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采空区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查明采空区分布范围对地质灾害的准确评估和综合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瞬变电磁法(TEM)具有分辨能力强、随机干扰影响小,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金属矿产勘查、煤矿水文勘查等领域,尤其适用于探测煤矿地下采空区,岩溶陷落柱、构造破碎带等。通过在内蒙东胜某煤矿实例,对瞬变电磁法在探测采空区中应用及地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松河矿区地质灾害勘查,掌握了山区采空区塌陷的主要特征。运用砌体梁理论探讨了采空区塌陷的机理,并从地质条件和采煤活动两方面总结了引发地面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应用瞬变电磁勘探方法对平朔煤矿采空区进行勘查,介绍了瞬变电磁法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并对采空区的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了采空区平面分布范围并经钻探验证。通过对瞬变电磁资料、地调资料、钻探资料综合解译,分析了平朔煤矿安太堡矿区不充水采空区瞬变电磁法呈现低电阻率异常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煤层采空区及采空区积水的存在,对煤层的开采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查明采空积水区对煤矿防灾、治灾方面的意义重大,采用综合性的物探方法进行煤矿采空区及采空区积水探测具有明显优势,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介绍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综合电法勘探技术用于采空区及采空积水区勘查的应用效果,说明这两种物探方法进行煤矿采空区综合探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单涛  谭洪山  刘树才 《科技信息》2010,(11):371-372
在探测煤层顶底板水及老窑采空区方面CSAMT法是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通过CSAMT法在阿勒泰地区的勘查实例,对CSAMT法探测煤层顶底板水及老窖采空区积水的技术过程进行了较详细地描述.结果表明运用CSAMT法在煤矿防治水方面确实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CSAMT法在平顸山地区的勘查实例,介绍了CSAMT法在探测煤层顶底板水及老窑采空区方面的应用。实例表明运用CSAMT法在煤矿防治水方面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昱  叶义成 《科技资讯》2015,13(4):113-114
矿山资源开发中的安全形势相当严峻,地表塌陷、山体崩塌、矿山边坡滑坡、废石场泥石流、尾矿库垮塌、采场冒顶、巷道坍塌、矿山地震、岩爆、采空区大面积地压、井下突水、深井高温等灾害,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该文以矿山地质灾害勘查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特征和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三种勘查方法,包括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水文地质与岩土力学试验方法和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高密度电法测量等手段对治理区地质灾害进行勘查,为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地质依据。对塌陷坑、地裂隙、废弃井口进行治理,对矿区隐伏采空区及采空影响带进行了圈定,并对其威害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该煤矿的地质灾害主要有瓦斯、水害、火灾等,其中水害是在影响煤矿生产安全中最为严重,煤矿在掘进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岩层的天然平衡被破坏,周围水体通过断层、陷落柱、隔水层和岩层薄弱处进入采掘工作面而形成的突水事故。该文介绍了瞬变电磁大定源回线装置勘查方法对鑫和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成果,圈定了矿区不同位置采空区可能积水的低阻区域,为以后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火灾的发生。方法 通过文献查询、现场勘查、专家访谈确定煤自燃影响因素,选取20个因素构建煤自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故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和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耦合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分析各个指标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大小,最终在山西焦煤东古城煤矿进行实例应用。结果 粒度孔隙率、煤的吸氧速率、煤层埋藏深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和最短自然发火期等五个因素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较大;计算得出Z109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安全性总得分为79.76。结论 自燃风险级别为Ⅱ级,容易发生遗煤自燃,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东古城煤矿进行防灭火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河流下渗对露井联采采空区和回填区影响的范围及程度,采用瞬变电磁法对鄂尔多斯呼和乌素沟与乌兰木伦河附近井工开采采空区及露天开采回填区进行探测试验,根据距离河流的远近不同从"线、面、体"等角度全方位分析电性响应特征情况,并结合物探区域内钻探抽水试验结果,探讨瞬变电磁法定量探测富水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可精确勘查河流流域露井协采煤矿浅埋深地质异常体(埋深不超过150 m)富水范围及强度,河流附近不含水(或弱含水)采空区高阻特征明显,而河流附近含水回填区低阻特征明显;附近河流对回填区影响较大,横向可达500 m,回填区呈现明显的富水"漏斗",横向影响范围随深度增加缩小,富水强度随深度增加也减弱,基本与露天剥离回填空间范围相吻合,而附近河流对采空区及上部岩层影响较小,横向不超过80 m,纵向主要影响采空区上部含水层,对采空区补给较少,采空区基本不含水(或弱含水);尝试建立钻孔单位涌水量与视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式,并用瞬变电磁法定量探测区域单位涌水量从而确定富水性等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采空区漏风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影响,依据采空区的漏风状态不同,把采空区划分成不同的火灾危险区域,以此判断采空区发火位置。研制了相似模拟模型,针对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进行了多项模拟实验,观测并绘制了不同风量下采空区风压等值线及风流分布图;绘制了采空区不同位置漏风情况下风压等值线及风流分布图;绘制了上隅角设置瓦斯排放风筒后采空区风压等值线及风流分布图;设计了采空区充填带,并获得了采空区风压等值线及风流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采空区自然发火位置相似模拟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采空区漏风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影响,依据采空区的漏风状态不同,把采空区划分成不同的火灾危险区域,以此判断采空区发火位置.研制了相似模拟模型,针对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进行了多项模拟实验,观测并绘制了不同风量下采空区风压等值线及风流分布图;绘制了采空区不同位置漏风情况下风压等值线及风流分布图;绘制了上隅角设置瓦斯排放风筒后采空区风压等值线及风流分布图;设计了采空区充填带,并获得了采空区风压等值线及风流分布图.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采空区自然发火进行了危险性评价.从发火条件入手,建立了采空区自然发火事故模型,确定了采空区发火现状危险等级;并利用采空区已有的自然发火预测指标建立BP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未来该采空区有无发火危险进行了预测,确定了未来采空区发火可能性大小,为采空区做好防火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立采空区数值模型,采用FLAC3D计算L了采空区变形、应力、塑性区分布情况,在采空区顶部产生较大位移,为采空区冒落带,而在采空区水平方向两侧则有较大应力集中区。对采空区围岩的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给各因子赋予了权重值,为采空区的治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崔家寨煤矿井下采空区自然发火严重,为了掌握该矿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利用热电偶测量采空区的温度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束管测定采空区的气体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采空区温度、O2浓度与工作面推进度间的关系,确定了所观测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的分布范围,对所观测工作面在不同推进度下的采空区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为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安太堡露天矿东北角的井阳煤矿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地下采空区,为避免施工设备陷入采空区,须研究地面施工时动荷载对采空区的影响。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把该采空区划分三个区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在动荷载作用下采空区内的变形、塑形破坏和应力分布状况,并对采空区上方施工安全性作出评价,最后提出采空区地基的处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离石—军渡高速公路师婆沟隧道下伏同德煤矿采空区为地质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交通荷载作用下采空区覆岩移动及地表残余变形特征,依据有关标准评价了采空区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交通荷载的增加,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弯沉带的残余下沉量和地表残余变形都呈不同程度地增大;交通荷载作用下的采空区岩体重新"活化",采空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采取措施对采空区进行工程治理。该项研究为采空区地基处理、采空区上方构筑物布置及其抗变形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矿山企业因采空区数量逐渐增多而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采空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以采空区信息获取为基础,运用采空区精密探测系统(CMS)、矿业软件Surpac、数字化软件QVOL和三维模型编辑器Vrmlpad准确获取采空区的二维和三维信息,开发基于B/S模式的采空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用户管理,采空区二维信息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和打印,通过IE等浏览器查看采空区三维模型,三维形态信息网络传输与管理,可以满足现阶段矿山企业各部门远程对采空区信息进行管理的要求,为矿山采空区安全监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富士康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二期生产项目选址处,由于开采煤层形成了大面积采空区,采空区场地中部拟建二层、三层框架结构厂房,场地西部拟建六层宿舍楼.本文通过科学地分析采空区情况,对采空区变形进行了分析,并对区域内覆岩的稳定性做了评价,研究设计和确定了采空区治理工程施工方案,成功地完成了采空区治理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