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莉  沈维凤 《科技信息》2006,(11):239-240
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倡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在中国甚至世界享有盛誉,而其提炼出来的平民教育原则更值得我们研究和探析。本文着重分析了晏阳初平民教育原则中蕴含的平民教育思想,并结合当今农村职业教育,作了一些评价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是中国平民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旧石器时代,平民教育内容注重单一的生活技能教育,平民教育场所也以社会教育为主,并有着强烈的实用性目的。经过新石器时代和夏商两代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平民教育内容注重理论化知识教育与道德教化,平民教育场所已经包含学校教育,平民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别具一格。它与儒家及其他思想流派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平民性。本文以墨子的平民思想为基础,从教育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几方面论述了墨子的教育思想。认为正确认识墨子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介绍了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科普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抗战教育思想(大众教育)及普及教育思想与实践。这些思想无不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解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社会需要相呼应,是对马克思教育思想的生动阐释。虽然有一部分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条件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从较长一段时期看效果是显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平民教育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反思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总体来看.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严重短缺、民族教育法规体系不完善等等问题。借鉴平民教育理论,确保教育公平的实施,巩固基础教育成果;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师资资源,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法律与制度保障等措施来解决民族地区教育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主张的平民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影响深远.平民教育思想的提出开创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纪元,不仅在他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对于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既使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阳初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从事的定县实验特别注重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建设新农村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的早年教育经历使其兼具东西方文化背景,始终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审视中西文化差异。赛珍珠尊重中国历史和文化,她的理性客观、博爱平等、兼容并包的思想始终贯彻在其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别具一格。它与儒家及其他思想流派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平民性。本文以墨子的平民思想为基础,从教育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几方面论述了墨子的教育思想。认为正确认识墨子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是国内外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其平民教育思想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从思想内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几个方面解析这一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中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浅析其对我国农民教育问题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照是清末汉语拼音运动中的一位领袖人物。他创制和推广的官话合声字母,不仅在当时影响甚大,而且在中国文字改进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王照还主张语言统一,提倡白话文,在平民教育方面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2.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所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在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其重要原因在于平民教育思想有着合乎时代要求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实践诉求、生活关怀、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乡村建设: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之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主要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他认为:中国是个农业社会,80%以上的人是农民,农民中差不多又都是文盲,必须对农民进行教育以提高其素质。教育针对的是“愚、穷、弱、私”四大问题,需运用“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种教育加以解决,并通过“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种教育方式加以实现,最终达到在对民众进行教育的同时建设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丘川颖 《科技信息》2007,(23):208-209
本文通过介绍平民教育的思想沿革及在当代形势下如何看待"平民教育"问题,尝试从法律特别是宪法层面分析"平民教育"的两个基本内容,即公民的受教育权、教育平等权问题,结合"平民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平民教育"提出宪法、法律保障的建言,期待能为"平民教育"的发展拓清基础理论的障碍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科普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抗战教育思想(大众教育)及普及教育思想与实践。这些思想无不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解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社会需要相呼应,是对马克思教育思想的生动阐释。虽然有一部分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条件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从较长一段时期看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晏阳初、陶行知二人是中国伟大的平民教育家,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们二人又都把发展平民教育的眼光放到了乡村,并亲自领导了乡村平民教育的实践,而且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乡村平民教育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平教会”为研究乡村改造的实际有效方案,1926—1937年,选择了河北定县作为实验区,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定县模式,并把这一实验成果向全中国、全世界的落后地区推广。定县实验成果对中国及世界各国农民生活的改造被几十年历史事实所证明。它所倡导的知识分子下乡、调查研究精神;“四大教育”、“三大教育方式”系统方法;科学规划、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科学步骤对农村建设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历史借鉴。因而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政治生活还是经济生活,江户后期的社会逐渐发展为这样一种社会:即日常的生活在客观上要求平民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字读写与算术能力。江户后期,社会动荡、内外交困,然而以寺子屋为代表的平民教育的发展达到历史的顶峰,这固然有来自德川幕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但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商品经济与货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平民对教育需求的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19.
吕凤子先生是一位知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为贫寒家庭的子女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获得谋生的手段;他节衣缩食,接济和培养了大量的穷苦学生;他首开女子教育之先河,为平民妇女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其教育实践折射出他伟大而又深邃的平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蓝蓝是一位年轻且具影响力的诗人.早期诗风以简洁、冲淡、清新、淳朴称著,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诗风变得深沉而厚重,现实感明显增强,在其变换的诗风背后始终存在着诚挚的平民意识.她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平民美学风格的构建,或是以感恩的姿态描摹世间生活的百态,或是以出水芙蓉般的笔触追寻平民的生存和生命的价值,抑或对平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和对日常生活的欣然接受等.这些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探寻诗人及诗歌内在的价值观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