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比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根据近50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口分流比变化的原因.在1955-1990年期间三口分流比递减,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水位下降以及三口口门淤积;而在1990-2004年期间三口分流比基本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水位以及三口口门冲淤均变化不大、三峡蓄水以后,长江干流含沙量将会大幅度减少,笔者结合三峡蓄水以来的实测数据预测了蓄水20年后荆江河段的水位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三口口门冲刷深度以及分流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荆江河段中、高水位下降幅度有限,三口口门河床高程下降幅度较大,因而三口分流比将不会减少.  相似文献   

2.
三峡建库后荆江三口分流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近50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口分流变化的原因,得到了影响三口分流最主要的因素是荆江河段水位变化以及三口分流洪道冲淤变化,而近期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干流水沙变化.其中,在1955-1990年期间,荆江河段水位下降、三口分流洪道淤积导致三口分流比急剧递减;1990年至蓄水前,荆江河段水位、三口分流洪道冲淤均变化不大,三口分流比也基本变化不大.三峡蓄水以后,长江干流含沙量将会大幅度地减少,本文结合三峡水库下泄水沙过程及下游河道冲刷的研究成果,估算了三峡水库运行20年后三口分流洪道的冲刷深度以及分流比变化.结果表明:三峡建库20年后,荆江河段中、高水位下降幅度有限,三口分流洪道河床高程下降幅度较大,因而三口分流比将不会减少.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发挥三峡水库对洞庭湖防洪的有利作用,缓解其对湖区湿地水文条件的影响,采用水文模型对城陵矶河段的洪水进行情景模拟,并分析了3口洪道的分流现状以及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防洪的泄流要求.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洞庭湖的蓄洪功能、保护3口洪道的分流能力,仍是实现长江中游防洪安全的必要条件.由此,结合湖区城镇、产业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按"人类活动集中区—扩大蓄洪区—蓄洪区—自然湿地"的梯级层次提出了划分洞庭湖湿地区域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游应该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三峡工程在2008年基本建成后,将为长江中游带来重大的防洪效益;但是,水库大量拦沙将使荆江河段泥沙出现严重不平衡泥沙冲刷将会对长江中游带来深刻的影响和一系列问题。此外,三峡水库的有效防洪能力相对较小,尽管近年来城陵矶附近的防洪形势严峻,但是,单靠三峡工程并不能解决城陵矶附近防洪的问题。从最危险的角度,提出了如果荆江发生严重冲刷和三峡承担城陵矶调度任务等将产生的问题,以便供有关的研究和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5.
时间变态对模型水流运动相似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江防洪模型上荆江河段,以不同时间变率作为控制方式对上荆江2003年9月1日至9月30日实测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测量了模型入流、尾水、沿程水位、断面平均流速变化过程等。研究了上荆江模型在不同时间变率下沿程水位、流量、平均流速与原型相似的程度并对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尾门滞后控制方式如何提高试验精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强冲刷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荆江河段水沙条件重新分配,其河床进入剧烈冲刷状态,揭示其河床响应综合特征可进一步丰富水库下游河床演变规律.本文通过原型观测数据对比分析,阐述了荆江河段水沙重分配特性,多方面揭示出河段的强冲刷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带来了坝下游荆江河段水量过程上的重分配,沙量区域上及过程上的重分配,从而激发其河床的高强度冲刷响应,其中既有枯水位下降、断面窄深化、床沙粗化等常规响应,也有上荆江分汊河段"支汊冲刷发展"、下荆江急弯河段"凸冲凹淤"等异常响应.  相似文献   

7.
<正>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一直与治水息息相关。三峡工程作为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防洪是其首要功能,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峡处于长江上游来水进入中下游平原河道的"咽喉",紧邻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地理位置优越,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洪水的控制作用是上游干支流水库不能替代的。三峡工程可以控制荆江河段95%的洪水来量,三峡水库的  相似文献   

8.
1998 年汛期,为了与长江洪水错峰,减少荆江大堤防洪压力,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高达203-94m ,超过了千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为了掌握高水位下大坝工作性态,本文根据安全监测资料对大坝关键部位的工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今后防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荆江自古以来边界条件复杂,水患频发,是长江黄金水道重点整治河段之一。在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受清水下泄影响,河床将发生更为敏感的冲淤变化,给航道整治带来了新的问题,使治理难度增大。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在全面调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前后荆江河段水沙条件的变化情况,以及荆江河段各主要航道已建整治工程的损毁、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不同类型整治建筑物的损毁影响因素及其损毁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稳定性与整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为保障长江干线航道的通航水深、改善航行条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穴河上修建桥梁必然会对河道水位和流态产生影响,为了分析南河大桥对采穴河的防洪影响情况,建立了正交曲线坐标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采穴河修建南河大桥前后的水流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桥梁修建后对工程附近河段水位和流速影响均较小,基本上不会对采穴河防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蓄水后荆江沙质河段河床演变及对航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荆江沙质河段不同类型河床的演变特性,预测计算了水库下游河床冲刷过程,进而探讨了河床演变趋势及其对航道的影响.资料分析表明,蓄水初期,上荆江深泓下切明显,但分汊放宽段航深不足问题突出;下荆江深泓冲淤相间,长顺直(微弯)河段的深槽过渡段下移,弯道进口处水流较分散,致使航槽不稳定.基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预测,蓄水5—10年,太平口—藕池口河段发生强烈冲刷,分汊放宽段中枯水河槽更宽浅,致使航道条件恶化,而且,支汊发展会影响主汊的通航条件;藕池口以下处于冲刷初期,过渡段浅滩碍航与否主要与退水过程有关,但弯道发展将使航槽位置发生变动.蓄水15—20年,藕池口以上冲刷基本完成,上荆江微弯分汊河型趋于稳定;藕池口以下发生强烈冲刷,过渡段浅滩高程降低,有利于航深的增加,弯道可能出现局部撇弯,致使航槽移位.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承担着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任务。工程建成后可确保荆江地区防洪标准不低于百年一遇,大大缓解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为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的华中、华东、华南地区提供巨大的能源支持,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同时枯季补偿调节可提高长江中游河段航道水深和改善航运条件。新时期,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对三峡工程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优化水资源利用,实施科学调度,全面提升水库综合效益,是三峡工程今后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3.
去年夏天,长江遭遇了特大的洪灾,荆江大堤公安县南平镇堤段出现管涌,大堤危在旦夕。原荆江军分区司令员李光忠、前市水利局局长易光曙和前长江修防处处长袁仲实等老水利专家明察秋毫,及时判定管涌是白蚁为害所致,并带领群众  相似文献   

14.
根据长江河道的特征,制定、采用不同的防洪对策,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在自然裁弯频繁的荆江弯曲河道,实施人工裁弯已取得了利大于弊的较好效果,提高了防洪排洪能力;但Pai洲弯道的裁弯,在未能提高黄石-武穴河段泄洪能力的前提下,将会出现武汉河段的河床淤积,加重武汉的防洪负担。对分汊支数较多或演变周期短的鹅头形弯曲分汊河段,则可堵塞掉一部分衰亡中的支汊,加强发展中的主汊,促成稳定单一河道的形成,取得改善洪条件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的防洪 ,分别以上游宜昌来水与清江会合后的荆江沙市、与洞庭湖四水会合后的城陵矶(莲花塘 ,下同)、与汉江会合后的汉口以及与鄱阳湖五水会合后的湖口等4处设计洪水位为标准。1972年和1980年水利部与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防洪座谈会上 ,根据1954年长江最大洪水达到的最高洪水位和分洪溃口情况 ,所定上述4处的设计洪水位分别为45.0m、34.4m、29.73m、22.5m。经过近20年的实践 ,沙市洪水位于1998年在未启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曾超过0.22m ;城陵矶洪水位于1996年超过0.61…  相似文献   

16.
荆江大堤安全度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荆江大堤工程管理现状和国内外堤防工程安全评价成果的研究,并综合考虑大堤的工程地质条件、河势稳定性、渗流稳定性、滑动稳定性、应力分布及应力水平、附加位移变形、地震液化可能状态等影响堤防安全度的主要因素,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堤防工程安全评判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堤防工程综合评判的体系和综合评判模型,得出了荆江大堤安全性综合评判结果.结果表明,52个堤段的综合评判结论与大堤现状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杨健锋 《科技资讯》2014,(36):65-67
飞来峡水利枢纽位于清远市东北约40公里的北江河段上,是广东省目前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大坝、船闸、发电厂房和变电站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以防洪为主,同时兼有发电、航运、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工程。飞来峡枢纽与北江大堤联合组成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水库可以起到滞洪调峰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飞来峡水利枢纽排漂孔液压缸活塞杆与密封更换处理的完整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利用熊家洲-城陵矶河段2002~2018年5个年份的实测地形、监利站水沙数据分4个时段研究了下荆江连续急弯河段整体冲淤特征、弯道段与顺直过渡段等不同区域冲淤变化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建库后熊家洲-城陵矶河段年均冲刷厚度0.1m/a, 2002~2006年为滩冲槽淤,2006~2013年为滩淤槽冲,2013年以来为滩槽均冲.从空间变化看,八姓洲西侧顺直过渡段冲刷最大,为0.21m/a.顺直过渡段年均冲刷厚度大于弯道段,且弯道段及顺直过渡段冲刷强度均沿程减弱.来沙量减小和年内流量过程变化是冲淤时间差异的主因,流量过程变化的作用在2013年后增强.河道初始滩槽格局是冲淤空间差异性的关键因素,八姓洲西侧顺直过渡段较长且断面宽深比较大为深泓线摆动提供了较充足空间,而七弓岭、观音洲等弯道和江湖汇流区出口段深槽的长期稳定存在有助于归顺上游河段主流变化.研究成果将加深对冲刷条件下天然连续急弯河道演变规律的认识,为下荆江尾闾段河势控制以及保障防洪、通航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冲积河流河床形态对水沙条件的响应调整规律,基于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原理,对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过程进行研究。运用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沙市河段1956—2011年水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规律,采用滑动平均法拟合了流量、含沙量与断面面积的单一幂指数函数关系。结果表明,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对水沙条件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其河床形态的调整受到包括当前时段在内的前期水沙条件的共同影响。建立了水沙序列分时段的断面面积计算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河床横断面面积的变化情况与实际情况较接近,断面面积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0.85,模拟精度较好,分时段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以荆江分洪区为研究对象,依据长江荆江河段水文气象条件,运用MIKE FLOOD建立了长江枝城-监利河段一维河网模型、荆江分洪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以及河网与分洪区一、二维耦合计算模型,模拟了不同频率设计洪水条件下分洪区因堤防溃决而被动分洪的情形,分析了数种风险要素及可能遭灾的地区及受灾程度.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模拟荆江分洪区内洪水演进过程,能较好地预测洪水致灾情况并指出危险区域,可为荆江分洪区的洪水风险管理和避洪转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