平台,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拥塞攻击,提出了一种拥塞攻击行为判断算法和跳频实施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应对拥塞攻击.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入侵防御系统中对于通过tcp流分片而躲避入侵检测的攻击行为,所采用的应对方法是通过流重组,而当前的流重组方案要么有着严重的系统开销,要么当攻击者将数据包分片得过小时,方法失效.本文提出了流式模式匹配的思想,将对流数据的连续性需求转化为对模式匹配连续性的需求,从而设计了一种基于流式模式匹配的分片攻击检测方法,可代替流重组方式进行分片攻击检测.经过实验证明,本方法在实时性、吞吐量和内存占用等方面优于传统的流重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个体攻击的发生发展机制一直是攻击的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基础问题,但以往研究较多关注个体的外显攻击.对内隐攻击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本研究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发生特点,包括攻击的性别差异及类型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关系.以1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任务分离范式中的偏好测验测评被试的内隐攻击,采用自我报告的攻击问卷测评被试的外显攻击.1)在外显攻击上,男性身体攻击显著高于女性,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个体言语攻击显著高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内隐攻击任务上,相对于攻击词,被试更加偏好中性词.3)内隐攻击的性别差异与类型差异均不显著.4)大学生的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结论: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存在性别差异与类型差异,两类攻击间无显著相关,支持内隐一外显结构分离论.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班级环境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江光荣编制的班级环境问卷、Raine的主动与反应攻击问卷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400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班级环境、自尊与主动和反应攻击呈显著相关;班级环境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在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宝桢是清代后期握有大权的封疆大吏 ,他走上仕途时期 ,正值西方殖民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对于外患 ,他主张采取积极的备战措施 ,支持一切抗御外患的行动 ,是一位有头脑、有胆略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4.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属于"支那史"、"东洋史"的分支;冈仓天心的中国美术研究较明显地带有军国主义思想的印记;即使比较纯粹的学术研究的大村西崖等采取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准确地判断中国美术品的价值和地理分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为日本掠夺中国珍贵文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由此,从日本的中国美术研究亦可窥见日本侵华的图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提升内隐自尊是否可以减少社会排斥诱发的攻击性,为攻击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拒绝范式进行社会排斥操作并设置社会排斥组与控制组,使用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作为内隐自尊干预方式并设置干预组与控制组,测量被试的搭档评价作为攻击性指标.结果表明: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可有效提升内隐自尊;在内隐自尊提升条件下,社会排斥组与控制组攻击性无显著差异;在内隐自尊控制条件下,社会排斥组攻击性显著高于控制组.说明内隐自尊的提升显著的降低社会排斥诱发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6.
攻击的遗传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人类的许多行为一样,攻击具有遗传学基础.随着行为遗传学的兴起,研究者主要运用双生子研究与收养研究模式对攻击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攻击,特别是严重的或终生持续的攻击或反社会行为具有明显遗传性;遗传与环境在攻击发生发展中具有交互作用,消极环境因素在高攻击性遗传危险的个体身上效应更大,攻击或暴力遗传危险使处于不利环境中的个体更可能出现攻击与反社会行为.这些研究发现对攻击干预具有重要实际价值.本文最后提出了在理解和解释遗传对人类攻击的作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母性攻击行为和识别行为是构成母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嗅觉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主要嗅觉系统和梨鼻系统在母性攻击行为、识别行为中的作用不同 ,其它感觉模式在这两种行为中起辅助作用 ,而且动物的后天经验会影响母性行为 .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讨论大鼠、小鼠的母性攻击行为和激素在怀孕、分娩、哺乳三个时期的变化、母性攻击行为的变化与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激素对母性攻击行为的调控 ,探讨激素对母性攻击行为的调节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300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脑电生理学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0对有或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各因子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总分和各因子分、冲动量表(BIS-11)总分、敌意量表(BDHI)总分和各因子分、P300潜伏期及P300振幅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年龄、病期、治疗情况、自杀史、早年不良家庭环境方面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MOAS总分、MOAS自身及对他人攻击因子分、BIS-11总分、BDHI总分、BDHI躯体攻击因子分及易激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研究组中央顶部(Cz)事件相关电位P300振幅比对照组降低,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非攻击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CZ)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提示男性精神分裂症攻击个体可能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攻击的生理机制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已有研究发现,性激素是造成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体内5-HT的浓度越低,攻击性越高.激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颞叶和前额叶与攻击有关,这在人类病理及健康被试均得以证实.但攻击行为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论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