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森 《青海大学学报》1998,16(3):5-7,11
采用6个肢导联和A—B导联对引入青海民和县小尾寒羊的心电图进行了描记和分析,结果:被检羊均为窦性心律;R—R间期为 0.72 ± 0.17s;心电轴为十174.l±58.5°;QRS波在I,aVL导联以QS为主,Ⅱ导联以Qr为主,Ⅲ导联以qR为主,aVR导联以Rs为主,aVF导联以qR和Qr为主,A—B导联均为rS或QS;各波和间期的时限(s)为,P波:0.051±0.016,P—Q间期:0.131±0.023,QRS波:0.054±0.01,T波:0.08±0.015 Q—T间期:0.309±0.036,Q—Tc间期;0.369±0.027;被检羊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达76.7%.  相似文献   

2.
对34只引入青海的辽宁绒山羊3个双极胸导联心电图进行了描记和分析。结果发现:①在3个双极胸导联心电图上,P波和T波的波向变化甚大;②在CⅡ和CⅢ导联心电图上,QRS综合波多数呈qR型(分别为94.2%和79.5%),而在CI导联心电图上,QRS综合波呈现9种波型;③各波和间期的时限(s)为:P坡,0.049;P—Q间期,0.107;QRS综合波,0.059;T波,0.072;Q—T间期,0.306;Q—Tc间期,0.373;R—R间期,0.672;④被检山羊窦律不齐的发生率达64.7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70例健康的太行山猕猴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心电位大部分为横位和半横位。心电轴有68.8%在正常范围。全部为窦心律,心率随年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减慢。第Ⅱ导联P—R间期、Q—T间期都随年龄增加而增长;P波时间、电压,QRS波群时间、R波电压,T波时间、电压,在性别间和年龄组间似不存在差异。S—T段偏移较为多见。太行山猕猴心电图的某些项目与南方猕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引入青海省的25只成年小尾寒羊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被检小尾寒羊皆为窦性心律;平均R—R间期的时限为(0 612±0 145)s;心电轴显著右偏( 161 0°±67 2°);在Ⅰ,Ⅱ,aVL,C1和A—B导联心电图上,QRS综合波以QS,rS或Qr为主要波型,Ⅲ,aVR,C2和C3导联心电图上以R或qR型为主要波型;各波和间期的时限(s)为:P波,0 031±0 008,QRS综合波,0 049±0 008,T波0 055±0 015,P—Q间期,0 101±0 016,Q—T间期,0 276±0 037,Q—Tc间期,0 353±0 032。在被检小尾寒羊中发现窦性心律不齐(28 0%)、窦性停搏(4 0%)、窦性二联律(4 0%)和心房扑动(4 0%)四种异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标准双极肢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对非麻醉状态的59只不同日龄棕色田鼠进行了心电图测定,并对心电图各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棕色田鼠的心律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为471±81次/min;心电图各波波形与小白鼠和大白鼠类似,无明显S-T段;随日龄的增加,P,R,T波振幅逐渐增大;P波、QRS波群、T波持续时间占心动周期的百分比随日龄增加而升高;棕色田鼠房-室传导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 女,76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小便失禁,呕吐一次入院。临床诊断:多发性脑硬塞并脑疝形成;高血压病Ⅲ期;高冠心。入院常规心电图检查示(见附图):P—P间距基本匀齐,窦性频率83次/min,房室传导呈3:2下传,其中第一个下传的QRS波群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Rv5=4.9mv,Q—T间期最长达0.70s,Ⅱ、Ⅲ、aVF、V5、V6导联见巨大倒置T波,余导联T波直立,各导联T波电压呈交替性改变。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二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3:2下传),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标准双极肢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对轻度麻醉的30只成体棕色田鼠进行了心电图测定,并对心电图各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棕色田鼠的心律为窦性心律;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2°,它与T波不能完全分开,呈QRS-T波群,无S-T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康恒河猴在清醒状态下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60只2-3岁健康恒河猴,体重2-3.5kg; 雌雄各30只;在环境安静、动物清醒状态下,测定I、Ⅱ、Ⅲ、aVR、aVL、aVF六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并计算平均心 率,平均心电轴,P波、QRs波群和T波的振幅,PR间期、QT问期等指标。结果60只恒河猴均为窭性心律,并发 现在肢体Ⅱ导联中,P波均为向上直立波,Ⅱ、Ⅲ、aVF导联中大部分恒河猴没有s波,aVR导联中大部分恒河猴没 有Q波。雌性恒河猴R波电压平均值明显高于雄性恒河猴平均值(P<0.005)。恒河猴P波较尖,QRs波群多样 化,QT问期的K值范围是0.298 4-0.030,ST段位于等电位线,T波以圆滑为主,Ⅱ导联中绝大部分为直立。结论 此研究建立了恒河猴心电图相关基础数据,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月龄Beagle犬的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月龄的66只健康Beagle犬采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进行了9个导联的心电图描记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Beagle犬为窦性心律:30月龄以下育成犬心律平均为173.8次/分,种用犬(50月龄以上)心率平均为131.7次/分;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波间期平均为0.051±0.013Sec。P波振幅平均0.061mv,P波直立在导联中占92.6%,在aVR导联中P波倒置率98.75%;QRS波间期均值为:0.027±0.005Sec。在Ⅱ导联中范围为0.02-0.04S-ec。在各导联中,Ⅰ导联以r波为主(51.85%),Ⅱ导联以Rs波多见(50%),Qr波和qr波在aVR导联中出现较多(38.89%,31.48%)。T波在Ⅰ、Ⅱ、Ⅲ、avF、Ⅴ1、Ⅴ2、Ⅴ3导联中直立为主,在avL导联中倒置多见(89.2%,73.1%)。T波方向与QRS波一致。T波振幅平沟0.137mv。P-R间期范围在此0。075-0.140Sec。在9个导联中,无明显S-P段偏移。P-P间隔<0.01Sec。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迷走背核对大鼠高频心电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心电高频信息检测分析仪研究了电刺激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MV)对心电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刺激前、刺激即刻、刺激后4min和刺激后8min高频心电图(HF-ECG)的各项时域值.结果表明:1刺激前心率(427±56)次/min(x-±SD,下同),刺激即刻(191±96)次/min,与刺激前相比心率显著降低(P<0.01),刺激后心率有回升的趋势.2刺激前QRS波宽( 导联,下同)(14.5±1.3)ms,刺激即刻(19.0±3.1)ms,与刺激前相比QRS波宽显著延长(P<0.01).3刺激前QRSVp-p(0.52±0.12)mv,刺激即刻(0.37±0.10)mv,与刺激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4刺激前切迹数(0.20±0.4)个,刺激即刻(0.7±0.8)个,与刺激前相比显著增多.5刺激前100Hz~1000Hz,80Hz~300Hz,100Hz~250Hz,150Hz~250Hz各频段的高频相对能量分别为:(21.24±16.78)%,(32.56±20.60)%,(20.91±16.41)%,(4.68±4.81)%,刺激即刻分别为:(2.81±1.91)%,(6.86±3.96)%,(2.69±1.90)%,(0.34±0.28)%,与刺激前相比,各频段相对能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刺激大鼠的DMV对HF-ECG的时域值和频域值有明显影响,DMV对心脏电活动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是指QRS时限>0.12°,心室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它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室内差异传导束支阻滞及预激综合征。两者在心电图上表现相似,但临床意义不同,尽管已有许多心电图鉴别标准,但在临床应用中时有失误。因此,鉴别诊断可以说是对临床医师能力的一种检验。 一、宽 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1.室性心动过速 (1)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多在150~250次/分。(2)存在房室分离或有室性融合波、窦性夺获,此点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3)胸导联QRS波群均不呈RS型。(4)当QRS波群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时,V_1呈单相R波或呈M型,其R波前峰高于后峰,呈左突耳征(又称兔耳型),双相波如 QR、Rs、RS型,Vб呈QS、QR或 RS型,其 R/S<1。(5)当 QRS波群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时,V_t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高原鼠兔作为实验性心电图观察的应用前景,描记了30例成年高原鼠兔心电图.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与人类相似,均为窦性心律.其心率较快,359.6±28.3次/min;P波通常出现在T波的降支上;其Q-T间期,K值较大鼠、小鼠和长爪沙鼠大;心电轴为59.5±43.6度;有S-T段的个体出现率为73%.高原鼠兔较大鼠、小鼠和长爪沙鼠的心电图更接近于人,提示它更适于做临床心电图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常家兔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00例正常家兔心电图,测定其心率,心电轴,各间期及各波时间,S—T段,各导联P、Q、R、S、T波的形态、电压和方向,并与其他学者的资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50名正常儿童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心率波动幅度大,平均心率随增龄而减慢。心电轴86%以上在正常范围;P波电压与增龄无规律关系,P波时限随增龄有所延长;Rv_1、Rv_3和Sv_5以及Rv_1+Sv_5均随增龄而降低,QRS波时限随增龄而延长;男童T波的电压平均高于女童;年龄愈大、心率愈慢,P-R间期和Q-T间期愈长。我们测定的结果还与国内有关报导同年龄组儿童的心电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Ⅲ级)伴房性心律失常(AR ,含房性期前收缩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与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Pmax)的关系。方法 :测定5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房性心律失常及55例非房性心律失常(对照组)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 ,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最小时限(Pmin) ,Pd=Pmax-Pmin。并进行比较。结果 :Pmax和Pd ,原发性高血压伴AR组为(122 6±8 9)ms和(50 4±8 2)ms;对照组为(106 2±7 8)ms和(31 8±6 9)ms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1)。Pmax>110ms,Pd>40ms及两者联合预测AR的敏感性分别为83 6 % ,81 8%和80 0% ;特异性分别为87 3 % ,90 9 %和90 9 % ;阳性预示准确度分别为85 5 % ,86 4 %和85 5 %。结论 :Pd和Pmax可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伴AR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患者杨某某,女,72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住院号:9020176 入院后心电图检查,连续描记V_f导联体表心电图。该图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不一、节律不等的小f波,频率为495~505次/分,为心房纤颤。心电图中的QRS波群表现为四种图型,R_1、R_5、R_6、R_(15)为四种图型的代表。R_(1-4)、R(8-10)、R_(12)和R_(16)表现为rS型,QRS时间大于0.12秒,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R_(6-7)、R_(11)、R_(14)和R_(18)为R_sR型,QRS波时间大于0.12秒,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_(15)形态正  相似文献   

17.
鸟类标准的肢体导联为:导联Ⅰ-右翼和左翼;导联Ⅱ-声翼和左肢;导联Ⅲ-左翼和左肢。取用针形电极插入翅和腿部的基部。鸟类心脏的肢体导联和人的一样。三个导联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心脏位于其近中心处。心电图可直接地记录。心电图记录纸的标准速度为每秒50毫米。在标准速度下,记录纸上相隔1毫米的垂直线代表时间线(0.02秒)。相隔一毫米的水平线代表振幅或毫伏(0.1)。鸟类心电图显示 P、R、S 和 T 波,而缺少 Q 波。但在鸭体上有时有小的Q 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广州地区四所高等院校253例正常老人(60—84岁)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其中60—69岁207人(占81.8%),男:女为3.28:1。其心电图特点:除2例心房纤颤外,皆为窦性心律,心率偏慢,各波传导间期稍延长,P—R间期可长达0.22秒,各波波幅比正常成人标准要低;低电压也多见。波形多见错折及小切迹,异常心电图的发现率也较高(64%)。其原因可能与心肌老化,退行性变,心脏转位,胸廓变形及肺组织弹性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心电高频信息检测分析仪研究了电刺激大鼠迷走神经背核 (DMV)对心电活动的影响 ,分析了刺激前、刺激即刻、刺激后 4min和刺激后 8min高频心电图 (HF -ECG)的各项时域值 .结果显示 :①刺激前心率 ( 4 2 7± 5 6)次 min(x±SD ,下同 ) ,刺激即刻 ( 191± 96)次 min ,与刺激前相比心率显著降低 (p <0 .0 1) ,刺激后心率有回升的趋势 .②刺激前QRS波宽 (Ⅱ导联 ,下同 )( 14 .5± 1.3 )ms ,刺激即刻 ( 19.0± 3 .1)ms,与刺激前相比QRS波宽显著延长 (p <0 .0 1) .③刺激前QRSVp -p( 0 .5 2± 0 .12 )mV ,刺激即刻 ( 0 .3 7± 0 .10 )mV ,与刺激前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5 ) .④刺激前切迹数 0 .2 0± 0 .4个 ,刺激即刻 0 .7± 0 .8个 ,与刺激前相比显著增多 .结果表明刺激大鼠的DMV对HF -ECG的时域值有明显影响 ,DMV对心脏电活动有调节作用 .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4例正常人右胸、上腹导联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测.从其QRS波型分布结果及筛选出的V_4R、MR、和ME三个导联出现QS波的特导性,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提出除V_4R外,MR和ME亦应列为诊断右室梗塞的有价值的检查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在常规12个导联以外,加V_4R、MR和ME三个导联协同检测,可以提高RVMI的检测率和早期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