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3):60-60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11月26日,由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承担的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维修改造项目“遥感数据异地备份系统”详细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该项目的研制过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李国庆博士,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网格任务组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间信息网格技术和下一代空间信息设施、高性能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并行处理系统、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地面预处理技术和系统。  相似文献   

3.
《科技促进发展》2012,(3):106-106
一.项目概况 进入21世纪,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技术已成为全球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我国每年采购国际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额度几十亿元,  相似文献   

4.
科技界声音     
正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为全国乃至国际提供卫星遥感数据及空间遥感信息服务的社会公益型装置,是我国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站以来即始终坚持秉承开放、共享原则。——中中国国科科学学院院院院士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科技日报》[2014-12-03]我国目前的网络防范体系还是老三样,也就是2000年前后提出来的建立防火墙、入侵监测和病毒防范。靠这老三样封封堵堵,是防不胜防的。应对互联网安全问题,光靠修修堵堵、缝缝补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中中国国工工程程院院院院士士、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沈昌祥《中国科学报》[2014-12-02]  相似文献   

5.
高分系列卫星的成功研发、发射和应用标志着我国遥感技术与卫星工程发展的再次飞跃,标志着我国卫星遥感能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高分系列卫星极大丰富了我国自主对地观测的数据源,为国产高分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鉴于此,本文依据近年来大量相关文献对已发射的高分系列卫星,从卫星概况、卫星特征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概述与分析。最后对高分系列卫星的发展与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转发器式卫星轨道测定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卫星双向时间传递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卫星轨道测定方法——“转发器式卫星轨道测定方法”.该方法不但能高精度地测定卫星的轨道,而且能给出高精度的时间比对结果,其优点是观测精度高.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模式的卫星测轨观测方法:测站接收卫星转发自己站发射的信号,这种模式称作自发自收模式;所有测站接收卫星转发的某一个站发射的信号,这种模式称作一发多收模式;所有测站接收经卫星转发的所有站发射的信号,称作多发多收模式.给出了各种模式卫星定轨的严格归算公式及自发自收模式和一发多收模式的实际观测结果.结果表明自发自收模式和一发多收模式有很高的观测精度:测距精度优于1cm,一天观测弧段的定轨观测残差优于9cm.  相似文献   

7.
针对日益增长的卫星对地观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双层卫星星座设计方案.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对地观测卫星的覆盖性能,以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作为对地观测星座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优化卫星轨道高度,得到满足任务要求的最优轨道;最后,通过设置轨道相位使得整个星座构成全连通链路,单个地面站与卫星相连便可以与整个星座相连,从而摆脱了对中继卫星的依赖.该方案充分结合了中轨星座时间分辨率高、低轨星座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单层卫星组网方案,双层星座能够以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对全球任意目标1 d观测多次,并实现遥测指令与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国外对地观测数据处理中心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对地观测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了我国对地观测数据中心的建设方案: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并提供深层次服务;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共享与服务;资源优化与整合。为了促进陆地观测数据共享与应用,必须建立国家陆地观测数据中心,建立的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处理、归档、分发与服务。国家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必将改善对地观测数据共享与应用,满足对地观测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天地遥感     
方晨 《科学世界》2013,(8):42-47
2013年5月24日,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三亚卫星接收站正式揭牌,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直接获取能力首次伸展到了南部海疆。三亚卫星接收站与北京密云、新疆喀什的卫星接收站一起,形成了接收国内外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什么是遥感?1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尝试着从高空用相机拍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每当人类飞得更高,总不忘在新的高度用影像记录下地球的模样。1858年,法国人纳达尔(Nadar)驾驶气球在巴黎上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幅航空照片。50年后的1909年,美国的莱特(Wright)兄弟完成了首次驾驶载人动力飞机自由飞行后没几年,就带着一位摄影师飞上天,拍摄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建立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根据中美科技合作协议,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引进的重大技术项目,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完整的卫星遥感地面技术系统。自1986年12月建成运行以来,卫星地面站已向全国300多个部门提供了上万件卫星遥感信息资料,在国土利用、资源环境的监测与开发、自然灾害防治,以及农林、水利、地质等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面站的生产运行系统主要包括接收站、数据处理室和光学处理室。接收站的主要任务是捕获跟踪卫星,接收记录卫星遥感数据。站内有10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具有×和S波段的全半球跟踪接收能力。卫星数据以每秒85兆比特的码速率下传,经接收解调后记录在每英寸33000比特的28道高密度磁带上。接收范围约占我同陆地面积的80%。目前主要接收美国LANDSAT 5卫星的专题绘图仪(TM)数据,也可以接收法国SPOT卫星数据,配以相应的解调设备还可以接收包括国内计划发射的卫星在内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简称"对地观测中心")公开招聘2008-2010年"百人计划"人选,具体要求如下。1.招聘基本条件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或自愿放弃外国国籍来华或回国定居的专家学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或其他相应职位;独立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  相似文献   

12.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于2009年9月9-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两年一届,即将在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数字  相似文献   

13.
基于DVBS系统的地学遥感数据基础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VBS数据接收系统为轴心,以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依托校园局域网络实现卫星遥感数据集中存储和分布式分析处理,有效地拓展了DVBS数据接收平台的性能,充分支持了多学科的科研工作,为不同学科的成果交流及综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地理学、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在宏观尺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于2009年9月9-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两年一届,即将在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是该国际会议第二次在中国举行,  相似文献   

15.
紫晓 《科技潮》2001,(4):36-39
地球的各种信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现,这就是遥感卫星的馈赠。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国内17个部门联合发起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27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科学家们满怀欣喜之情,用不同的语言描绘着地球的数字前景。在新的世纪,以资源卫星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将大出风头,“数字地球”将把人类生活带入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科学搜搜     
太阳动力观测卫星 2010年2月11日,太阳动力观测卫星发射升空。它是用来研究太阳的最先进的飞船,将对太阳的磁场进行测量。现在,它已经开始为人们提供清晰的图片,比高清望远镜还要清晰10倍,它还将传回更全面的科学数据,帮助人类研究太阳。它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艘太阳观测飞船部快。看,这就是它传回的太阳图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讨论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石河子地区的适用性,选取2000年至2017年TRMM 3B43数据在不同时空尺度对其降水产品的质量和与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通过做卫星降水数据关于观测降水数据的相对误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2)等指标对TRMM卫星降水资料的适用性进行衡量.研究表明,TRM...  相似文献   

18.
小卫星直线编队合成孔径雷达的对地观测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单孔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分辨率和观测带宽之间的矛盾,提出采用较低的脉冲重复频率,通过对多个小卫星平台的欠采样数据组合处理实现高方位分辨率的方法,分析了小卫星数目、方位分辨率和观测带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卫星分布距离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2N-1颗小卫星组成的直线编队SAR系统与单孔径SAR系统相比,在方位分辨率相同时,观测带宽增加到原来的N倍,改善了SAR系统对地观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1998,(4)
能使"风云2号"气象卫星发挥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走到地处北京西北部的东北旺,很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直径达20米的乳白色的"锅底"形天线,这便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研制的"风云2号"卫星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据该站总设计师童铠介绍,这个接收站是"风云2号"卫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获取和转播多种云图气象数据以及对卫星进行控制管理的使命,是星地之间传输信息的枢纽。"风云2号"观天测地的神奇作用,就是通过它来实现的。它与数据处理中心、卫星运行控制中心、卫星测距系统等构成了我国气象卫星的地面系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张衡一号卫星监测数据的不断增加,目前的HDF5文件存储方式不仅在性能扩展性、读写并发性等方面凸显出劣势,而且无法实现对业务数据的精准时空查询,这给用户带来很大困扰。为解决对海量卫星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读取,本文分析了HBase数据库和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者相结合的卫星大数据存储方案,并搭建了Hadoop架构的大数据试验平台,完成了对张衡一号卫星空间电场ULF频段数据的存储试验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大大提高了对海量卫星观测数据的读写并发性能,达到当前文件存储方式的几十倍,并实现了对卫星数据的精准定位和快速查询,很好地满足了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